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119  
标签: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网友来稿)
李花  

   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创设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实践的机会,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创新教育呢?我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信息技术教育应致力于营造宽松和谐的创新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技能、创新思维,鼓励学生敢想敢说,大胆探索,不断进取,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众所周知,因特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识库、资源库,它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资源,而且这些知识库和资源库都是按照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的超文本结构组织起来的,因而特别适合于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这样就为学生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学生在Internet这样的信息海洋中自由地探索、发现,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优选和进一步的加工、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得到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学习与锻炼,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纪需求的新型人材。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条件,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给出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并在活动中积极动手、动脑,不断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和发展。

如在上语文《松鼠的尾巴》时,学生对课文中有关松鼠的尾巴的内容感到意犹未尽,教师提出可以在课外查阅有关资料。课后学生饶有兴趣地进一步研读,完善学习结果,在网上查阅了许多有关资料,把这些资料打印下来,编成学习成果册子,在全班进行交流,展览。通过合作研究“拓展资料”,不仅了解了松鼠尾巴的用途还知道了关于松鼠的许多知识。这些知识经过系统、完整的总结,还可以上传到网站,以便共享。

又如在常识课《南极见闻》一课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自己选择研究课题,自主选择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口头讲解、实物展示、幻灯片或网页演示等)。如有的学生研究企鹅专题,收集了各种企鹅的图片,以及企鹅生活习性的图片、文字;有的研究南极风光,收集了南极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图片。这些内容光靠文字、语言是无法描述的,而通过幻灯片的形式则一目了然。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任务是协助、调控,也可以补充一些学生疏漏的内容。通过这种交流展示,学生不仅达到了常识课的认识目标,更重要的是启迪了思维,锻炼了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事实证明,查找资料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了阅读内容,并且以资料交流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显的,也是其它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为实现学生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体验是关键。 

    二、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发创新意识、提倡创新精神 .

小学生发现了问题,创新思维就有了方向。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他们自主地去分析解决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主动参与了教学活动,还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激起小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如,在讲《皇帝的新装》一课时,给学生放一段网上搞笑话剧《皇帝的新装》的精彩片段。看前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请他们仔细观看,找出与课文的不同之处,并思考改编的目的。看后,学生争先举手说,老大臣怕皇帝说他不称职,为了看到本来不存在的布料,竟然掏出放大镜,且放大镜由碗口大换到坛子口大,甚至换到脸盆那么大。这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具有幽默感,增强了讽刺意味,更好地表现了中心思想。学生情绪高涨,要求自愿组合到讲台前进行更有创造性的小片段表演,其他学生进行现场点评……看完《皇帝的新装》搞笑话剧后,学生们找出了不同点,正确分析后,给他们创造性思维展示的机会,进一步调动了学习的兴趣,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主动了.

  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逐步演示小壁虎尾巴慢慢长出,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小壁虎自己长出了一条新尾巴,通过小壁虎的表情看出它心里很高兴,结合欢快活泼的音乐,让学生想象小壁虎会说什么,怎么做。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能力,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 

    教师要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创新兴趣,为学生的创新提供条件和帮助,尽量使他们的创新成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教师要重视总结学生的创新精神的点滴经验,好的经验要大力宣传,使学生逐渐树立起“我会创新、我能创新”的信心和勇气,养成创新这一好习惯。语文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包。有些是学生熟知的,有些则不然。学生限于生活的经历,知识的肤浅,很难正确感知教材的内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就可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

比如,建筑在河北赵县校河上的赵州桥,以它独特无双的设计在世界建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对于大西北的孩子来说,对有关赵州桥的历史知之不多,从这一“学情”出发,必须设法变古为今,化远为近,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加深学生的感受。教学中,紧紧扣往“创举”这个统领全课的中心词,选编几组网上像片,让学生在英特网上的壮观画面和凝炼的文字解说中形象地看到这座高度科学性和完美艺术性相结合的精品。再配上一框”分流泄洪”的幻灯片,让学生懂得赵州桥的珍贵,不仅在于它的古朴和巨大的跨度,而在于大拱的两肩各背着两个小拱的绝妙布局,也使学生理解了“既能减轻洪水的冲击,又能减轻桥身的自重”的构造特点,体会到这真是一个聪明无比的创举。接着,引导学生从现实角度出发,结合本网站的资料和个人感受,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在论坛上发表,教师即时在论坛中整理最具代表性、最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相协作,进行探究性学习。


展开全文阅读
    再如,《珊瑚》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讲了珊瑚是怎样形成,又怎样成了珊瑚礁和珊瑚岛的。珊瑚是什么,学生很少见过,珊瑚岛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更少知道 ,尤其是课文中有一段介绍了珊瑚虫:“只有几毫米大,它们长着花瓣一样的触手,触手中间有一张很小的嘴,猎取比它更小的生物当食物。”这更是一个难点。“触手”是什么样的?它怎样“猎取”食物?“生物”和课文中出现的“动物”、“植物”、“食物”等概念又怎样区分?如珊瑚虫为什么生活在海底清静的岩石上? 珊瑚虫从什么地方分泌出石灰质? 

  组织学生观看这一网上电影。为学生提供了鲜为人知的珊瑚虫体的构造及怎样捕捉食物等神秘而有趣的知识,提供了准确的科学概念,使这段课文中平面的四句话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了立体的栩栩如生的多彩画面,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形象化了,而形象化的画面既解答了学生的一些疑难问题,从中也锻炼了他们自行探索解决问题的创造能力,观看录像后,学生争相发言,主动探求的课堂气氛,是一个生动的说明。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重要教育手段,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需要,特别是在实施创新教育,信息技术课的作用显得更为突出,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未来不是为了使用电脑而使用电脑,而是要学会在IT技术的帮助之下,更快更有效地学习知识,让我们在教学中合理充分地利用现有多媒体条件上好每一节课,为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 ,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纪需求的新型人材。

甘肃省嘉峪关市师范附小 李花

 作者邮箱: li73hua12@tom.com

标签:教学论文 信息技术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多种形式理解词语意思
下一篇:提升教育理念 深入本校实际 以学生为本 师生共同发展----校本师资学习体会(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