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385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网友来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 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需要一大批敢于探索、会创新的创造型人才,这使创造力教育成为必要。 教育如何开发人的创造力已成为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领域共同关注的问题。作为一名小学的语文教师,该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呢?我思考着,尝试着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
一、挖掘语文教材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创造意识
语文教材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体裁也是多样的。从内容上看,既有历史人物的课文,又有颂扬现代英雄人物的课文,既有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又有蕴涵人生哲理的课文:有的课文主要介绍学习语文的方法,有的课文主要介绍珍奇动植物,这样的安排,可以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自然,受到多方面的教育。从体裁看,不但有记叙文,还有诗歌、故事、说明文等。这样可以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扩大他们的视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因此,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时时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同时让学生受到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从而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被动的接受,个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张扬,创造性应兴而生。 如 :在设计教案时,我组织学生第一个学习活动是边读边想,看学生能否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捕捉“战机”,不失时机地“煽情”,学生们的学习非常投入。而我提出的每一个学习建议的语言表述,都是由原来的“你们怎么样”,改为“我们怎么样”,处处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的氛围,学生与教师一起交流、一起提问、一起讨论、一起解决问题、一起探究问题,大家各抒己见,相互争论,相互补充,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分享理解,做到真正的心灵沟通。教师以情动情地唤醒学生地审美需要,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学生体会到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了学生的内心体验,让学生在自觉与非自觉融合的心理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创设民主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严格遵循小学语文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应紧紧围绕“读”、“学”来设计。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促进者、学生的合作者。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注重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学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须提高三个方面的认识,遵循四条教学原则。
1、教师应认识到语文教学中无后进生,人人都是学习、创造的成功者。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虽然学生的审美标准存在差异,教师也不能强调整齐划一,评判优劣。教师应从情感上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2、给每一位学生自己的空间,让他们展现其个性、能力及创造的成果。每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具有人格、思维的独立性。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主动权以及参与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展现其个性、能力及创造的成果。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得到发展满足中认识自我,规范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
3、学生的创造成果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创造的精神就是“星星之火”。语文教学中,教师追求的并非是创造的成果,而需要的是激发其创新的欲望,培养学生永不衰竭的创造热情。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任何一种创新成果都应给予肯定,不能抹煞、否定。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感氛围。
教学中应遵循的四条原则是:
自主、平等原则;轻松、愉悦原则;和谐、温馨原则;创设与引导、控制相结合原则。
三、实施创造性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才干。
创造力是教育艺术的精髓。教师的教学方法如果缺乏创造性,必流于僵化,就调动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创建自主课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关键在于创造实施愉悦、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这样,教师一定要在潜意识里消除传统的“你教我学”方法,取以代之的是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课前,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的创造因素,课堂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努力将学到的知识与现实沟通,在愉快中学,在乐中创造,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诚心诚意地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看成是平等的、共同探讨问题的伙伴,形成相互尊重的、信任的、和谐的支持型氛围。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引发认识,培养创造动机 —— 解决知识障碍,提供创造机会 —— 注重知识迁移,感受创造成果”的教学模式,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引发认识,培养创造动机。
心理学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头脑已经具有了某种认识结构,他总试图以这种原有的认知结构来同化新的认识,一旦新旧知识出现了差异性,就会在认知心理上爆发冲突,这一冲突的产生迫使学生产生解决这一冲突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时有意识的安排挖掘新知识点,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学生自我认同需求的产生,实质上就是创造动机的产生。学生自我认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创新的过程。
2、引导解决知识障碍,提供创造机会。
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只是第一步,还要引导学生质疑,进行探究性阅读,从而做到读懂课文。学生提出了问题,教师不应过多的讲解,只要让学生反复阅读,边读边想,在头脑中逐步形成一幅幅画面,文中的语言材料就转化为学生思维材料了。如:我在教学《卢沟桥烽火》一课时,为了激发同学们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时,我采用了“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先让学生带着课后作业4(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的要求自读课文,边读边想,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圈画出关键词语,感受敌我双方的表现,激发强烈的爱憎情感。在次基础上编写复述提纲,同桌练习试述。针对试述存在的问题,再次自读课文,力求弄清事件的基本过程和关键所在,并着力体会关键词语的意义、作用,不明白的地方可向教师、同学质疑问难。最后,在学生进行了充分阅读准备之后,教师提名练习复述并根据具体情况,相机提示学生进一步朗读感悟课文。这样在教学过程中阅读与理解相辅相成,学生读得充分,有所感悟,并熟记精要,才能述得顺当。教师要按时间和事情得发展顺序,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把读书感悟和复述事件经过都能练习到位。学生对课文的知识要点就很容易的掌物了。
展开全文阅读
学生掌握了新知识以后,教师应让其充分发挥,自我表现,不要求复述答案的统一。这实际上就是学生表现力、创造力的发挥,这里还包含着审美能力的培养。创造成功后,让学生自己给予自己评价。
3、注重知识迁移,感受创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把学生在课内获得的新知识,掌握的新技能,激发的创造力得到巩固和有所发展呢?教师必须注重知识的迁移,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应有意识的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多提供机会,让学生表现和发挥自我的创造力,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如:我在教学《二泉映月》一课时,注重引导学生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真正领悟盲人阿炳是用自己的心声在演奏,是在用琴声“倾吐”自己对家乡、对生活、对音乐的深沉的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指导学生用心听、看、读、想,立体的,多角度地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和音乐美。通过朗读,启发学生深入体会:正是长期坎坷的经历、苦难的磨练、亲人的嘱托和积淀在胸的种种不解情怀,化为创作的灵感,才孕育出这支无比美妙的不朽名曲。让学生进入角色,入情入境,随着课文环境和节奏的转换,改变相应的感情基调,尽可能通过感情朗读充分传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程度。月夜的景色太迷人了,我们班有谁能像阿炳一样全身心的去体验、去感受,而且能将它描述出来呢?(可以用书上的语言)这一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体验感受。接下来,我提供一些词语,如:细雨如丝、细如牛毛、迷蒙蒙、模糊、轻纱、薄雾、笼罩、蓬莱仙境。让学生写一段话,用上这些词语描绘雨天的优美景色。最后组织课堂讨论、欣赏、评议,使学生在学习的活动中,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学”的目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把解决的问题成果创造性的表达出来,这就是感受自己的创造成果。
总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是教育活动的基本指向,在于文教学中,我们必须树立整体的教学观念,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创造力的培养,教学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语文知识水平。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爱,唤醒沉睡的心灵(网友来稿)
下一篇:
构建“伙伴式”口语交际训练模式初探(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