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说课稿
阅读:126  2020-04-04
标签:说课稿 第11册说课稿 部编本第11册说课稿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参赛说课稿(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的人》,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说课。 

  一、  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选了中国当代新诗四首,它们是《有的人》、《悼念一棵风树》、《星星变奏曲》、《雨说》。它们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但诗中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与时代政治环境、社会文化思潮都有一定的联系。教材的目的是通过这些富于想像力的诗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想像的能力,引导学生憎恶假丑恶,向往真善美。 

  《有的人》是诗人藏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诗人参观了北京的鲁迅故居。看了鲁迅先生生前工作过的地方,联想到鲁迅一生不懈的奋斗,诗人感慨地说:“人民的爱憎是分明的,对于为革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由此他写下了这一首哲理诗。这首诗用对比的方法说明哲理。诗的开头将构成诗意高潮的警句呈现给读者,可谓奇峰突起。接下来发挥诗歌的形象化的特点,用比喻阐明哲理,诗中提炼了几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在对比中深化主题,从而抒发纪念鲁迅先生的感受,颂扬鲁迅先生“俯手甘为孺子牛”的革命精神。嘲讽和鞭挞了反动统治者的丑恶行径,同时向我们提出了人生价值的重大课题。在学习时,要通过反复的诵读、揣摩、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搏,加深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2、   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联系,根据以上教学理念,结合本单元的特点,我这样确立这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学习诗的凝炼,传神的词语; 

  学习朗读,培养对诗歌的爱好。  

  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和难点的确立: 

  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诗歌的朗读是重点 

  难点是难以理解的诗句和诗中运用的典故。 

  3、   学生情况分析: 

  在学习《有的人》以前,初三学生已经在第三册学习过诗歌,第六册的第一单元也是诗歌,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较充分的理解,能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能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的感情。 

  二、  说教法 

  我在教学设计>设计这节课时努力实践着新课程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来选择教学方法。 

  朗读法:指导朗读,重在学生体验,新课标认为“学习的过程是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所以朗读指导重在示范,不在理论解说。同时这是重点之一,而且是下一环节的基础,要视学生情况舍得花时间,学生朗读训练形式要多样。 

  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  说学法 

  古语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在本节课中我教学设计>设计了以下几个学法: 

  从学生学习活动来说,这节课是四个板块: 

  一是朗读感悟,。培养朗读能力,更多关注基础薄弱学生,落实本课最基础的目标。 

  二是探究法,培养信息搜索和概括能力,通过语言分析、信息整合,达成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隐性目标。 

  三是模仿学习,拓展思维,培养想像力,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听说读写” 为训练主线,学生通过朗读、模仿续写、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拥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思维形式。 

  四、  说教学程序 

  (一)   情境导入: 

  教师用大屏幕打出内容,请同学们看大屏幕,齐读 

  教师导语:鲁迅,读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请同学们齐读““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真能忘记他吗?事别十三年,诗人臧克家依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语的教学设计>设计贴近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二)师生合作研究探索 

  1、听录音,朗读 

  2、师:请同学们评价一下,这个人读得怎么样? 

  生:学生有可能的答案有: 

  感情处理得比较好语速把握恰当 

  语气语调抑扬顿挫 

  重音恰倒好处读出了诗歌的层次等等 

  读出了对前者的恨,对后者的爱 


展开全文阅读
  (听录音,能够初步感知诗歌的整体内容及感情色彩,让学生畅所欲言,多角度挖掘朗读的技巧。)              

  师:诗歌重朗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仅仅靠听朗读录音是远远不够的。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根据你对诗歌的理解,教学设计>设计朗读。 

  生:自由朗读。 

  师:请同学朗读。 

  生:读。(两位读完以后)请大家评价一下他们的朗读。 

  3、师:找出了他们朗读中的优缺点,肯定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齐读这首诗。 

  (《语文课程标准》中大力倡导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在朗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师:很好。要想更好地诵读,还必须深刻领悟诗歌内容。 

  下面,以各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研读各小节,而后在班级交流心得。同学们如果能够引述课外在网上或其他传媒上获取的纪念鲁迅的教学设计>文章、资料进行评点的话,就更好了。 

  【可以谈谈你认为难以理解的诗句,可以说说诗句的思想内涵,也可以评点诗人的炼字艺术,还可以品评诗歌的表现手法等等】 

  讨论、合作、交流。 

  (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里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师:好。哪一位同学愿意代表你们小组打头阵? 

  生:讲述。评点。有没有同学补充? 

  师:材料准备:(教师适当点拨,补充。精华处) 

  §1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 

  §2化用鲁迅《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幻灯补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在最艰苦的生活和最险恶的环境中,不管国民党的天下是“冬夏”还是“春秋”,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3【幻灯补充《野草8226;题辞》】“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幻灯】诗人冯至的十四行诗《鲁迅》中这样写到——你走完了艰苦的行程,艰苦中只有路旁的小草/曾经引出你希望的微笑。 

  §4比人生观,比价值观。 

  §5两种人的不同命运。 

  §6妄想流芳百世的人,灵魂早已死去,而“野草”生命力却极强,正像白居易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对这两种人的回报也一定是爱憎分明的。 

  师:小结:鲁迅先生虽然已经逝世多年,生命已不复存在,但是他的精神永存。早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年,臧克家就写下了《喇叭的喉咙——吊鲁迅先生》,【幻灯】其中有这样一句:“死的是肉体/你的精神已向大众心底去投生!” 

  师: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  
标签:说课稿 第11册说课稿 部编本第11册说课稿 有的人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参赛说课稿(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下一篇:《操场上》优秀教学设计(部编本一年级上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