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14 我要 备课参考资料
《宝葫芦的秘密》读后感8则(300-500字)(部编本四年级下册)
[2019-06-08] [阅读次数:12]
《宝葫芦的秘密》的读后感(一)400字 今天我读了《宝葫芦的秘密》,它的作者是张天翼,这是一本适合我们青少年阅读的中国名着。它带我们展开幻想的翅膀,进入神奇的世界。 《宝葫芦的秘密》这本书讲述了:有一个叫王葆的孩子,他很爱幻想,也非常喜欢听奶奶讲故事,奶奶总是给他讲《宝葫芦》这个故事。他和同学争...
『
阅读全文
』...
《宝葫芦的秘密》读书交流表 (部编本四年级下册)
[2019-06-08] [阅读次数:27]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时间:_______ 内容简介: 故事讲述小学生王葆,是一个天真活泼、富于幻想的少年。当他在学习上碰到困难的时候,或在课余生活中遇到不顺利的时候,就幻想有一个神奇的宝贝来帮他轻松地实现目标。一天,王葆在钓鱼时偶遇传说中能实现任何愿望的宝葫芦,宝葫芦帮王葆钓到鱼、做成高...
『
阅读全文
』...
《宝葫芦的秘密》读书日记及读书考卷(部编本四年级下册)
[2019-06-08] [阅读次数:22]
3月9日 星期天 晴 星期五下午的最后一节课是我们最喜欢的读书课,我们都期待着老师来给我们上。老师终于走进了教室。 “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的什么课呢?”老师说。 “读书课。”我们齐声回答,然后大家欢呼进来。 今天我们读的是《宝葫芦的秘密》第三十章,我们翻开书认认真真地读起来,老师也看着自己...
『
阅读全文
』...
《宝葫芦的秘密》导读
[2019-06-08] [阅读次数:12]
作者简介: 张天翼 (1906 ~1985)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名张元定,笔名张天净等。祖籍湖南,生于南京,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名张元定,笔名张天净等。祖籍湖南,生于南京,1926 年考入北京大学。1929 年正式开始职业写作生涯,1931年加入左联,抗战爆发后,一直在长沙等地从事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艺活动。解放后历任中国文...
『
阅读全文
』...
《我要的是葫芦》教材解析
[2018-10-01] [阅读次数:462]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叶子上长了蚜虫他却置之不理,大家的好心劝告他也不听,后来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结果小葫芦都落光了的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要联系地看问题。如果只顾结果,不考虑其他,有可能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
『
阅读全文
』...
《大自然的声音世界》学生习作七篇
[2018-09-08] [阅读次数:45]
声音,是一种我们每天都能听到的声波,他能让我们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让人能更好的交流。接下来,让我带你看看大自然,听听大自然的声音吧。来到大自然的春天,鸟儿唱着悦耳的歌生,小甲虫们也唱出了春的特别之处。春风刮的柳条沙沙地响,响尾蛇也从冬眠中宿醒了发出咝咝的声音;好像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小马,小...
『
阅读全文
』...
大自然的精灵(学生习作)
[2018-09-08] [阅读次数:36]
大自然是奇异美妙的,而风又是大自然的信使--它将大自然的风采传播到每一个角落。不信,就请你亲自来感受一下吧! 鸟在低鸣,兽在微嘶,风云在潜移,树林在生长。万物欣欣向荣,像沁人心脾的韵律,随大地的伸展而舒展开来。那种近乎无声的天籁,虽雄浑却又淡漠,这种韵律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才能够听到,这就是万...
『
阅读全文
』...
《大自然的声音》课文原文阅读(部编本三年级上册)
[2018-06-15] [阅读次数:703]
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ní)喃(nán)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
『
阅读全文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作文范文4篇(大自然/动物的秘密)
[2018-04-20] [阅读次数:55]
第三单元 1动物带给我敬重卑微 如果你问别人:朋友,你是否敬佩过蚂蚁?大概有百分之七十的人都会说没有。是啊,谁会敬佩这卑微的蚂蚁呢?但如果听听它们的故事,这种想法应该就不会再有了。 知道蚂蚁窝失火时蚂蚁们会怎么做吗?仓皇逃窜?就地等死?都不是,而是众多蚂蚁抱成一...
『
阅读全文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二年级)
[2017-10-14] [阅读次数:92]
总的来说,一节课下来,整体效果还是比较好的。比如字词的落实,朗读的提升,还有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字词方面,应该说还是挺扎实的,落实的也比较到位;教学设计方面,创设一个悬念,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思考,理清思路;包括在操作的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方法,也都还是比较有实效性的。但就从这堂课而言,也存在着很多需...
『
阅读全文
』...
《我要的是葫芦》文本解读(部编本二年级上册)
[2017-07-14] [阅读次数:116]
贾宝杰 《我要的是葫芦》是一则寓言故事,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往往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其篇幅短小,语言精练,这篇寓言主要讲的就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也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抖落了,这个故事告...
『
阅读全文
』...
大自然的交响乐(六年级学生习作)
[2017-05-23] [阅读次数:52]
周末,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乡下,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早晨,公鸡的叫声把我唤醒了,“喔喔喔——”好像在对人们说:“快起床、快起床!”画眉鸟在枝头上唱着清脆悦耳、动听的歌,就像一位演唱家在舞台上尽情的放声歌唱。曲调时而惆怅,时而婉转,时而欢快,仿佛它把自己完全融入到音乐之中。小狗也尽职尽责的看家护院...
『
阅读全文
』...
浅谈作文教学的“葫芦”作用
[2016-01-29] [阅读次数:192]
作文教学的原则是,从“说”到“写”,从“仿”到“作”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其具体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照葫芦画葫芦;第二阶段是照葫芦画瓢;第三阶段是离开葫芦画瓢。如果说前三个阶段是培育学生的仿造技巧,则后一阶段就是培育学生的创造能力。这里仅就培养学生仿造技巧浅谈笔者...
『
阅读全文
』...
我要的是葫芦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
[2015-10-21] [阅读次数:118]
我教学的是第一课时,从整个教学流程看,自己的设计是比较完整的,但是从孩子们的课堂表现看,我的教学还是不够扎实,还充在许多问题,俗话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方可使自己有所进步,下面是自己的教后反思: 1.首先抓题眼,质疑问难是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
『
阅读全文
』...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探索教学反思(五年级上册)
[2012-11-09] [阅读次数:496]
《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实践探索 一、激发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 在一开始对课题《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的认识中,师生通过聆听作者描述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中奇妙无穷的声音,欣赏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中有绚丽多彩的画图,便自然引发学生的疑问:“大自然怎么成了课本?这课本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
『
阅读全文
』...
写大自然的景物 学生作文范文(人教版二年级第三册)
[2011-09-15] [阅读次数:2912]
秋天悄悄的来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过,校园里的桂花树飘着落叶,果园里瓜果飘香果子成熟了,田野里金黄的麦子被风吹的一浪接着一浪,好一片丰收的景象。 秋天来了,秋天来了。校园里飘起金黄的落叶,向一只只的蝴蝶翩翩飞舞。果园里香气扑鼻的味道,原来是瓜果飘香的果实丰收了,吸引许多群众。我爱秋天! ...
『
阅读全文
』...
《大自然的秘密》课后反思(北师大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2011-01-24] [阅读次数:821]
《大自然的秘密》这篇课文以作者一行人在海岛上所闻、所见、所做、所想为线索,描写了小海龟群离巢入海被食肉鸟啄食的惊心动魄的抵触场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都有生存之道,躲避灾难之天性的秘密。我在课前进行公开课教案时,力求主线明确,目标定位准确,依照从整体一局部一整体的结构进行教学。同学的潜心会文、自悟、自得...
『
阅读全文
』...
联想与作文浅谈(网友来稿)
[2005-02-15] [阅读次数:323]
联想与作文浅谈 夏昌志 小学生作文,一直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很多同学一听说要作文了,就感到焦头烂额,要么觉得无话可说,思路打不开,要么觉得写出来的东西平淡无味,毫不动人。例如,写《我们的教室》,多数作文象记流水帐似的平铺直叙,干瘪枯燥,毫无生气。不少人只说前面是黑板,后面是学习园地,左边是明...
『
阅读全文
』...
联想和想像的区别在哪里
[2003-01-21] [阅读次数:1235]
我在执教六年级语文的过程中,经常在课文及试题中遇到“找出文中表示联想的句子”或“文中哪些是作者的想象”这类题目。如第十二册第4课《菩萨蛮·大柏地》中“思考·练习”第3题问:“这首词中哪些是由看到的事物产生的联想?”《教师教学用书》上是这样解答的:“谁持彩练当空舞”是作者由此产生的丰富大胆的想象,“装点...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全部教学设计、导学案、课堂实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