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79  
标签:教学论文 1教学论文
论新时期教育下的惩罚与体罚(网友来稿)
华南师大附小美的学校 陈娟

记得九一年刚师范毕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好像是摸着石头过河,教了几年后,自以为找到了教学之路,上课的感觉好极了。可是最近几年,我却发现自己有些不认识我所钟爱的小学语文教学了,或者说,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观摩很多公开课教学后,我更加感到一些深深的困惑。

困惑一:

多媒体的狂轰乱炸也许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教育技术也越来越接近于现代信息技术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课堂。它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的确是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气,推广和普及已是大势所趋。但与此同时,我却觉得在课件制作和实际教学过程中,已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深思的误区。

现在,不管是哪所学校,不管是否需要,只要上公开课,没有不用多媒体的,所有的公开课都缺不了计算机,而且是大大的用、多多的用。好象只有选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教学才显气派,才跟潮流,才是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才能是一堂好课。我认为,使用媒体只能是手段,手段永远只能为目标服务。教学不崇尚流行,教学也没有时尚,教学追求的是适合。衡量一堂课的好坏不在于是否使用了多媒体,不在于使用了多少多媒体,而在于是否能使教学更生动和高效。而要做到课堂教学的精彩,并不一定是非要依靠多媒体。多媒体的使用取决于课堂内容的需要。

例如低年级的语文阅读课文大多内容简洁,适合于朗读背诵,在教学中只要适时地运用形象性强的大幅鲜艳的图画,声画并茂的场景,为学生提供规范化的朗读,让学生模仿,录制学生的读、说,及时反馈,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简便、易操作的使用,也能达到的教学目标,何必费时费力地去动用交互式媒体呢?难道非要播放一些录像、图片才算是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吗?谁规定了必须使用多媒体?不能降低影音文件的使用频率吗?课堂上多媒体手段华而不实,过多使用甚至会喧宾夺主。我以为语文教学牵涉到思想性和感受性时,必须仰赖较多的心灵作用力,这时计算机的帮助其实是很有限的。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首先要清楚为什么要用,目的是什么,不要只注重形式。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只拿着粉笔和教科书走进教室呢?特别是走进公开课的教室。一支笔和一本书的简约难道不是一种美吗?没有眼花缭乱的视觉冲击,没有纷繁复杂的感性轰炸,没有多媒体课件的喧宾夺主。减少多媒体教案步骤,拓展课堂空间,多些时间听取学生反馈,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发展学生个性化学习。传统的小黑板、教学挂图、卡片等成本低、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近年来在语文课堂上越来越少见了,指导学生读课文不用书而是读屏幕,教材中精美的插图非得做成多媒体,甚至有的地方上观摩课如果老师没有用多媒体反而评不上奖。我困惑啊!我主张: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从方便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出发。

困惑二:过多的设计与包装

在物欲横流、商业气息浓厚的今天,课堂也未能幸免于包装和商业化炒作。于是,一切简单的事情渐渐变得复杂了。一些教学研讨活动中的公开课越来越追求观赏性,一味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为了追求观赏性,设计出流畅的几乎没有任何瑕疵的教学过程,来保证课堂的精彩迭出,更有甚者,少数教师竟然为此而弄虚作假。于是,学生也成了与老师默挈配合的演员,一些老师在一节课中又是搞合作学习,又是用多媒体,又是让学生表演,又是做游戏。课堂上越来越热闹,越来越沸腾,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高潮。教师过分夸张的语言、表演过头的动作,对着学生和观众煽情、调侃。这时的教师更像是一个极尽能事的主持人。可我却觉得,掌声雷动的课不一定是好课,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一帆风顺的课不一定是好课,磕磕碰碰,一波三折,柳暗花明的课才是好课。这种“时装秀”式的公开课离我们渐行渐远,表面一新的热闹难以掩饰教学本质的缺失。倘若脱去这层豪华的外衣,还能余下多少精彩呢?我们赋予了课堂太多的附件,去除华美的修饰和精美的点缀,我们的课堂还能剩下什么?精彩是无法预约的!为什么我们不能轻松自如、返璞归真和自然天成?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它有如武学,无招胜有招,招在心中。这是从容,是自然和成熟,更是一种境界。

我们提倡:公开课要朴实真实,讲求实效。只要课堂上始终充满了亲切与诚恳,充满思辨气息和感情力量,只要孩子们与老师的距离一步步缩短,只要双方的热情能随着授课的进一步深入而渐渐高涨,只要真实的笑容、精彩的语言能激发孩子们参与的无限热情,能引起他们的兴致勃勃和小手如林。真实、自信、勇敢、真诚,还有什么比这些更可贵的呢?“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清新自然,扎实有效。让我们抛弃表面的热闹,抛弃教者的自我表现欲望。让我们欣赏并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回归常态的语文教学吧。

困惑三:个性去了哪里

好课是磨出来的,是精心打磨出来的,这是大多数教师的共识,我也同意这个观点。可我所理解的磨,是个人慢慢地磨,是教师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个人的多方面的素养,然后在课堂上的展示。可现在公开课,却是执教者在备课组和电脑精英包装下的一次次作秀。很多公开课是大家共同导演出来的,学校把一个教师包装出来了,同时也把教师的个性也掩盖了。常常教师上课前的时候,总是担心某个环节没讲好,某句话没按教案上去说。这样的课堂能上出自己的风格吗?这种情况磨下去的又是什么?磨去的是最初的感动、富含灵气的触动,泠却的是热情。教师就是这样一回回透支着情感,在一遍又一遍的过程中渐渐麻木、机械。辗转多回,课是磨的滴水不漏,可当初的激情却哪儿去了?这样的老师,充其量只是做了一个精致教案的执行者罢了。课堂上,孩子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纯熟的、无懈可击的演员,而不是可亲可敬的老师。

累吗?不知道那些上课者的感受,我只是觉得这样的课上得无论怎么怎么好,也只是在表演,也只是在作秀。有多少是教师自己的成份?观摩课不是真实的课堂。陌生的上课场地,生疏的师生关系,目光淹没的课堂环境,参赛老师强烈的竞赛意识,使得教师和学生无法在舞台上放开自己的手脚、放松自己的心情。公开观摩课和平时上课是很不相同的。省里公开课,市教委把关,市级公开课县区教委要把关,以此类推。我认为,一个有内涵修养的教师,不是被大家导出来的,应该是伯乐的慧眼发现的,是伯乐巧妙点拨出来的,没有自己思想的教师不会成为高素质的教师。把发现留给自己,把创造留给教师,这应该是每个人都应当做到的。


展开全文阅读
课改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件。沉溺于浓妆艳抹的形式中顾影自怜,以为这就是课改的全部,那是对课改的误读。洗去铅华,返璞归真,正确把握课改方向,才能切实搞好我们的课堂教学。共勉吧,老师们!

附:电话:013450531845 E-mail:dxiaoru@sohu.com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北窖镇海岸花的园华南师大附小美的

邮编:528311

作者邮箱: dxiaoru@sohu.com

标签:教学论文 1教学论文 论新时期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体验生活,融情于教,激发兴趣(网友来稿)
下一篇:剑走边锋,另辟蹊径(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