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608  
标签:教学论文
对一个故事引起的讨论的思考


下面是韩军老师的一篇帖子

                    一个故事引起的讨论    韩军

    大约十几年前,我在《读书》杂志上看到章怡老先生的一组连载文章。其中一个片断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至今记忆犹新。这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我多次在不同场合讲过。这个故事,谈的显然不是语文教育,但是,我读到的是语文教育。 

我的思考是,理性剖解、理论升华、细致分析--这些东西之于语文教育,是福,是祸?还是福祸兼有?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和运用它们?运用到怎样的分寸,才是合适?当今的语文教育,它们是多了?少了? 

        章怡先生文章片断: 

        (16)秋来了! 

    我上初中的时候,国文老师出了一条作文题:《秋日抒怀》。一个女同学的作文头一句就是:“秋来了!”老师赞不绝口,说用字简洁,单刀直入,破题有力,引人入胜。于是全班同学无不佩服;而我则因为作文从来都是四平八稳,起承转合,拖泥带水,令老师见了心烦,如今人家仅用三个字加一个感叹号,就把读者带到了一个预期的境界,简直震惊了。 

半个世纪后,我学了一点信息论,才彻底明白,原来这三个字加一个感叹号,在人类语言交际中,是用最经济的材料(3十1)传递了最大的信息量:不止传递了语义信息,而且传递了感情信息,使受信者大脑两个半球,左半球和右半球,同时动作(一边收取逻辑信息,一边收取形象信息),由是大大地加深了印象:达到了最大信息量。正因为这样,“秋来了!”这个导语,才能向读者(受信者)展示了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以及由此引起的因人而异的某种感情(或者是伤感,或者是悲愁,或者是迷惘),真可谓好到不能再好了。 

    几年前,我把这番信息论的解释给这位女同学说了。不料她笑了笑,说,“瞧,就是你们这些弄文字的把世界上最简单的事情给讲得复杂了,越讲越玄,没你们法!” 

    又一次震惊!这次震惊不低于少年时那次的震惊。确实有理。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常常有把本来很简单的事情,搞得过分复杂;一句随便讲讲的平常话,却硬是提高到某种高度,比如理论高度,政治高度,道德高度……无心变了有心,开玩笑变了正经,寓言变了讽喻,象征变了现实,“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语文学习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有它自身的特点,在我看来,主要是重主观想象,重情感体验,重个性感悟,尽管并不排除“理性剖解、理论升华、细致分析”。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深受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动辄条分缕析,看似头头是道,其实牵强附会,本来血肉丰满,却被肢解得七零八落,讲得煞有介事,听者不知所云……这样做的结果与其说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不如说是把复杂的事情搞简单了:丰富的个性色彩被一大堆现成的空洞的概念、术语、观念标签封杀了。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一,考试就是这样考的;第二,这样做比较省事,而且好把握;第三,这样做可以显示我们的分析能力、理论水平和广博的知识;第四,其实,我们的感悟力、想象力、情感力和理解力正在丧失,只能用一些现成的观念去搪塞。

    章怡先生的文章(就这段文字而言),本身就是在讽喻这类事情:“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常常有把本来很简单的事情,搞得过分复杂;一句随便讲讲的平常话,却硬是提高到某种高度,比如理论高度,政治高度,道德高度……”然而,这个事情却并不简单!喜欢讲大道理,越讲越玄,听的人感到由衷的钦佩和震惊,震惊之余也就忘了自己去思考、去感悟、去体验、去直面真实的人生、去正视淋漓的现实……这恐怕就不只是语文教育的问题了。

    人们为什么热中于抽象,因为通过抽象可以把我们同活生生的现实隔离开来……

    也许是“天下本有事,庸人无视之”。               

标签:教学论文 对一个故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语文教师是一个悲壮的角色
下一篇:作文素材集锦(1)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