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515
标签:
教学论文
1教学论文
创新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体现(网友来稿)
蓝飞儿
内容提要:创新是培养人,造就人的基石。也是民族之魂。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多向思维,唤醒创新意识,是教者刻不容缓的事,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兴趣,训练创新能力,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事,求异发散,扩大思维空间,促进创新发展,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使二十一世纪成为一个创新的时代。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造就人的社会活动,必须着眼于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即社会需要创新性的人才。笔者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小学语文教学应以此为出发点,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摆在首要的位置。
对于低年级的儿童来说,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充满幻想的,他们的思维常闪现出智慧的火花,教师能否随时点燃火花,开启学生的智慧宝库,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会说。这就必须从解放学生的“嘴”“手”开始,鼓励他们敢于开口,善于开口,敢于动手,善于动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与时俱进,时时能挖掘学生的创造精神,处处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下面我就苏教版教材创新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谈谈自已肤浅的做法。
一、鼓励质疑,启发多向思维,唤醒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疑问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质疑中蕴含着创新意识的萌芽。所以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应通过引导、鼓励来培养学生勇敢的个性,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做到“善于提问”。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三册课文《要好好学字》一文时,我运用课题,引导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个个跃跃欲试。甲学生问:“是谁要好好学字?”乙学生问:“谁要他们好好学字?”丙学生问:“为什么要好好学字?”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围绕着课题,勇敢地向老师提出的疑问,也正是课文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内涵,更是充分体现学生创新思维多向性的突破口。我不但表扬了这些积极提问的学生,鼓励他们把自己想到的疑问立即说出来,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营造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而且肯定了学生从不同角度质疑是一种好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养成多方面看问题的思维习惯。有了这些疑问,教师趁热打铁,引领学生通过自读,初步解决心中的一些疑问,启发学生用各种标记,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大胆提出疑问。果然,学生思维无奇不有,各种各样。其中有一学生提出了与众不同的疑问:小八路知道他是毛主席,那为什么毛主席又告诉他们:“我是毛主席”呢?听到这样的问题,我很惊喜,因为这正是学生积极思维的结果。于是,我把“毛主席”与“毛泽东”这两个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比较相同与不同。学生很快就得出了结论:相同的是它们指的是同一个人,不同的是前者是称谓,后者是名字。从字形上看,这几个字不同。这时,我又神秘地问:对呀,毛主席就是想亲自教两个小八路多认识几个字呀!从这一点上,你们觉得毛主席对小八路好不好呢?这样,学生从识字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了革命领袖对小八路的亲切关怀与殷切希望。
从上面的质疑案例看,教师要善于点拨释疑,选择一些值得探究的问题,引导讨论,帮助他们通过读书、思考去探索答案,体验“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快乐。教师积极激励,学生大胆提问,从而真正打开了学生创新思维的闸门,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创新能力。
二、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兴趣,训练创新能力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必须让学生以舒畅的心情、饱满的精神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这就必须靠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让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尤其要注意运用教师自身的情感、语言、动作以及现代化媒体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他们的创新能力。
如在教学苏教版第三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时,学生对“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这两句话,似懂非懂,蝈蝈在学生心里很熟悉,尤其是农村学生更为熟悉,但又不能说出缘由。这时,教师应在学生疑惑时,引导他们理解“歌声”就是指“蝈蝈的叫声”后,可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带着学生听着“歌声”,走进课本,走进田野,走进童年,观看小朋友在捉蝈蝈的欢乐情景。这样,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全神贯注地听,渐渐明白了句子中的深刻内涵。
学生的思维活跃了,教师又不失时机地出示另一些场景,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如花园森林、湖边、校园┄┄“这歌声还会带给你们什么?谁争取来做回小诗人?”这时,我播放轻音乐,学生立刻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歌声会领您走进花园,看到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有的说歌声会带你走进森林,听到清脆悦耳的鸟叫声;有的说歌声会把你引到湖边,欣赏那波光粼粼的水面……这样,学生根据画面,进入了诗的意境,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再现客观情境,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再加上教师的巧妙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成功的体现。
在教学一些故事性强,既有人物语言,又有人物活动的课文时,我动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创设意境,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训练创新能力。如在教学苏教版第四册《穿山甲问路》这一课时,穿山甲四次问路的语言前后只出现了一次,后三次省略了,这时可让同桌演一演,要求四次问路的语言都不一样。这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了自由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用自己的创造性语言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发展了学生的迁移能力,激活了他们乐于探索、发展创造的才能,提高了他们的语言创新能力。
三、求异发散,扩大思维空间,促进创新发展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核心,采用发散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心理学家认为:自由能使人的潜力得到最大的发挥;低年级儿童好奇善问,只有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迫听讲、单一回答的局面,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才能形成学生思维的独特性。特别要提倡求异思维,不限制、不规定、不统一答案和结论,在每一个“知识点”之后,都要问问“还有什么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大胆想,勇敢说,真正进入到“创新”世界。
展开全文阅读
如苏教版第三册《狼和小羊》,课文最后写到:“狼龇着牙,向小羊扑去”。我有的放矢引导学生,:“事情的结果怎么样了呢?谁能创设出几种不同的结局?”这时,学生的思维在撞击,学生表达的语言也有趣极了。有的说狼吃掉了小羊;有的说小羊身体一歪,狼扑过去,掉进河里淹死了;也有的说这时来了一个猎人,一枪打死了老狼;甚至有人说小羊搬起石头,与狼进行搏斗……可见,学生的思维空间极为广阔。但也有一些学生的构思富有创意。异想天开地说:小羊用角一顶,把狼的肚皮顶破了,怎么办?这时,我在肯定他的想象真丰富的前提下,笑眯眯地指出:想象不同的结局要符合情理。我再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这么多的想法中,哪些同学的问题比较合理,哪些同学的问题不够成熟呢?让学生在众多的思维线索中寻找出合理性的结果,把创造思维和常规思维结合起来,让课堂成为学生富有创新思维训练的平台。
综上所述,教师有意识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疑问训练,能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围着某个问题,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以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的思维独特,张扬个性,创造能力就得到了锻炼与提高,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学科,对孩子一生的人格魅力和健康成长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教师,应小心地呵护好孩子们幼小娇嫩的创新火花,让这小小的火花,成为一团熊熊烈火,在未来的人生中大放异彩。
作者邮箱: feifei20020527@tom.com
标签:
教学论文
1教学论文
创新在低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浅论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网友来稿)
下一篇:
将军和蜘蛛——《将军和蜘蛛》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