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58  
标签:教学设计 第3册教学设计 西师版第3册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八(西师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认字,巩固看拼音识字的能力。

   2.读诗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会背诵。

   3.认识本课的八个生字,学会笔画“竖折”,并学写“山、日”。

  学习重点:

   1.能借助拼音认字读古诗。

   2.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学习新笔画。学写生字。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识字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

  教学准备:

    录音带、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叫鹳雀楼,看,我们到了。

     播放鹳雀楼的录像。

   2.看课文中的图,说说景象如何?

   3.有一个古人他到了鹳雀楼这个地方,还写了一首诗,我们听听吧!做好指读姿势。

     播放配乐朗读《登鹳雀楼》

   4.你们想读这首诗吗?请你准备好,小声地方跟着老师读一读。

     学生活动:学生手指书边读诗边认字。

   5.自己再读一读,在不认识的字上点上点。

   6.这次咱们指着书大声地跟着老师读,注意点点字的读音。

  二、理解古诗意思

   1.我说一句话,你说一句诗中的话,咱们试试。

    师:太阳靠着远山落下去了。

    生:白日依山尽。

    师:黄河之水向大海奔去。

    生:黄河入海流。

    师: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登上更高的地方。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你们真棒,将来也能成为一个小诗人,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诗中的景象(播放录像)太阳下山,江水滚滚,奔腾而去。

   3.见到美景,你再来读诗,读出你的高兴与喜悦吧!

     学生活动:学生们做好指读姿势,配上音乐全班齐读诗歌。

   4.我们看着黑板上的诗,听着音乐,配上手上的动作,现来读读。

     板书:登鹳雀楼

   5.谁愿意读读这首诗,其他同学做好指读姿势。

     指名读2到3人。

  三、读文后识字

    过渡句:古诗大家都会读了,这些字你认识吗?

   (字词课件)

   1.文中“白日”“依山尽”变红,指名读。

   2.“黄河”“入”变红,指名读、抢读。

   3.“千里目”变红,小老师带读。

     师:这些变红的字词,回去了,你还认识吗?

     点击变红的字词,回到诗中,边点击生边读。

   4.出示词卡:有些生字要搬家,跑到了我手上,你还认识吗?

     (生字卡)黄、入、海、流、千、更、层、楼、

   5.生字宝宝见到你们这么聪明又跑回诗里了。

     看书,做好指读姿势,我们再来读诗。看看还认识他们吗?

   6.这么美的诗你们能背下来吗?孩子们试着自己背一背。给一定时间自背后指名背。2到3人背。

  四、指导书写

   1.过渡语:太阳西下的景色多美呀!诗句里的字会写就更好了。

   2.学习新笔画:竖折

    板书:竖折

   3.看哪个字用上“竖折”了?“山”

   4.观察“山”字的结构,两笔与“竖折”的关系。

     带着学生在田字格中写“山”。

   5.在田字格中临写“日”。

    观察“日”的结构、笔顺、感知“日”的笔顺。

    总结:先里头后封口或先内再外。

   6.自己喜欢写哪个字就写哪个字。

  五、作业

    将今天学习的古诗背给家人听。

标签:教学设计 第3册教学设计 西师版第3册教学设计 登鹳雀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七(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下一篇:《登鹳雀楼》教学设计之九(西师版二年级第三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