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815  
标签:教学论文 1教学论文
如何使课堂预设更好的走向生成(网友来稿)


阮学娇 年级不详

如何使课堂“预设”更好地走向“生成”

福州市亭江中心小学 阮学娇

古希腊有一则寓言:有个渔夫,每次出海打鱼之前,他都要到市场上去看看,什么鱼的价格高,就决定去捕什么鱼。有一年春天,墨鱼的价格最高,他便去捕墨鱼,结果打上来的全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岸后,才得知市场里螃蟹的价格涨到了最高,于是他决定下次去捕螃蟹。然而第二次出海,他打上来的全是墨鱼,他再次一无所获。回到岸上,他后悔不已:原来墨鱼的价格又高了。于是他发誓下次不论是墨鱼或是螃蟹他都要带回来,可是第三次出海他什么也没有捕到,那个春天,他一无所获。

这只是一则寓言,在我们的传统教学实际中,虽没有这样愚笨的“渔夫”,可常有这样的认识与行为:上课就是执行教案所“预设”程序的过程。其实,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更不能满足于教给了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能不断激活学生思维,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空间。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一堂成功、有效的课既离不开预设,也不能没有生成,但完全按照预设进行的教学,将会导致无视或忽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尽管这堂课多么的环环相扣,突出的是教师个人精彩的表演;但如果一味追求课堂上即时的“生成”,也许这堂课会热热闹闹,但因为缺乏目标,会出现“无的放矢”的现象,无论怎样的生成,教师都不能忘记自身的引导作用。那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使课堂“预设”更好地走向“生成”呢? 这可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应有追求。只有课前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用智慧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启航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准确把握教材, 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关键所在。

1、准确把握教材。教材是“大纲”或“标准”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学习内容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材料。但教材是面向全体的,不一定完全适合教师个体的教和学生个体的学。因此,教师在分析教材进而进行教学预设时,应在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本人的教学风格,对教材适当改编或重组,从而作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和学生水平的预设。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很多教师特别是初为人师的我们在备课时都比较草率,尤在把握教材上。记得我在实习的时候,在备课上,对阅读教材上做的不精,读完一遍,也没有去思考这篇课文应该怎么教,而是马上拿起参考书,把别人设计的教案一味的在课堂上照抄照搬,结果肯定不理想,现在想想都觉得挺可笑的。现在的我,经过一年多的教学生涯,不再像先前那样,我自认为成长了不少,就说在备课上吧,比以前细心多了。现在,在教学一篇课文之前,我都要把课文读好几遍,如默读,朗读等,通过多读,很多教材的资源就在朗读的过程中挖掘出来;还有课文后的练习也不可忽视,它往往也可以成为课堂生成的一大亮点;接着我就去参考教参,在阅读教参上得花较多的功夫,之后借助课文,我脑中就大概有个教学的思路,于是我再去参考一些优秀的教学设计,最后根据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本人的教学风格来纂写教案,发现课堂师生的动态生成较精彩。

2、全面了解学生。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因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乃是科学预设的一个重要前提。这点我自身体会非常深刻。上个学期我从教四年级转到教二年级,前面几周上起课来,特别吃力,为什么呢?就是对学生缺乏了解,在备课上很难下手,整个教学活动也很难展开。所以,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从而达到全面了解他们。

3、有效开发资源。动态生成本身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机开发和适时利用课程资源的过程。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一方面自己要进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筛选,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料,从而优化预设,收获生成。课堂实践表明,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个性化地操作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学生表现得精彩纷呈,令教师耳目一新。

二、不拘预设,为生成导航

叶澜教授在进行“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提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是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因此,我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来看课堂教学,卸下包袱,采取积极的态度,带领学生一起探究,不拘泥预设,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共同提高发展的有利资源,迎来未曾预约的精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敢于跳出预设的教学思路。

当然这并不忽视预设,教师一定要有预设,但在课堂上又要求教师不能限于预设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不能固步自封于原有的教案圈圈之中。我想调节课堂节奏、教学进度的一个根本标准,不应是教案,而应是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我们教师应时时关注学生的表现,学生的情感需求,而并非是教案有没有“进行到底”。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要懂得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研究。有时这种研究、探索正是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根源”。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出现了,我们能顺着学生的思维,及时调整教案,把握教学过程的轻重缓急,以“三维”目标为指引,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本,用好生成资源,引导学生获取一个个可喜的“意外”,让课堂焕发“动态的活力”!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夜晚的实验》前,在预设中本想借表格引导把握内容,进行语言转换训练,但临上课时发现学生对下发的表格不感兴趣,教师没有固步自封,一味地遵循课前的预设,而是及时调整方案,通过现场采访,趣化教学形式,融合训练内容。

一上课,老师一本正经地说:“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大家跨越时空,走向200多年前,去了解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夜晚的实验,去见识、去采访、去感受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斯帕拉捷,与他进行平等对话,进行心灵交流。”


展开全文阅读
听说见识古代科学家,大家兴致勃勃。老师马上提醒说:“要与斯帕拉捷对话,需把课文读通,读好,备好对话的问题,作好应对的准备。”很快,学生都全身心开始了阅读。

初读感知后,教者引导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质疑问难,确定采访话题;想象拓展,预备应答话题。接着便引导阅读思考,深入探究:如果自己是斯帕拉捷,该怎样回答上面的问题;如果自己是记者,斯帕拉捷的提问该怎样应答。

学生细读深究后,分四人小组“对话”,两人充当科学家,两人充当记者,“科学家”尽力回答“记者”提问,“记者”尽力向“科学家”介绍情况。此后,要学生登台,一会当记者,对斯帕拉捷(其他学生)进行采访;一会当“斯帕拉捷”,对记者(其他学生)进行询问。

这样调整,使课堂发生了根本变化,学生兴趣浓了,参与意识强了,以推理为重点的思维训练,以转换为重点的语言训练,以形象为重点的内涵感悟,都得到了动态生长。

总之,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和有效地开发课堂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也只有在实施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作者邮箱: ruanxuejiao@126.com

标签:教学论文 1教学论文 如何使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草船借箭(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下一篇:《威尼斯的小艇》课堂实录(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