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761
标签:
教学论文
增加情感因素,建构良好的中小学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它指的是师生间在教育过程中发生的直接交往和联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是有效实施教育的前提。但是在当前的学校教育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得当,把对学生的讽刺挖苦和处罚、体罚当作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其实对于那些受到讽刺和体罚的学生,这种教学手段,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对立情绪与强大的心理负担,当这种消极情绪或感受与日俱增,达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会或明或暗地释放出来,结果将会导致师生关系要么恶化要么松弛等。
根据资料,《兰州晨报》有报道:2003年6月,永登县回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婷婷(化名),因美术作业未按时完成,她的左耳被其老师贾某差点撕下。其实这种体罚学生的现象自古以来,经常会在校园里发生。
体罚现象究竟怎么样,已经有心理学专家对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有做过专题研究。研究发现:“体罚学生不仅伤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同时也降低了教师在学生中完美的形象。这种恶劣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没有一点好处。”其实,当学生一旦与老师的关系恶化,自然就对那些老师上课内容产生消极的影响,不愿意认真积极的听课,课堂效率非常低。这个在实际的教学经历中,我们教师都身有体会,感悟颇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教师,应该满足学生的重要感,尊重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卓越发展。
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密切的必要前提,是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增加情感因素,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帮助学生拓展知识,帮助老师提高职业幸福感。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感觉到爱和尊重,才能表现出乐观自信,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才会变得生动活泼、积极主动,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蓬勃的创造力。学生的到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会更加尊重、信任和感谢老师,从而教师会产生职业幸福感,在工作中确定了自身价值。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结合我在教学中的点滴心得,我觉的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1.平等是师生相融的基础
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求师生之间要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经验开放、没有防御、毫无威胁,它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之间的“等距”和“等高”。教师作为“以德育人”的劳动者,不仅要用自身的知识才华去教育学生,而且还要用人格风范去影响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身教”往往胜于“言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要做到;要求学生不迟到、不早退,教师必须首先也要遵守时间纪律;要求学生勤奋学习,教师也应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必须首先要有崇高的人格和师德。
2.民主是师生相融的催化剂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对班集体的管理实行的是封闭式的强制与说教,学生对教师是“敬而远之”,无法实现亲近与交流。就是这样的管理锁住了学生的心扉,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新型的师生关系要倡导真正的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支持、赏识,营造班级民主管理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教育教学的组织工作,参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提出的正确意见要善于采纳,让学生逐步养成主体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提倡学生进行教学结果反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大小,不管难易,教师都耐心讲解,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同等重视。真正做到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允许学生争论,允许学生提出不同意见,允许学生保留个人意见,做到“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3.善待每位学生是师生相融的粘合剂
大部分教师会自然而然地会善待学习中的佼佼者。如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志向,使他们产生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一些教师在抓住尖子生的同时,还瞄准了中等生,如拨开他们蒙在学习意识上的薄雾,使他们的学习意识和学习目的明朗化,纠正他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庸心态等。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很少有教师愿意善待学困生,这种现象可以理解:做生意很大程度上为的是赚钱,善待学生在某些教师眼中就是为了赚分数,他们认为在学困生身上“无利可图”,再加上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很大缺漏,教师也不是女娲,这天大的洞一时半会儿无法下手,所以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去忽略善待这部分学生。其实,我们细想一下,我们教师,只有做到了善待学困生,才能真正践行善待每一位学生的理念,否则这一理念将成为一句大而空的套话。
4.和谐是师生相融的最高境界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某教师有好感,往往会对这位教师所教课程产生很大的兴趣,因而会积极主动地去学;反之,如果师生之间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缺乏感情交往甚至对立,那么就会对学生的学习起消极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术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境界。”琴瑟和谐,靠的就是演奏师高超的技艺,从某种意义上讲,师生关系这根弦需要教师高超的技艺才能奏出华丽的乐章,只有这样师生才能产生共鸣,出现和谐的境界。
二: 建立良好的师生心理关系
所谓师生心理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心理距离的大小表明师生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关系的深度、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等心理方面联系的程度。师生心理关系主要是由认识、情感和行为的三种相互作用的心理成份调节而构成的统一有机体。
1.认识成份
认识成份指的是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师生的一切心理关系都是建立在相互认识基础上的。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如果能相互理解,就容易形成协调、融洽的心理关系。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柏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证明,凡是被教师预先认定为具有发展可能性的儿童(事实上这些儿童并不一定具有特殊的智力,而是由实验者随意抽取,随便指定的),若干个月后,他们的智力相对来说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这种效果被称之为“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所以说,师生之间如果产生积极肯定的认识,就可以帮助促进其教育过程的进行,并且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展开全文阅读
2.情感成份
情感成份指的是师生之间情感体验及其相互间的联系。师生如果在交往过程中,能情投意合,情感融洽,就会容易产生相互关系和谐、相互亲密的情感。但是相反,情感上一旦有隔阂或者情绪上相互对立,其相互关系就会紧张。一般说来,师生之间积极的情感如热情、亲近、同情、信赖、爱护、关心、满意等等,都有助于在师生之间形成融洽的心理气氛;而消极的情感如冷淡、厌烦、憎恶、仇视、敌意等,则会损害师生关系的融洽。
3.行为成份
行为成份包括师生的各种活动、举止作风、行动的结果,也包括师生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及行为动作等。一个人的言行是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一个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都是通过其言行而表现出来的。在师生的交往过程中,行为成份常常起着直接的作用。师生心理关系的协调性,主要体现在行动的配合上,体现在教和学活动中的相互支持和协作上。
师生间的相互理解、情感融洽和行为协调是良好师生心理关系的基本标志。
在《新课程标准》里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设置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结合多方面的因素,以及师生之间的各方面因素,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互动、共同探究。在教学中,教师要擅于创设学生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促进学生学习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翟立原.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调查与对策[J].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1)
2.王炳照.简明中国教育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2
3.[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盈冲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4.陶俊峰.关于教师评价问题的思考[J].殷都学刊.1988(02)
浙江省江山市河东小学 夏寒燕
标签:
教学论文
增加情感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识字2:比一比
下一篇:
《生命的林子》教学设计(网友来稿)(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