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217  
标签:教学论文
让课堂涌动生命潮流
 “美好的艺术总是让人过目不忘,久久回味!”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新课程研讨系列活动——课堂教学展评现场”活动已经过去多天了,但授课老师的课堂现场还不时地在我的脑海中回旋。每一堂课就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带给所有听课者赏心悦目的享受。当时的教室似乎成了欢乐的海洋,课堂上涌动着生命的浪潮,孩子们的欢呼声、歌声、笑声、掌声时时撞击着我的心灵。应该说,新课程走进了课堂,我们的课堂也在“课改春风”涌动不息的生命潮流!

一、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的学堂

正如某位艺术家所言:“高雅的艺术犹如美味的烹调,可以尝出其美味,却无法说出其道理。”一节成功的课也应该如此,让听课者反复品尝其中美妙的韵味。在张小红老师执教《大家都快乐》这堂课上,她不把课堂单纯作为让学生学文、明理的课,而是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素养的高度出发,帮助学生形成对生命、对人生价值的一种正确理解和对生活,通过师生双方生命与生命的不断交流、互动、碰撞,张老师能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读“快乐”、“快乐”地读;说“快乐”、“快乐”地说;做“快乐卡”、“快乐”地学习、生活。新课程下,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发挥学生是“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作用,把自己的“新玩法”做成“快乐卡”;老师及时用键盘输入,就成了师生共同“创生的教材”。……如此贴近生活而又富有创意的设计,让课堂回归生活体验,让课堂理性地达成智慧的开启,让课堂情感贯穿生活感悟, 一堂课就这样快乐地结束了,可孩子们还在那议论着快乐卡和各种玩法。下课时,我看到了许多孩子拉着老师在那玩他们的新玩法。把课内又向课外延伸了,这与教师的快乐教学是分不开的。由于白老师很好地把握住教材的特点,充分发掘和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多媒体、学生等),拓展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组织教与学,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快乐学习的情境 ,引导学生快乐地读,快乐地说,快乐地生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课堂中民主的氛围、积极的思维、热烈的发言、实在的评价、真诚的鼓励等等特质,教师与孩子之间和谐的交流,让我们看到了“快乐进课堂,师生共成长”的课改无限风光    

二、给学生多一点尝试与赏识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对学生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要重视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为了让全体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竭力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哪怕学生的发言中只有一个用得好的词,只有一句说得好的话,也要立即给予热情的鼓励。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多彩的夏天》时,以学生为本,以读为主线,采用欣赏性的朗读、品尝性的朗读、理解性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欣赏到夏天的多姿多彩,感悟到夏天的快乐。比如:在教第一自然段时,让学生在理解重点词和重点句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抓住“火辣辣”这个词语,体会夏天的炎热,抓住“洗一个痛快的凉水澡”这个重点句,后老师又进行了语言渲染,把学生带到夏天富有情趣的画面中,并结合生活的实际理解“钓鱼”“游泳”“吃冰淇淋”等,使学生的真实情感自然的流露到课文中。又比如:在读讲第二自然段时,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学生边读边想象“盛开的鲜花”,“漂亮的衣裙”的色彩,体会夏天的丰富多彩,并读出对夏天的喜爱之情。在教学中,让学生展开讨论并体验快乐着!“你这个词用得真准确!”“这个句子真美!”他们的发言中实在连值得夸奖的词句也没有,还夸他们“真自信!”“真大方!”“你敢于发表自己意见,进步真大!”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意识到教师在时时关注着他们细微进步,并和他一起分享这种进步带来的快乐。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我的脑海中又浮现叶澜教授的这句话。是啊,一堂成功的课,需要老师倾注无数的心血;一堂成功的课,是老师综合素养和教育教学基本功的体现;一堂成功的课,是师生生命活力的激发和涌动。创造成功的课堂,就是创造老师自身的生命价值,也是为学生生命价值的体现提供挥洒的天地!    

愿生命潮在我们的每一堂课上涌动!

 
标签:教学论文 让课堂涌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楷模
下一篇:新课改下,如何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