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作文指导
阅读:423  
标签:作文指导 1作文指导
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之六(网友来稿)
四川省宣汉县教师进修学校

侯小青 邮编:636150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那么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作文教学,使读写结合在课内充分体现出来呢?我的方法是:

1、边读边悟,读中练笔。

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对于课文的写作方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所感悟。老师可选择其中某一空白处开始要求学生练笔。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编写故事,补充情节,抒发感想。

在学生练笔时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写话或习作的不同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自由地进行训练,字数一般不作限制,尽可能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这种写话练习是从课文内容入手,学生一般都会觉得有话可写。

2、读写结合,读中悟写。

阅读是写作训练的最有效方法。因此,我们应该从写作训练的角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课文是怎样遣词造句,是怎样表情达意,是怎样突出中心的。

以读促写、读中悟写、读写结合等方法,对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写作方法和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进行作文训练很有必要。

下面以我的教学实践具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这个重要话题。

例如:人教版第七册(P35)第8课《壮丽的青春》

选编这篇略读课文的意图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通过反复读,合作学习,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思路是:第1至3自然段写欧阳海带领全班为野营队伍收容,进入了峡谷。第4至9自然段写列车遇险。第10至11自然段写欧阳海排出了危险。第12至13自然段写欧阳海牺牲。第14至16自然段写人们的赞美。

我以为这篇课文教学到此就可以顺利结束,但学生突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遇险写得多,排险写得少?

就此问题我交给学生展开讨论,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得出结论是:火车遇险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欧阳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面对车毁人亡的惨剧即将发生,他的心理也很矛盾:上去排险,自己将会粉身碎骨!不上去排险,就会车毁人亡。

这个心理活动需要一个过程,也是真实的,所以写得较长,并且写得很真实。这样的英雄才是生活中的英雄,而不是假想的英雄。

但当他下定决心排险时,他是箭步飞身上铁道,拼出性命把战马推离了轨道,并且想尽可能自己也能够不受伤,可以说这个英雄壮举是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只能写短。

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写作文必须养成写真实事情的习惯,并且要做到该长则长,该短的必须短。

例如:人教版第七册(P75)第15课《小狮子爱尔莎》

选编这篇精读课文的意图之一是通过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了解“我”对小狮子爱尔莎的关爱,感受“我”和小狮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使学生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在反复读课文并思考课前、课后问题的基础上,学生提出这一课的题目应改为《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既然学生发现课文写的是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那就请学生找出其中能反映成长过程的关键句子。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逐一找到了:1、爱尔莎出生才两三天。2、五个月以后。3、开始换牙。4、快两岁了。5、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

学生进一步理清了课文思路:是按照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顺序:即小狮子出生——成长——回到自然的顺序来写的,同时找出了“我”对爱尔莎的九次关心以及表现爱尔莎的十一处可爱。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觉得写小动物也可以学习这一课的写作方法,同时也认识到,写人的文章也可以学习这一课的写作方法。

例如:人教版第七册(P92)第17课《捞铁牛》

我提出课文题目应改为《和尚捞八只铁牛》。学生都觉得这个题目有点怪。我没有立即要求他们对这个题目作出判断。

本单元前导读中规定学习这组课文,有一个新的训练要求就是抓住主要内容。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之一是训练学生理解重点词、句、段,进而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反复读的基础上,经过认真分析,学生总结出课文的叙述顺序是:为“捞铁牛”和尚建议,再做准备工作,然后写打捞过程,最后是简短的总结。

难道这一课就这样轻松完成了吗?我让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这一课在写法上有什么可取之处?

我领读课文,我说:“老师这本教科书上是这样写的(实际上并没有这些内容),‘和尚建议捞第一只铁牛,准备捞第一只铁牛,具体捞第一只铁牛;和尚建议捞第二只铁牛,准备捞第二只铁牛,具体捞第二只铁牛;和尚建议捞第三只铁牛,准备捞第三只铁牛,具体捞第三只铁牛;和尚……”

生:老师,你准备写小说啊!课文不能这样写,请听我给你读。课文第1至5自然段是具体写和尚建议捞第一只铁牛,准备捞第一只铁牛,具体捞第一只铁牛。课文第六自然段只用了一句话“和尚用这样的办法,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一只一只地拖了回来。”就把和尚捞其余七只铁牛的经过写出来了。因为和尚捞后面七只铁牛的方法与捞第一只铁牛的方法是一样的,就不能再详细写了。如果详细写了,就会觉得很罗嗦。

学生经过再读,互相讨论:终于发现了这一课在写法上有一个重要方法就是:作者只是具体写捞第一只铁牛的经过,是详写;捞其余七只铁牛只用了一句话来概括,是略写。这种详略的写法处理得真好。

同时检查到自己平时作文时写几件事不分详略,虽然写了很多,但没有达到写作要求。

有学生总结出,如果自己以后写反映几件事情经过的作文,就不能每件事情都采取详写的方法,或都采取略写方法,而应该采取只选取其中的一两件事来详写,其余的事情只需要略写的方法,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做到详略得当。

例如:人教版第七册(P100)第19课(新教材三年级上册[P107]第27课)《陶罐和铁罐》

选编这篇略读课文的意图之一是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寓言,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在学生自读课文时,不再先提示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而是在学生自读后检查。

在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先写铁罐奚落陶罐,接着写陶罐不理会铁罐,但多年后陶罐依然光洁如新,铁罐却氧化得无影无踪后,再问一问,你是怎么概括出主要内容的?以巩固学生对方法的掌握,进而体现从扶到放的过程。


展开全文阅读
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就可以进行课本剧的表演。这也正是本次(P108)《积累·运用五》中的“口语交际”的教学要求。

例如:人教版第七册(P113)第21课《古诗三首》

本单元前的“导读”中明确提出在读中进入情境,在读中浮现画面。要根据课文的特点,继续练习了解叙述的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因此古诗三首的教学在强调反复诵读、培养语感的基础上,特别注意揣摩每一首古诗的写作思路。

《望庐山瀑布》抓住一个“望”字,思路为:远望从上,到中,到下,并产生联想。学习从上到下观察、描写事物的方法。

《山行》的思路为:行路途中“先远望远景,再近看近景”。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可远观,也可近看。

新教材三年级上册(P36)第9课《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先是实写“独在异乡倍思亲”的孤苦凄凉,转而虚写、想象“遥知兄弟插茱萸时想到少一人”。学习并掌握实写、虚写及想象。

作者邮箱: hugekey@126.com

标签:作文指导 1作文指导 作文教学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之七(网友来稿)
下一篇: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之五(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