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登鹳雀楼 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登鹳雀楼》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8课)
[2020-03-10] [阅读次数:48]
教学目标: 1、认识“楼、依、尽、欲、穷、层、”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描述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4、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1、 ...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2018-09-03] [阅读次数:206]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在理解古诗诗句的基础上,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
『
阅读全文
』...
部编二上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 教学设计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2017-11-20] [阅读次数:194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 3.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积极向上...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2012-06-16] [阅读次数:339]
教材简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象和产生的想法。前两行诗写了诗人在楼上所见到的,仅仅用十几个字,就把祖国雄伟壮丽的山河勾画出一个轮廓。后两行写诗人所想到的,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首诗字与字、句与句都呼应对仗,充分反映了绝句的特点。这首诗之所以传诵至今不衰,一是反...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2012-06-16] [阅读次数:530]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诗《登鹳雀楼》。 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在编写上,是以不同的文化主题来划分各个单元,旨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的引导他们走进自然、感悟生活、品位真情。本册第五单元的文化主题是生活哲理。里面的五篇课文,从简单的...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2012-06-16] [阅读次数:193]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能力目标: 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2012-06-16] [阅读次数:145]
一、课文说明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远望所见及其深刻的感受,激发人们积极进取。 第一、二句,描绘黄昏夕阳西下时,山河苍茫壮阔的美丽景色。用“依”和“尽”来表现一轮红日依傍着山巅逐渐下落的状态;后两句写所见的壮丽山河,抒写诗人的感受。道出了“登高才能望远”的深刻哲理,也赋予上两句景物描...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2012-06-14] [阅读次数:194]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涵的哲理。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2012-06-14] [阅读次数:15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2012-06-14] [阅读次数:140]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指名背诵《夜宿山寺》。 2.学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1)简介作者。(板书:王之涣) (2)释题。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2012-06-14] [阅读次数:11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重点: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 1、录音机、配...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2012-06-14] [阅读次数:91]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2012-06-14] [阅读次数:107]
教学目标: 1、识字8个 2、写字3个,认识新笔画学习笔顺,先里头后封口。 3、背诵 教学重点: “山”的书写,背诵《登鹳雀楼》 教学难点: 认字 教学方法: 引导法、图示法 学习方法: 讨论法、自学法、想象法 教...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2012-06-14] [阅读次数:92]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鄂教版一年级上册)
[2012-06-14] [阅读次数:138]
《登鹤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诗,作者写的是登鹤雀楼凭栏远眺时的的感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全诗洋溢着盛唐时期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 教学这首诗。可以采用:“读、查、连、话、想、悟、疑、背”八步教学法,引导学生披文入情,用心感受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1、读。 在...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课例点评(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374]
一、课的价值 1、虚心好学,大胆尝试: ①一份教案,你征求了多位教师的意见,修改了六次,足见其向学之心。只有爱学习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热爱学习的学生来; ②尝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执教(先学会的当小老师教大家读7个生字);打擂台表演读(“谁敢说你是全班朗读最好的?”“谁不服...
『
阅读全文
』...
畅当《登鹳雀楼》诗歌鉴赏(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322]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鹳雀楼早已不存,故址在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西)西面,黄河中的一个小岛上,高三层,前瞻中条山,下瞰黄河水,为唐代登览胜地。许多诗人都曾登临赋诗。畅当这首诗在宋代曾获很高评价,与王之涣同题名作并举。 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反思(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585]
西师版教材在编写上,是以不同的文化主题来划分各个单元,旨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的引导他们走进自然、感悟生活、品位真情。本册第五单元的文化主题是生活哲理。里面的五篇课文,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入手,写出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生活的不同感悟。而这种感悟本身又是极朴素的。因其朴素,才得以永存。《登鹳雀...
『
阅读全文
』...
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 ——古诗《登鹳雀楼》教后反思(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26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情调查,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习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学写“入”,“欲”两个生字。 3、初步理解字义和诗句,感知诗的意境及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理解字义和诗句内容...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313]
一说课内容 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诗《登鹳雀楼》。 二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在编写上,是以不同的文化主题来划分各个单元,旨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的引导他们走进自然、感悟生活、品位真情。本册第五单元的文化主题是生活哲理。里面的五篇课文,从简单的生活现...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说课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246]
说教材 《登鹳雀楼》是苏教版国标本二年级上册的第17课,作者王之涣,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感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2、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非王之涣诗(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271]
《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篇自宋代以来即误作王之涣诗,据最早著录此诗的《国秀集》,知作者为朱斌,不是王之涣。 唐代有名作《登鹳雀楼》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重楼。”此诗唐人选编的《国秀集》题为“登楼”,据司马光《温公续诗话》、沈括《梦溪笔谈》,知所登者为鹳雀楼,...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是哲理诗还是抒情诗?(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17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登鹳雀楼》是连黄口小儿都能够背诵的名诗。作者是唐代略带些神秘色彩的王之涣。说他神秘,是因为这位诗人名气不小,但人们对他的生平却所知不多○1,也因为他现存诗作不足十首却偏偏至少有两三首脍炙人口,“皤发垂髫,皆能吟诵”。○2比如这首小诗,我们...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十一(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326]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古诗《登鹳雀楼》。 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在编写上,是以不同的文化主题来划分各个单元,旨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的引导他们走进自然、感悟生活、品位真情。本册第五单元的文化主题是生活哲理。里面的五篇课文,从简单的生活现象入...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十(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216]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能力目标: 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九(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171]
一、课文说明 这首诗写诗人登楼远望所见及其深刻的感受,激发人们积极进取。 第一、二句,描绘黄昏夕阳西下时,山河苍茫壮阔的美丽景色。用“依”和“尽”来表现一轮红日依傍着山巅逐渐下落的状态;后两句写所见的壮丽山河,抒写诗人的感受。道出了“登高才能望远”的深刻哲理,也赋予上两句景物描...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八(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158]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认字,巩固看拼音识字的能力。 2.读诗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会背诵。 3.认识本课的八个生字,学会笔画“竖折”,并学写“山、日”。 学习重点: 1.能借助拼音认字读古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七(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188]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涵的哲理。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已经学过了不少古诗,谁能背给大家听听?今...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六(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18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登、鹳、雀、依”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朗读诗句中体会到“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鹳雀楼的图片,...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五(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168]
(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 1.指名背诵《夜宿山寺》。 2.学习《登鹳雀楼》(板书课题) (1)简介作者。(板书:王之涣) (2)释题。鹳雀楼,旧址在山西省永济县。因常有鹳雀在那儿栖息,所以人们把这座楼取名为“鹳雀楼”,楼共三层。一天,诗人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眺望落山的太阳,...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四(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159]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理解诗中重点词句,体会诗人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重点: 1、弄懂每个词,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朗读。 教学准备: 1、录音机、配乐...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三(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168]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189]
教学目标: 1、识字8个 2、写字3个,认识新笔画学习笔顺,先里头后封口。 3、背诵 教学重点: “山”的书写,背诵《登鹳雀楼》 教学难点: 认字 教学方法: 引导法、图示法 学习方法: 讨论法、自学法、想象法 教...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185]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这节课学生要通过读、想、议、画、比、写等形式,主动地探求知识,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全程积极参与,在探究活动中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试释(北师大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171]
一、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一首脍灸人口、老少皆知的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五言绝句,也可能是唐人五绝中最好的一首。短短的二十字中,表达出登楼所眺望的山河景色之壮丽,与抒发了内心所涌现的哲思情怀之深邃。全诗由两个对句形式组成,巧合天...
『
阅读全文
』...
王之涣《登鹳雀楼》教材理解(北师大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219]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又名鹳鹊楼,据《清一统志》记载,楼的旧址在山西蒲州(今永济县,唐时为河中府)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王之涣的这首五绝是...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的意义(北师大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248]
《登鹳雀楼》这首妇孺成诵的名诗,毛泽东曾六次挥毫书写。1992年该诗被香港选为十大最受欢迎的唐诗之一,日本汉语课本精选五首唐诗将其列在首篇。作为中国人自勉前行的诗作,古往今来,多少人在寻觅它的遗迹。 (一)“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千古绝唱是我在儿时课本上读...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格律参考(北师大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1-17] [阅读次数:198]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二萧;可"二萧三肴四豪"通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
[2009-06-14] [阅读次数:868]
教学目标: 1、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感受《登鹳雀楼》的旷远意境和雄浑气势。 2、认识生字。学会新笔画:竖折;学习鼻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3、学习在恰当的时候利用拼音认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图画导入,了解诗意。 以简笔画的形式再现了这首古诗的内容:“雀楼、高山、...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
[2008-09-28] [阅读次数:355]
知识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能声情并茂地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解“登高才能望远”的道理。 能力目标: 在本课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自学能力、逻辑...
『
阅读全文
』...
9、《登鹳雀楼》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2005-03-10] [阅读次数:316]
9、《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上马镇文昌小学:王立云 教学内容: 九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登鹳雀楼》。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习这首诗,使学生初步了...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网友来稿)
[2005-02-19] [阅读次数:282]
登鹳雀楼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朗读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 ...
『
阅读全文
』...
16 登鹳雀楼(网友来稿)
[2004-11-19] [阅读次数:247]
16 登鹳雀楼 =使用2课时 总第76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
『
阅读全文
』...
登鹳雀楼(教师中心稿)
[2004-04-23] [阅读次数:1308]
范毅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和背诵 3、初步理解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英英学古诗》中,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吗?(《静夜思》) 2、集体背诵,问:诗的...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更多备课参考资料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