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1772  
标签:教学设计 三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设计
《狐假虎威》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江苏省海安县海师附小 杨树林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会复述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1、 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2、会复述课文 。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老虎、狐狸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课题

师:在茂密的森林里,一只老虎正在寻找食物。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

过去,把狐狸逮住了。(出示插图一)

想一想,狐狸会被老虎吃了吗?(指名说)

书上是怎样写的,请小朋友读读课文2—5小节。(生自由读2—5小节)

二、学习课文2—5小节

1、狐狸被老虎吃了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狡猾)

2、再读2—5小节,用笔划出表示狐狸狡猾的词和句子。(学生读书,划词)

3、指名说(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说、狐狸说的话)

(卡片出示词和句子)

(1)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是在干什么?(想办法对付老虎)(想鬼主意)谁能来表

演一下?大家一起表演。

(2)怎样说才是扯着嗓子说?狐狸为什么要扯着嗓子说?(为了让老虎害怕)

(3)师领读两个词语(眼珠子骨碌一转、扯着嗓子)

4、狐狸扯着嗓子说了几次话?(两次)

(1)第一次说了什么?(卡片出示:你敢吃我?)

①狐狸这样问是什么意思?(你不敢吃我。)

谁来学着狐狸说一说?(指名读,师评价)

②听狐狸这么一问,老虎是什么反应?(老虎一愣)老虎怎么说?(卡片出示:为什么不敢?)

谁能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指名表演)

③老虎一愣,说明什么?(老虎开始上当了。)

④哪两个小朋友愿意读狐狸和老虎的第一次对话?(指名读) (男女生分角色读。)

(2)老虎还没有完全上当呢,狡猾的狐狸继续编造谎言,狐狸怎么说?(出示卡片: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你吃了我,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我看你有多大的胆子!)

有几句话?最后一句是什么标点?(!)

大家来猜一猜,狐狸说这些话时语气会怎样,表情又会怎样?(不再紧张,有点得意了……)

来比比,谁演的狐狸最狡猾,能蒙住老虎?(指名表情朗读第四节)

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这个“蒙”字是什么意思?(骗)这时,老虎心里在想些什么?

它相信狐狸的话吗?(有点相信,又有点不相信,这就叫做“半信半疑”,出示成语词卡朗读后贴于黑板。)

5、分角色朗读2——5小节。(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三、学习课文6—8小节

1、为了让老虎完全相信,狐狸摇了摇尾巴又想了个鬼主意,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后找到第六自然段读一读。

指名读: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示小黑板:我带你到百兽面前走一趟,让你看看我的威风。)

2、老虎跟着狐狸朝森林深处走去,请大家读读课文7-8自然段,用笔划出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语。(学生读书,划词)

现在你看到走在前面的狐狸怎么样?跟在后面的老虎呢?(学生回答后出示卡片: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大摇大摆、半信半疑、东张西望。分别贴在狐狸和老虎的图下)

3、指名读描写狐狸的词,边读边做动作。齐读,做动作。

4、指名读描写老虎的词,边读边做动作。齐读,做动作。

5、分组读描写狐狸和老虎的词,做动作。

6、森林中的百兽看到狐狸都怎样?(感到纳闷)“纳闷”什么意思?为什么感到纳闷?(因为狐狸跟往常很不一样)往常的狐狸是什么样子?(鬼头鬼脑)

7、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指导读这句话:睁大眼睛,显出害怕的样子。)

大大小小的野兽吓得撒腿就跑。(出示插图)

8、小朋友,森林中的百兽到底是被谁吓跑的呢?百兽们怕的是谁?

9、第八小节怎样读?(指名读)

10、师引读7—8小节

11、表演7—8小节

12、采访老虎:看到百兽撒腿就跑的样子,你心里怎么想的?(原来狐狸说的是真的。)

采访狐狸:看到百兽撒腿就跑的样子,你心里怎么想的?(果然不出我所料)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老虎被真的被蒙住了,受骗了,谁来告诉它真相。学生用自己的话对老虎说两句。

2、课文是怎样写的?(出示:原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背景:威风凛凛的老虎图)齐读

3、这句话概括成一个成语就是“狐假虎威”,(板书)理解“假”,即“借着”。

4、小结:后来人们就把借着别人的威势吓唬别人的这种行为叫做“狐假虎威”。

五、总结全文

1、分角色朗读全文

2、学完了这一课,你想对狐狸说什么?想对老虎说什么?

六、作业:

1、选用黑板上的成语造句。

2、回家把《狐假虎威》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我的邮箱是jshaysl@163.com

标签:教学设计 三年级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学设计 狐假虎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下一篇:笔下生花--习作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