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181 2021-03-13
标签:
教学设计
第7册教学设计
部编本第7册教学设计
《观潮》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本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认读“屹、鼎”等生字,正确书写“霎、震”等生字,正确听写“逐渐、山崩地裂”等词语。
1、背诵3-4自然段。
2、学习作者按照时间、空间顺序进行景物描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明确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
教学难点 学习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介绍事物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出示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2、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分享见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一定到过海边吧。那有没有亲眼看见过海水涨潮呢?哪位见过的同学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没有这样经历的同学不要感觉遗憾,今天就让我们共同领略钱塘江大潮。
2、出示课题《观潮》。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同学们读课文,同时圈出生字。
2、出示本课生字(潮、据、堤等15个)
3、指定学生认读生字,教师及时指导更正易读错的字,随后带领全班共读。
三、结合生字,学习词语。
1、出示本课生词,学生边读,教师及时更正
2、让学生试着说说这些词的意思
3、教师通过字词拆分、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四、带着问题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1、出示问题: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在钱塘江观潮的?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这一天早上—午后一点左右—过了一会儿—过了好久)
2、学生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关键内容,并回答问题
3、教师将学生找出的内容一一列出并总结: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后练习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第3、4自然段
第二课时
出示学习目标
1、细读课文,品味钱塘江大潮的壮阔。
2、背诵3、4自然段。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明确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边学习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魅力。
二、依据写作顺序,品读钱塘江大潮。
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潮来前”。
阅读的同时,找出描写江面和观潮人群的的句子。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感受潮来前钱塘江的平静。
“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体会观潮人群企盼的心情。
2、学习课文第3、4自然段—“潮来时”。
分组集中学习。
(1)找出“潮来时”江面和观潮人群变化的句子。
(2)找出这2段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比喻、夸张),细细品读。
(3)作者以什么写作顺序来体现“潮来时”的气势。(由远及近)
(4)“潮来时”,作者主要抓住哪两方面的描述。(形态和声音)
3、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潮过后”。
这段是否依然体现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阔的气势?(是的)
“霎时”—瞬间,短时间内潮头奔溪而去,余波漫天卷地,风号浪吼;恢复平静后的钱塘江涨了两丈来高。
三、学完课文,同学们是不是都觉得钱塘江大潮无愧于“天下奇观”了呢?希望大家有机会把它推荐给更多的人。
当堂训练
课后练习 1、基训《观潮》
2、背诵3、4自然段
标签:
教学设计
第7册教学设计
部编本第7册教学设计
观潮》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部编本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下一篇:
《假如我是___》习作指导(五年级)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