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844
标签:
教学论文
1教学论文
多媒体教学利弊谈(网友来稿)
洪泽县实验小学 吕伏安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手段在不断更新,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优化了教学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为语文教学吹来了一股清新的春风。然而,大力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课堂教学强调更多的是动态生成,而多媒体预设太多,太强。为了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们有必要对其在运用过程中的“利”与“弊”作些理性的思考。
一、“有人”与“无人”
“目中有人”这是任何教学设计必须遵循的教学规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发展,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现代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所以“以人为本”同样是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理念。事实上,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我们的设计者已经充分考虑到这点。尽量将图像、声音、动画巧妙组合,浑然一体,课件的版块也能够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能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促进学生活动,甚至连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对与错都设计了相应的表扬与批评的动画,可见其良苦用心。就《恐龙》一文的教学为例,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恐龙吗?今天,老师带你们进入恐龙世界看一看。”接下来教师播放了许多有关恐龙的录像,还虚拟了恐龙的声音。学生兴趣盎然,很快进入课文情境,并能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学课文。这样的课件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知识,为学生积极学习作了有效铺垫,师生其乐融融。
“无人”即无论多媒体课件如何尽善尽美都难以策应人的发展需要。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哪怕在同一形态下,由于个体的阅历、知识等的不同,也会表现出各种差异,就是同一层次上的学生,由于兴趣、爱好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表现。可见,用一个固定的程序来顺应动态的、多变的教学过程,这是不符合事物的本身规律的。仍以上面所说的那位老师所执教的《恐龙》一课为例,当学完了课文时,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读完了课文后,你喜欢书上的哪一种恐龙,请说一说。”这位老师已经做得很好了,学生说一种他就能调整顺序展示一种,并且配以动画、声音。可是有一位同学说:“老师,书上的恐龙我一个不喜欢。”接着他说出三种恐龙,而且说出喜欢的理由。下面听课的学生很着急地催促老师展示画面,由于老师事前没有准备(即使准备了也不一定齐全),课堂此时出现了断层,这就破坏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感。
二、“有形”与“无形”
“有形”,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具有生动、形像、具体、可感的特点,打破时空界限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模糊的内容清晰化,我们姑且称之为“有形”。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将课文内容通过图画的形式再现出来,配以音乐的渲染,注重色彩的调和,丰富了学生的表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想象空间,为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譬如有位教师在执教《黄山奇松》一文时,用多媒体展示了迎客松的样子,并采用动画手法,让迎客松伸出去的部分变成人的臂膀,呈欢迎状,让学生想象迎客松看到这么多游人会怎么说,怎么做。这个环节设计可以说独具匠心,学生思维开阔,想象丰富,效果极佳。
“无形”,形像的画面固然很好,但是就语言的特点来说,“语言是存在的家”(海德格尔),是心灵的寄寓,是思想的栖居。每部作品都为所有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供多方解读的空间。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蕾特。所以,就作品中的主人公而言,每个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学习阅历建构出不同的形像,这是“无形”的。而多媒体用“有形”的图像定格模糊的、不断衍化的、生成的内容,在不同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扼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最终会出现一提起孙悟空大家就会想起六小龄童;一提起小燕子大家马上想到赵薇的整齐划一的形像,求异思维不见了,创造想象没有了。其实就一篇文章而言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下阅读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更何况几十位同学去阅读同一篇文章,怎么能定格为一种或几种形像呢?
三、“有神”与“无神”
“有神”即“逼真、传神”。多媒体由于运用了现代教学手段,会使原本鲜活的文字变得更有韵味。尤其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效果更为显著。如有位教师在执教一年级的《春笋》一课时,为了讲清春笋的生长过程设计了这样一组镜头:春笋“发芽→破土→生长”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看了感到新鲜而有趣。读起课文来精神抖擞,每个人都能讲出春笋生长的过程,老师显得很满意,课堂教学显得也很完美。
“无神”即失去了精髓、失去了精神实质。我们知道每一种文字都是一种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载体,而多媒体是无法展示其内蕴的精神实质的。就《春笋》一文的教学而言,教者似乎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也明白了春笋生长的过程,但是,多媒体课件无法展示生命律动的过程,生命的那种震撼力,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那种无法抗拒的力涨,这些永远也无法显现,学生也无法感受到这些实质、这些精髓。因此多媒体传输给学生的只是“形”而无“神”。再如:现在有许多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写字教学,指导起来显得十分方便,运用多媒体展示每一笔,每一画的走势,间架结构的大小比例等,学生一看就清楚、明白。但是我们应该明白写字是要静心、凝神的,写字还可以陶冶情操、锤炼意志。就汉字而言它体现了刚毅、坚韧的民族精神,这横撇竖捺都折射出一个人的灵气与神韵,而这些都是多媒体所无法展示的。
四、“有情”与“无情”
“有情”,语文教学显著的特点就是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它更注重情感的交流和个性的发挥。文章不是无情物,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然后有所撰作。让学生随着语言文字的脉搏而律动,感受到语言文字的情感魅力;让知识在情感的对流中积淀,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多媒体的运用,渲染了环境,创设了情境,使学生很快进入氛围,产生情感共鸣,为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情感基础,我们谓之有情。如有位教师在执教《悲壮的一幕》一文时,在进行到科马洛夫与妈妈、妻子、女儿告别时,教者设计了他们对话的场面。悲壮的音乐,感人的语言,动人的画面浑然一体,每个人都为母子的濡沫之情而流泪,为夫妻的恩爱之情而震撼,为父女的难舍之情而悲泣。亲情、爱情、友情……融为一体,催人泪下,多媒体的使用恰倒好处,美妙绝伦。
展开全文阅读
“无情”。其一,是指多媒体有时很难完美表达文章中所内蕴的丰富情感,譬如:就春天而言,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都会有不同的理解。王安石有“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李清照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无奈;朱自清则赞美道:“春天是刚落地的娃娃……春天是刚落地的小姑娘”;普希金却诅咒春天:“你的出现对我是多么的沉重……还给我飞旋的雪花吧。”多媒体怎能将这集人生的感悟、心境的好坏、环境的优劣于一体的情感呈现出来呢?
其二,“人机对话”尽管设计者会从人性的角度去考虑,但是仍缺乏那种人与人之间的立体的、交互式的情感交流,教师会因忙于鼠标操作而无法走下操作台与学生近距离交流。媒体无论怎样先进,都仅能按人的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反馈应答,它没有生命,更不会顾及学生的生命与情感。人是需要情感的,灌满一个知识容器可以只用电脑,而点燃一个学生的心灵却需要教师的情和爱,学生可以从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中感受到温馨与柔情,关爱与呵护。教师的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种多元的交流,课堂上缺少“人气”。
总之,多媒体教学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新天地,但是我们也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切不可越俎代庖,我们在平时教学中要扬长避短,运用好多媒体,让它成为点燃思维火花的导火索,活跃课堂氛围的振子,优化课堂结构的金钥匙,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注入一股鲜活的生命之泉。
作者邮箱: lvfuan66668888@163.com
标签:
教学论文
1教学论文
多媒体教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扩写(作文指导教案)(网友来稿)
下一篇:
《放弃射门》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