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2389
标签:
教学论文
学会倾听
[ 作者:无锡市沁园小学 崔筠 转贴自:沁小教研网 ]
瑞吉欧有句名言:“接过孩子抛来的球!”儿童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世界,作为孩子大朋友、大伙伴的我,就必须在孩子的活动过程中,走进孩子的心灵,解读孩子的所思所想所为;倾听孩子的声音,知道孩子的“一百种语言”,然后才能欣赏孩子,成为他们成长的有力支持者。
孩子都听过《坐井观天》的故事,我让他们谈谈自己听了故事后的感受,以“青蛙跳出井口了”为题说几句话。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地讲着,内容不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便是“青蛙真正感到了自己见识少”。这时,班里一个平时调皮,又特别爱惹是生非的学生说:“青蛙从井里跳出来,到外面看了看,觉得还是井里好,又跳回井里。”话音刚落,同学们便捧腹大笑。我也笑了,随口说道:“我看你才是一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孩子失望地坐了下去,小嘴噘得老高,一脸的不高兴。 按照一般的理解,井底之蛙孤陋寡闻,一旦出得井来,就可以见多识广,当然不会再回去了,这也是课文的应有之义。现在,居然有学生要井底之蛙回井里去,实在有些“离题”。
静下心来想一想,新课标提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我们班有几十个孩子,面对同一事物,可能众口一词,也可能声音不一。一个好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倾听孩子的语言,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引领孩子的思想。这个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说?他到底是怎么认识井底之蛙的?我很遗憾:在课堂上我居然忽视了这一点,因为想当然,我没有积极关注这唯一不同的声音,没有思考这些话的意义,更没有理解这些话的言外之意。
好在写日记时,这个学生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他写道:青蛙跳出井后,来到一条河边,想喝水,突然,听到旁边老青蛙的警告:“不要喝,水里有毒!”紧接着,又听到老青蛙被人用钢叉刺死的惨叫声……
我的心被震撼了:让青蛙跳回井里又有什么不好?可作为老师却没有给他一个当众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于是,我提笔在作文本上写道:“对不起,老师才是那只井底的青蛙。”虽然道歉似乎晚了些,但好在我已意识到了倾听的重要性。
我决定再给学生一次表达自己感受的机会,让孩子动手动脑新解《狐假虎威》,我又一次领略了孩子缤纷的童心世界。
倾听,是一种理解。有人说,教育就是不断消除误解的过程。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倾听,还是一种等待,给孩子机会,不随便打断孩子,也不轻易做出评价,让他们把话说完,把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共创幸福。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我们都应学会倾听,倾听他们的话语,倾听他们的心声,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对未来的梦想。
标签:
教学论文
学会倾听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合作空间——浅谈低年级口语交际教学
下一篇:
用“时尚”赢得亲和力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