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91  
标签:教学论文 1教学论文
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网友来稿)
qqqqqq

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加强课外阅读的要求,让学生多读多写,建立“大语文教育”的教学理念已成所有老师的共识。唐彪曾说:“文无他术,惟勤读而为之自工。”那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上的勤学多思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艺术作品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应当是这些思想感情的结果。那么如何去“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便成了教师的首要任务。我的做法是:

1、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我的班级里,有一个女学生,常常不愿意做回家作业。所有学生都拿她没办法,所有的教师都为此头疼,家长也是束手无策,但奇怪的是她每次作文、语文测验,总能取得很好的成绩。唯一的原因不在于她有多少聪明,而是因为她课外阅读的时间远远超越了班上的所有学生,就连下课、活动课时间她也不放过。我把这个事实告诉大家,并适当地夸大了课外阅读的好处,鼓励学生向她学习多看课外书,并帮助她改掉不做作业的坏习惯,一起进步。学生反响强烈。

同时,教师还要通过长期的引导,向学生介绍一些历史名人、伟人与课外阅读的奇闻异事,努力使学生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不仅如此,课外阅读还可以提高素质,陶冶情操等。从而有效的激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强烈兴趣。

2、引导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激发兴趣。

(1)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有利契机,由课内阅读带动课外阅读,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课文着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通过阅读原著,使学生理解课文节选课文在原文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我在教学《赤壁之战》时,课前介绍了三国时的局势及各个主要人物的鲜明性格,课后我又补充说明了当时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及自己的见解,并极力主张学生看看《三国演义》。令人惊喜的是早已有学生带了精装版的《三国演义》来,课后大家都抢着看。而像《西游记》这样的古典小说,学生再熟悉不过了,有多大的兴趣也可想而知,在学完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教师只要稍稍一提,学生就兴致高昂。

(2)结合课文,由教学内容引申到课外知识,诱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如:在学习完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后,我对学生说:“人们这样缅怀周总理,爱戴周总理,是因为他的高尚品格。我们都想知道更多关于周总理的事,愿意的同学去找找这类书并介绍给我们大家看。”最后还要关心一下课外阅读的情况,并要及时地大力表扬一些做得好的学生,以此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佳作欣赏,培养兴趣。

文辞优美、内容健康的文章能给人以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精神的享受。高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教师可利用时间,选择一些适合高年级学生理解的精美的文章读给学生听,并配以自己的看法,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验阅读的乐趣。当前课外读物多得不胜枚举,其中不乏画面精美有趣,题材各异的优秀作品,把这些介绍给学生,可以从不同程度上投其所好,激发读书欲望和兴趣。如:有一次,我在无意中向学生谈到一篇个人极为欣赏的文章——《永远的蝴蝶》,谈到它那极为平静的语言文字却透析着一种生离死别的悲戚之情,还特别强调了文中的“照应”用得好。没想到的是,学生居然对这篇文章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并三番两次向我要。于是,我从中受到启发:这也许是一种极佳的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积极性的方法。而我也会抓住每一次有利时机,向学生介绍一些诗歌、散文、故事,鼓励学生去看。

4、采取多种形式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课外阅读的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和“书林”境界,让学生置身于其中,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这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可以渗透教师对学生所交流内容的评价。通过这种评价,不但肯定学生的读书收获,而且能让学生逐渐提高文学的鉴赏能力(这一点在下表能体现出来)。我每周安排一次这样的交流活动,每次保证交流时间。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个别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其余学生可在听的过程中提问、提出新的见解或商讨改进方法。

(2)组织演讲比赛。我一般会利用一下班会课,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演讲的内容就是从课外阅读中找来的文章,并要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谈感受。主要目的就是提供给学生一个展示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培养的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灵活程度和审美情感,从而在自我愉悦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非凡趣味。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名人名言集》、《谚语集》或其它一些文集。把每周在课外阅读成果显著的学生的本子拿出来展览,名字记录在“读书大王”的红纸上。或者结合黑板报,刊登学生的摘录、点评、心得体会及其名字。从多种角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热爱。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是教育活动的杠杆。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1、 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由于学生的许多课外书都是借来的,不能直接在书上做记号。我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表格,结合摘抄作业,要求认真做好。(附图,每处作用做简要说明)

书名: 摘抄时间: 文章名: 页码:

好词好句极其点评(可就整句、个别词语):(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生评改(就以上学生的点评或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加强生生交流,学生之间评语以激励为主)

疑点:同学见解: (加强师生交流,帮助学生理解遗留问题)师评:

难点:同学见解: (同上)师评:

最大的收获: (谈心得体会或其他均可,可多可少) 家长评语: (加强家校联系,帮助学生稳定内驱力)

教师评语:(及时评价,及时鼓励表扬,肯定学生的努力与见解)

2、 培养学生思考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文贵自得,书忌耳传”。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如果没有老师的要求,学生看书的随意性就很强,没有计划没有目的,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从而收效甚微。而根据以上表格,这个要求就落到实处,学生不得不认真思考。从而促进学生多读多思,使课外阅读的效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展开全文阅读
3、 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也许学生个人的能力有限,但是一个团体的能力就不能小瞧了,即使他们都是孩子。如在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开头一句:天灰蒙蒙的,又阴有冷。学生中有的说:“这句是环境描写,起衬托作用,以天气的不好来说明人们心情的不好。”有的理解为:“周总理逝世了,好象连上天都感到伤心,说明了天地同悲。”也有的说:“天气那么不好,一般情况下,人们应该都躲在家里而不是站在大街上,所以我认为从这里也能看出人们对周总理的爱戴、舍不得。”在讲送别的人多时,有的学生还把标点符号也找出来,并说明了它的作用。他们在交流中,能从多种角度去看文章,把握整体、领悟细微,交流而知新,收到奇文共赏之,得失寸心知的效果。所以,我认为这么好的方法不能仅存于课堂上,要把它“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去并让学生逐渐养成习惯。

4、 培养学生良好的查阅习惯。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难以认识、理解的字、词、句,这时就要求学生要及时查阅工具书,直到弄明白为止。“啃”掉的拦路虎越多,学生的受益也会越大。

此外,在阅读习惯的养成上,若能精读细读,能令学生少走许多冤枉路;读后能习惯性的适当写写心得体会则能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整体提升。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历练”。所以,教师要不厌其烦的督促学生。

三、加强检查

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内驱力,但是对光有内驱力的学生而言,还缺少了一个重要的外部动力。因为太多的外界因素在诱惑着学生,如游戏、影视节目等,学生对于这些可能更为感兴趣,从而忽略了课外阅读(年龄特点使然),所以,教师必须要做到及时检查、评价。这样内外结合,双管齐下,才能保证内驱力的稳定,提高课外阅读质量,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具体操作如下:

1、 加强家校联系,取得家长配合。

现在的孩子在家中的地位很高。有许多在校表现良好的学生,回家后却以“高官”自居,所有在校养成的习惯,在家都行不通,而这都源于家长对学生的“宠爱”过度或对孩子的不重视。那么,教师就要多于家长沟通,商讨教育孩子的良策,形成家校合力。我还特别在表格中(如上)设计了一栏家长评语,家长可对孩子在家的表现做简要评述,保证学生在家的课外阅读的时间和质量。

2、对课外阅读要经常检查、督促、交流、评价。

教无定法,一月一小结,一个学期一总结。中间辅以奖惩,好的表扬、展示,差的批评、教导,鼓励进步,关键是运用得当。教师只要努力使学生愿读、乐读,将课外阅读看成学习语文所不能缺少的一部分,视课外阅读为平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自然而然的会得到相应地提高。常言道:厚积而薄发。在平时的语文学习、运用中,我们会让学生自己感悟到课外阅读的神奇魔力。

标签:教学论文 1教学论文 有效地指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长城(网友来稿)
下一篇:〈雨点〉教案(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