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305  
标签:教学论文
立足校本培训,推进课程改革(网友来稿)
立足校本培训,推进课程改革

塔石镇中心小学   余燕玉   

摘要:

加强校本培训是新课程健康运行的需要,它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坚持实践性、自主性、本体性原则,使教师在学习中丰富、在行动中反思、在合作中共享、在科研中促进,使学校成为一个学习型、科研型的组织。

关键词:    校本培训   新课程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新的教育理念,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应发挥学生的建构能力和批判能力,教学活动是通过师生反思性和创造性实践进而建构人生意义的活动。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或简单的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充分体验、反思、探究、创新为基础。这种理念的建立,关键靠教师。新课程的实施注定要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这种改变表现在教师角色的变化上,必然要求教师首先由教学计划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组织者;教师再也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以及家长、社会人士等一起共同建构新课程的合作者,教师不仅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开发教育资源,有能力调整课程进程和课程结构,具有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其次要由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帮助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开启和激发学生参与、合作、探究、创新的强烈动机,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和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和自我评价,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再次,要由裁定学生成绩的“审判员”转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教师不再是只管“教书”的匠人,而是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掌握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究者。

教师专业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学习化社会,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教师是专业人员。实现教师专业化,一是要确立教学工作的专业地位,二是要建立与专业性相适应的衡量标准。教师专业化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是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发展和专业情意健全。

加强校本培训是新课程健康运行的需要,它对于创造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坚持三个原则

(一)实践性原则。

校本研究的直接目的是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遇到的具体、实际、个性化的问题,问题来自实践,只有深入实践,我们才能发现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的距离。实践是检验理念是否先进的唯一标准,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才能了解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认识和把握是否正确、透彻。只有通过反复实践,经历和见识过许多具体的案例,并进行过深刻的剖析和充分的交流,教师也才能真正理解和领悟新课程理念的内涵,教师在课堂上娴熟的驾驭能力、敏捷的应变能力、临场的表达能力才能得到锤炼,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处理才能更准确更独到。

(二)自主性原则。

校本研究尽可能针对教师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真实问题开展,努力为教师自主探索创造机会和提供条件,给教师教学的自主决策、反思、改进的权利,学校的责任更多的是激发教师学习探究的愿望、内驱力。由于问题自己提出自己设计,研究的成果能够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并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参与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得到有效调动和保护,才会产生“我要学,我要做,我要改”的强烈愿望。有了这种心理需要,教师就会把课改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甘于吃苦,乐于探究,就不会把参与校本研究作为负担。

(三)本体性原则。

新课程实施对学校发展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涉及到学校的每个领域,每位教师,每位学生。我们认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是由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决定的,不是由学校部分骨干教师决定的。只有让校本研究根植于学校这块土壤,才能为全体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潜力,解决学校在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真实、具体的问题,从而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三、探索策略提高实效

(一)着眼全局,立足校本,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近年来,学校确立“将学校建设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为教师提供提升理论水平、促进专业发展的平台”的工作目标,保证了教师学习、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学习,提高水平,提升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推进新课程改革首先要引导教师学习理论,提升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获得教育素养的最好途径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只有不断读书 ,我们才能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才能了解课改最前沿的信息。只有不断读书,我们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展自己的教学视野,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学校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校园”“争做学习型学术型教师”的口号,在青年教师中积极倡导“学习着便是美丽的”“让读书成为我们的时尚运动”,并倡导教师们养成“每天精读一篇文章,每学期精读一本书”的良好习惯。学校为教师们订阅了一百多种教育杂志、理论书籍,图书室根据老师们的需求及时添置各类书籍,校园网更为教师们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学校教科室每周把与研究专题相关的教育杂志、理论书籍、相关网址的目录索引印发给每个教师,引导教师阅读,汲取营养。网上的“今日导读”“精彩推荐”成为了很多教师每天的必修课。为了引导教师们快速掌握新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评价观,学校组织教师们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走进新课程》《新课程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等书籍,并多次组织读书答辩活动,在畅谈中提升认识,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并制定了每学期自我提升“八个一”(即学习一本教育理论书籍、记好一本学习笔记、参与一项课题研究、撰写一篇代表自己水平的科研论文、发表一篇作品、撰写一个教学案例、撰写一个优秀教案、上一堂精品课)。在转变教师观念的同时,我们也十分注重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自学或函授考试,重视英语、计算机能力的提高,并通过经常组织教师知识问答,积极开展教师古诗词背诵,文学影视赏析等活动扎实教师的文化底蕴。


展开全文阅读
2、自我反思,加速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这个公式告诉我们,教师要在实践中成长就必须学会反思,学会自觉主动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学会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必要的理性辨析,从而引发他们自身的一种观念冲突,激发他们改进的欲望。

教学中的反思依赖于理智的思考和批判的态度与方法,是教学主体自我解剖的过程,也是教师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过程,具有重要作用。杜威也认为,为使教师更充分地发展教学科研能力,更合理地展示自己的能动性,教学要加强反思性。那么如何在新课程实施中,让教师们跳出无反思习以为常的工作状态,引导教师进行反思呢?我校采取了:写反思日记;行动研究;观摩与分析等方法。

写反思日记。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在具体执教过程中往往难以完全体现教案中的设计构想,这其中原因是需要及时反思和探究的。一个具有反思意识的教师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持一种“健康” 的怀疑即有主动的“问题意识”,这里的问题是中性的。他们倾向于提出“为什么”、“我该怎么办”的问题,例如:我的讲课能吸引学生吗?我的教学能否启迪学生思维,应选用怎样的方法?课堂上同学们的情绪似乎较低落,是什么原因?我设计的评价措施能否反映学生实际能力,能否激发并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等等,使教师自觉寻找现有教学观念、行为与新课程标准、理念之间的差距,明确存在的问题。

参与行动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敏锐地提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之展开调查研究。教师可充分运用观察、谈话、测验、调查问卷、查文献等多种方法,并通过课内、课外活动、作业批改、座谈会等多种渠道,对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认知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解和研究,逐步地减少对教学工作认识上的偏差。学校还坚持每周举行一次“教师论坛”,让老师们尽情讲述课改中发生的故事,倾诉课改中的酸甜苦辣,表达课改中的种种感触。

观摩与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们抓住教学活动的学习良机,或自己创造机会多观摩名师名家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弄清他们怎样组织教学和为什么这样做。教师们互相观摩彼此的课并评述观察到的教学实景,注意搜集素材,撰写典型案例。学校定期进行课改实施调查,鼓励老师们积极反思大胆提出日常教学中遇到的困惑,还坚持组织课改专题研讨会,围绕《我们该怎样上课》《这样上课行吗》引导老师们用新课程理念对照我们的教学,在深入剖析一个个教学案例中积极寻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策略。另外,我们还通过举行优秀课评比,撰写教学案例评比活动,作为推动老师们深究、反思课堂教学的良好契机,活动重结果更重过程。有了这种反思精神,教学中便处处需研究,时时要推敲,校本研究也就在课改实施中自然生发出来成为了老师们的需要,老师们也在反思中不断走向成长、成熟。

3、合作互补,共享成功。

在一所学校里,教师身处相近的教育环境,承担相关的教学任务,谋求相同的教育目标,这种共通性的教育实践成了老师们沟通的桥梁,孕育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因此,我校的校本教育研究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更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交流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尽可能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

目前,我校正在试行电子化备课,要求同年级的教研组分工合作备好一册教材,共同分享教案资料,其流程为:整体理解——合理分工——集体讨论——分开备课——自我实践——共享成功,既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又避免了教师的重复劳动。为了集群体智慧攻克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校鼓励教师自愿组成合作小组开展研究,如一位教师为了研究“怎样让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这个难题和另外几位教师组成了合作小组。他们共同设计教学方案,一起进行课堂观测整理课堂实录,如有的专门观察记录老师的教学行为,有的专门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有的专门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次数、时间,有的专门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情况。在此基础上他们共同分析寻找原因,不仅探索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还在研究过程中领悟了合作学习的内涵,增强了合作研究的意识。学校在充分发挥各教研组、年级组合作交流、共同讨论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异学科、异年级的合作探讨,如数学教师、英语教师、音乐教师、美术教师、科学教师走进了语文课堂,让他们从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科学教学的角度剖析我们的语文教学,从而有效地拓展了语文教学的新视野。为了走出本校的小圈子,我们积极开展了校际间的合作交流,与实验小学、江山城南小学等学校成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按照合作章程定期就学校管理、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等各个层面进行合作探讨。

4、分层次、分要求,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我校青年教师多,由于多种原因,青年教师的发展不平衡,在思想业务、知识能力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此,学校建立了教师培训的三大工程:A、实施“扶贫帮困”工程。组织学校骨干、优秀教师与新教师“一帮一”活动,使新教师尽快步入合格、优秀的教师行列。B、实施“借鸡生蛋”工程。尽量让教师走出去学习,其外之精华,授渔于学校教师,以提高教师总体水平。C、实施“招商引资”工程。尽量把外校专家、优秀教师请进来,给学校教师上示范课、做讲座,让全员教师有经可取。D实施“11210”名师名校长工程的。即要有市级以上教坛新秀1名,市级以上名校长1名。2名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10名县级教学骨干。

(二)走科研之路,促进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提出“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科研育师”的口号,使教科研真正成为学习型、创新型教师培养的有力支撑,真正成为学校办学综合实力持续提高的推进器。

1、想方设法,创设积极有效的教育科研条件。

要走科研兴校之路,学校必须创设良好的条件,为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建桥铺路。几年来,在校领导的重视与努力下,我们通过健全科研机构,落实科研人员及科研经费等措施,使学校教育科研具有了较好的条件。

(1)领导身先士卒,亲自抓好科研。

在引导学校领导班子达成“科研兴校”的共识之后,由校长带领班子人员,到教育科研走在前列的学校参观考察,并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学校教科研工作方向及思路。学校领导切实承担起科研工作的领导责任,不断学习教育新理念,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种活动,及时掌握教育新信息,发展新动态。在具体工作实施上,每学期将教育科研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定期讨论全校性的科研工作,对科研课题的确定、实施和科研常规工作给予指导。同时,又亲自承担市、县级课题的研究任务,参与研究过程,采取措施进行指导,形式有集中指导、个别指导、材料指导、检查指导等。指导内容包括研究过程的各个环节,如申报课题、撰写方案、开展调查、搜集资料、具体操作、及时总结等方面,为学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指引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2)健全科研网络,促使人员到位。

学校建立教科发展中心,并通过努力,形成了专家顾问——校长室——教科发展中心——课题组四级教科网络。各级分工负责兼顾合作,其职责分别是:专家顾问策划与指导,校长室决策与领导,教科发展中心组织与检查,课题组实施与落实。这一网络的建立,促使课题研究的指导人员到位,领导组织人员到位,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到位,为科研工作科学有序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展开余文
(3)加大资金投入,保证经费落实。

课题研究要顺利开展,需要有足够的经费作为物质保障。我们将科研经费列为学校总体经费支出的重要部分,每年投入不少于五万元,扎实做好经费的“四个落实”工作。A、科研培训经费落实。我们深深懂得:要切实开展好科研工作,需要有一支教育理念先进、科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为使教师掌握科研基础知识,转变教育观念,增强科研意识,努力实现教师队伍从“经验型”向“学者型”“专家型”转变,我们想方设法加大培训投入:学校聘请市、县教科研专家为学校科研培训教师;选派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类科研培训;订购100多种教育报刊和教育科研书籍。B、课题活动经费落实。我们推行课题组活动经常化,学校投入资金,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活动。C、成果推广经费落实D、科研奖励经费落实。教育科研成果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成果,为提高教师科研的积极性,我们在政策制度上积极导向,实行教师考核奖励制度,将教师的科研情况纳入期末考评项目,对教师经研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论文发表或获奖按级别进行经费的奖励,并逐年加大奖励力度。

2、创新求实,追求科学高效的科研工作特色

(1)实现人人参与,有效提高全员科研素质。

知识在实践中才能发挥它特有的魅力,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长足发展。为有效提高全校教师科研素质,我们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形成“学习——思考——反思——总结”的研究思路,使自己在不断的研究实践与总结中,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掌握实用的研究方法,形成较高的科研能力。

(2)实行以大带小,努力获取精品课题成果。

我们重视联系学校实际建设课题项目,立足重点课题《可持续发展学校管理策略的研究》《尝试教学法在各科教学中的运用》,做到围绕中心,有层次、有步骤地开展课题研究,力求科研有成果出精品。A、合理结合总、子课题。在横向的内容分块上,全校教师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做到总课题与子课题合理结合。B、有机分解课题目标。为使研究有序进行,在研究时间分配上,我们将重点的远期长线课题分解成若干项近期短线课题,确保完成阶段目标,以达到最终实现整体目标的目的。

(3)设法建立联系,逐步形成课题研究体系。

在科研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我们注重重点的已结题课题的继续延伸研究及重点课题与重点课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力求在点与点之间形成延续流动式研究体系。如:《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后,我们又开展《尝试教学理论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运用尝试教学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运用尝试教学法,发展学生的个性》《运用尝试教学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等课题研究。

四、踏踏实实,终结丰硕成果

课题研究喜获丰收。自1997年学校把“尝试教学法”引进教学视野,确立为龙头课题,并开展应用研究,现已全面丰收。近3年来,42篇有关“尝试教学法”研究总结、论文获县级以上奖,其中2篇获全国“尝试教学法”教学研讨会论文评比一等奖,并刊登于年会论文集;有80余篇创新教育教学成果获全国、省、市、县级奖。同时我校《实施新课程标准,提升教师素质的研究》《深化课程改革,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小学班级“部门化”自主管理的研究》等课题被立为龙游县“十五”规划2004年度课题。学校被评为市教科研实验基地,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学校教师按规定全部通过普通话测试,其中二级甲等20个,在全县名列前茅。学校多次承担县级公开课,在县优质课、飞龙杯教学评比中均获得较好名次;2000年省小学教师技能培训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我校做了经验介绍,并开设了6节展示课,获得省、市专家的好评。2001年全县小学语文创新教育展示会在我校举行,我校开设了4节展示课和学生创作品展示,在全县推广本校语文创新教学成果;今年11月举办了“家长开放日”活动,深得家长的好评,龙游电视台还对此作了专门报道。

参考文献:

《江苏教育》2003年第10期《构建校本课程培训模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中外教坛》2003年第九期《建立校本培训机制,促进教师发展》

标签:教学论文 立足校本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点燃心灵之火照亮美好前程(网友来稿)
下一篇:我看探究学习(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