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设计
阅读:778  2019-03-20
标签:教学设计 三年级教学设计
2019学年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绝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前两句描写了春天美丽的景色,后两句具体描写燕子和鸳鸯,一静一动,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的气氛。《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的画题的诗。诗中既依画面所绘,又融进作者的想象,刻画了一派江南春天的景象。《三衢道中》是诗人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写出了他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古诗教学,吟诵是重点,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诗的韵味,理解诗意。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欣赏图片,激情导入

1.出示图片: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你的头脑里跳出了哪些描写春天的词语?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2.你们又想起了哪些古诗呢?

预设:《春晓》《咏柳》。

3.春天在我们的眼中是美丽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古诗,就是描写春天的,我们一起看一看在诗人的眼中春天是怎样的。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色彩明丽的图画刺激学生的视觉,调动积极性,在头脑中搜索“春天”,激起探究古诗内容的欲望。

二、解读诗题,了解作者

1.质疑:第一首诗,是描写春天的诗,但是,从题目怎么也看不出与春天有关。

“绝句”是一种诗歌体裁,它的特点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五个字的简称五言绝句,七个字的简称七言绝句。诗人以“绝句”为题,是因为事先没有想好题目,就用这种诗的体裁名称作了诗题。

2.了解作者。

学生汇报搜集到的资料。老师做适当的补充。

杜甫,字子美,汉族,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为“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为“杜少陵、杜草堂”。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3.读通读顺,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古诗,检查学生读古诗的情况。

(3)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指正区分,反复领读。

鸳鸯:一种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与雌鸟常结对生活。这两个字都是形声字。

“鸯”是后鼻音;“崇”是翘舌音;“豚”与“村屯”的“屯”同音;“惠”下部是“心”。

4.标出停顿,把古诗读通。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指名读,男女生读。

设计意图:掌握生字,扫除学习障碍,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标出停顿,有节奏地读古诗,把古诗读通,为进一步学习做准备。

三、理解古诗,感受春之美

1.学习《绝句》。

(1)指名读古诗,想一想,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天)

(2)自读古诗,再看看插图,思考:诗的前两句中有哪些景物?

预设: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你能说说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吗?

预设:温暖的阳光,秀丽的江山,轻柔的春风,五颜六色的花,嫩绿的小草。

(4)多么美好的春色!诗中写道:迟日江山(  ),春风花草(  )。学生填空。

什么是“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诗中有美景,还有气味呢?(香)

谁闻到了?怎样读这两句诗?

(5)美丽的春景也吸引了小动物,读读古诗,找一找哪些小动物出来了。

预设:燕子、鸳鸯。

(6)小燕子在做什么?(飞来飞去)为什么要飞来飞去?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泥融飞燕子。”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冰冻的泥土也变得湿软,小燕子飞来飞去地衔泥垒窝。

(7)勤劳的小燕子忙着垒窝,那鸳鸯在干什么呢?

预设:在沙滩上睡觉。

(8)看图,鸳鸯睡得多香甜哪!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呢?

预设:春天,温暖的阳光照射着大地,照在沙滩上,沙子渐渐地变暖了,在沙滩上休息的鸳鸯在温暖的春风中睡着了。

(9)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幅图,你会画什么?

(10)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尝试背诵。

2.学习《惠崇春江晚景》。

(1)出示春江晚景图,你能感觉到这是哪个季节?(春季)

(2)这幅画是惠崇画的,简介惠崇。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僧人,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作的一首题画诗,我们来读一读。

(3)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一种肥而味美的鱼,有毒。

(4)谁读懂了第一句?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

(5)春天来了,谁得到了这个讯息?(鸭)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春江水暖鸭先知。”

春天来了,寒冰消融,水温升高,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可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6)除了最先感知春天的群鸭,一些植物也发生了变化。

预设:“蒌蒿满地芦芽短。”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

(7)整个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了春的气息,苏轼的短短的几句诗就把画面中的景物都呈现出来了。再读古诗,哪些句子是写景的?(前三句)第四句是写什么的?(作者的联想)


展开全文阅读
“正是河豚欲上时”,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面。

(8)题画诗,依画而题,苏轼通过观察,引发联想,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的季节。他的联想是有根据的,不是胡乱的想象。

请你朗读古诗,结合插图,想象画面。

(9)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尝试背诵。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习中结合插图、生活实际、想象,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产生热爱之情。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中在前两首诗中出现的生字,交流哪些生字的书写有难度,需要注意什么。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融、燕、鸳、鸯、惠、崇、芦、芽、短”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重点强调:

融:左下内部不是“羊”。

燕:“廿”是燕头,“口”是燕身,“北”是燕子的翅膀,“灬”是燕子的尾巴。

鸳:上部分的右侧不是“巳”。

惠:第六笔是竖,不是竖提。

短:右边是“豆”,不是“委”。

3.学生独立观察课后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4.展示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书写指导要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教师抓住难点进行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古诗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将古诗读熟练,提高学生朗读能力,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学过的两首古诗,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绝句》《惠崇春江晚景》。

2.曾几的《三衢道中》又描绘了怎样的美景呢?

设计意图:回顾学过的古诗,进入古诗的意境,激发学习热情。

二、解读诗题,了解作者

1.读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三衢山的道中)

2.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著有《茶山集》。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了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古诗的同时,对诗人也要有所了解。

三、图文结合,理解古诗

1.掌握生字。

(1)学生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纠正字音。

(3)指名读,汇报生字。

溪、泛:左部都是三点水旁。与水有关。“溪”右边中间部分有点。

减:“减法”的“减”。

梅: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每天”的“每”。

(4)指导写字。

课件演示“梅、溪、泛、减”的书写。

这四个字,都是左窄右宽。

溪:写时注意右部分,“爫”“幺”“大”,不要忽视中间的“幺”有点。写时要紧凑。

减:右边不是“成”,里面是“一”“口”。

(生练习写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2.标出停顿,读通读顺。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学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读古诗,提出疑问。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的?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与同学交流。

(3)作者的心情怎样?

4.学生交流汇报。

5.你读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

6.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日日晴),给人以(喜悦)之感。这句应该怎样读?

学生练读。

(2)小溪泛尽:乘小船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而行。尽,尽头。

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小溪泛尽却山行”这句诗写了什么?(一“溪”,一“山”,一“泛”,一“行”)它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指导学生读这句诗。

这两句诗的意思:梅子成熟的季节,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都是晴朗的日子,我乘船到了小溪的尽头以后再走山路。

诗人游兴未至,又上山路,自有一份惊喜于心头。那么,该怎么读这两句诗呢?

(3)正当诗人走在山路上的时候,看到树上美丽的黄鹂,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下面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从这两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绿阴:苍绿的树荫。阴,树荫。

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黄鹂:黄莺。

这两句诗的意思:一路上绿阴并不比来时看到的少,而绿阴深处又传来了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黄莺清脆的叫声突出了山林的寂静,绿阴、黄莺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那么,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

7.朗读古诗并想象画面。

8.欣赏江南景色。

9.学生配乐诵读古诗。

设计意图:调动多种感官,理解诗句意思,读与悟结合,体会诗人心情。

四、综合比较,总结全课

1.将这三首古诗连着背一遍。

2.比较异同:

同:情感同。(都是表达喜爱之情)

异:内容不同;作者朝代不同;景物地点不同。

3.再读三首古诗,总结全课。

4.布置作业。

读古诗,想象画面,为喜欢的古诗配一幅画。

设计意图:综合比较异同,便于学生综合理解古诗的内容及相关知识,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板书设计

古诗三首

教学反思

“以生为本”,学生年龄小,阅历浅,概括能力弱,理解诗意有一定的困难。教学中以学习古诗的方法引导学生展开一步步的学习,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复诵读中把古诗读通读懂,理解感悟诗意,体会诗的意境,与作者共鸣。尽量避免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本着以读代讲,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在读上注重了读的层次:先读正确,再读出节奏,然后读出意境,读出韵味。结合图画展开想象,感受描绘的美景,在静态画面中抓住“动”的物,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受到熏陶,培养语感。

2 燕 子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燕子》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通过准确、生动的描绘,充分表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课文语言生动简朴、感情真挚。教学中应以读贯穿课的全过程,以不同形式的读引导学生感悟、积累和迁移语言。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引入,激发兴趣

1.歌曲:“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来到我们身边,它正在向我们报告春天的好消息呢!我们一起欢迎它吧。

2.出示燕子图片,你能描绘一下它的外形吗?

学生交流。

3.我们来看作家郑振铎是怎样描述燕子的。今天我们学习《燕子》。

4.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耳中听着熟悉的歌曲,眼中看着燕子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关注,进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展开余文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伴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检查自学效果:

课件出示燕子图片,瞧,小燕子为我们带来了本课的生字,快来认一认。

会认的字:伶、俐、翼、漾、倦、闲、散、纤、杆、痕。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呢?

(4)汇报交流,强调:

漾:右部的上边是“羊”少尾,按形声字的特点,这个字读yànɡ。

翼:把字拆分“羽(没钩)+田+共”。

散:多音字。松散(sǎn),散(sàn)步。

杆:多音字。旗杆(ɡān),杠杆(ɡǎn)。

(5)把生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流利地读一读吗?

出示词语:

伶俐、翼尖、荡漾、飞倦、闲散、纤细、电线杆、几痕、凑成、吹拂、赶集、聚拢、形成、横掠、偶尔、沾了、纤细。

①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②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③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6)你们真了不起,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它们藏到句子里了,你还能认出它们吗?

出示句子: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的基础,借助课文中的小燕子形象,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交流识字,再由字到词到句,步步深入。

三、整体读文,整体感知

1.小组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要求读通全文。归纳段意。

2.朗读全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3.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提出来大家讨论一下。

设计意图: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读就要有所收获。引导学生朗读全文,读懂课文内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交流哪些生字的书写有难度,需要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强调:

聚:下部是“先中间后两边”的笔顺,不要写成“水”。

3.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聚”“凑”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4.学生独立观察“拂、形、掠”,先描红,再练写。

5.展示学生的书写,师生评议后学生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书写指导要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教师要抓住难点、易错点进行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本节的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将课文读熟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二课时

一、学习回顾,导入新课

1.这些词语,同学们还认识吗?读一读。

伶俐、翼尖、荡漾、闲散、纤细、电线杆、凑成、吹拂、赶集、聚拢、形成、横掠、偶尔、沾了、飞倦、纤细、几痕。

2.指名朗读课文。

3.说说各段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带着知识记忆走进新的学习,增添学习的信心与热情。

二、精读课文,分析内容

1.通读全文,把握重点内容。

快速浏览课文,分析哪部分写了燕子的活泼可爱,哪部分写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2.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人看图。

(2)写了燕子的什么特点?(外形)从哪几个方面写的?(羽毛、翅膀、尾巴)它们都是什么样的?(乌黑、轻快有力、剪刀似的)

(3)为什么用“凑成”不用“组成”?(突出身形灵巧,搭配合理。突出活泼可爱)

(4)表达了作者对小燕子什么样的感情?(喜爱之情)

(5)有感情地朗读,把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读出来。

3.学习第2自然段。

(1)默读,边读边画这一段里写了哪些景物。(微风、细雨、柳枝、花、草、叶)

(2)“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拟人)

赶集时是什么景象?课文说谁赶集?在这里使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起到了什么作用?(表达更生动)

(3)配乐读本段,并想象画面。

(4)看到如此美丽的春天,小燕子会怎么做呢?(由南方飞回来,为春光添了许多生趣)

4.学习第3、4自然段。

(1)课件出示:燕子在干什么?(飞行)哪段写了燕子的飞行?(3、4自然段)

(2)同桌读第3、4自然段,思考:燕子在飞行中有什么姿态?(斜飞、横掠)说明了什么?(燕子的轻快、敏捷)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快、敏捷及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4)理解“小圆晕”。

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晕”是什么意思?

(在作者的眼里,不但燕子美,就连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圈波纹也像七彩的光圈那么漂亮。咱们再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燕子飞行的“轻”和小圆晕的“美”。)

(5)指名读第3、4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

(1)活泼的小燕子在美丽的春光里尽情地飞行,飞倦了又是怎样的呢?

(2)读第5自然段,看图。

(3)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文本为依托,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朗读出感情。

三、美读段落,指导写字

1.把你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出来。

2.通过朗读,我们又一次看到了活泼可爱的燕子、美丽的春景,课文中还有一些生字呢,让我们快快把它们美美地写出来吧。

3.观察生字“偶、尔、沾、倦、纤、痕”,有什么发现?

4.学生汇报,强调:

“偶、沾、倦”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写时注意左右的比例要协调。

倦:人(亻)做了许多“卷”子,累了,疲倦了。写时注意右下部不是“巳”。

痕:病字旁里面是“艮”,不是“良”。

5.课件演示“倦、痕”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6.学生独立观察“偶、尔、沾、倦、纤、痕”,先描红,再练写。

7.展示学生的书写,师生评议后学生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把握学生每次的写字量,使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写字指导有效结合。

四、练习背诵,总结全文

1.课文把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和美丽如画的春景巧妙地融合到了一起,课文词句优美,让我们结合板书来尝试背诵一下第1~3自然段。(板书:活泼可爱,生机勃勃)

2.小结:课文以燕子为中心,从燕子的外形写到春天的景色,再写燕子飞行时的情形,最后写燕子飞倦时的样子,从而赞美了春天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对春天,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整体回顾课文结构,再次激起对燕子、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五、布置作业

1.继续练习背诵课文。

2.尝试为课文配上新的插图。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读书,有意识地积累优美的词句。为课文配图是再次梳理文章内容,表达内心情感的方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的情景。在理解燕子的活泼可爱这一重点时,引导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抓住“凑成”这个词,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在学习第3、4自然段时,抓住“斜飞、横掠”感受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

要读懂文章,必须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学得灵活,学得透彻。如:在理解“赶集”一词时,让学生先理解什么是“赶集”,再想想课文中是说谁赶集,为什么这样说。学生通过与生活联系,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开之多,草木繁茂,万物复苏的景象,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3 荷 花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具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课教学设计以“听”“读”“看”“想”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进一步体会景色的美丽,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同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的。让学生在自由自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有所创新。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课文重点句段的课件。

 2.荷塘的挂图及风光图片。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新词。

 2.搜集关于荷花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古香古色赏荷花

1.导语:同学们,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课件出示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画面文字、配乐古筝曲《出水莲》。)大家想读吗?(齐答)你能看出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吗?(学生读、交流;教师板书:荷花。)

2.(课件出示荷花国画的图片。)同学们,这就是诗人所吟诵的荷花!你对荷花了解多少呢?

3.交流: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课文并搜集了有关荷花的资料,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呢?(生汇报。师询问资料来历,并适时鼓励。适时展示图画,并指名说说“荷花、荷叶、藕、莲蓬、莲子”分别是什么。)

4.小结:看来,在学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请教别人、请教书本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上网查资料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快捷的学习方法。

5.过渡:正是由于荷花非常美丽,所以历代文人墨客都喜欢写荷花、画荷花。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也曾写过荷花,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荷花》。(生齐读题目。)

设计意图:课堂导入出示微课:配图的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国画的选配再加上民族音乐的协调配合,从声音、图像、文字等角度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加学生对荷花的感性认识,为下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扫障碍

1.检查预习:这篇课文同学们在课前读了几遍?(询问两名学生,适时鼓励评价:课前应该认真预习!熟读课文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预习方法。)


展开余文
2.激发读书兴趣:同学们想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吗?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自然段来美美地读一读吧!(配合学生所读的自然段相机出示有关自然段中的生字、词。)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词。

(1)小组成员轮流指读、正音。注意读准“花瓣儿、花骨朵儿”的儿化音。

(2)选择重点字识记:“蓬”在“莲蓬”一词中读轻声。“胀”是翘舌音。区别形近字:“姿”和“资”;“佛”和“拂”;“蹈”和“稻”。

(3)强调“蓬”的写法。(课件演示“蓬”的书写。)

(4)教师选择1~2个生字范写,学生练写。教师把字写得好、坐姿正确的学生照片在大屏幕上展示,增强榜样的力量。

(5)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个自然段中不理解的词语,如: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清香:清淡的香味。

饱胀:形容饱满。

破裂:(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开裂。

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4.激趣竞赛读:同学们对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得很好,把这些字词回归到课文中,同学们是不是能读得更流畅、更生动呢?老师给同学们一次机会,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学生轻声自由读、朗读、同桌合作读、小组轮读。)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初学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通课文,带着要求读文,边读文边思考,读透课文,从而在精读课文、品读课文时,能够对课文感悟、理解得更深刻、透彻。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过渡:叶圣陶爷爷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是有思路可循的。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要遵循作者的思路,才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这篇文章作者是怎样观赏荷花的呢?又是怎样描写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预设:课文共5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4.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5.配乐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篇文章,可以分为“看荷花”和“想荷花”两部分或者“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划分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但是学会概括文章内容是需要引导的,这里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带着两个问题读文,实则是引导学生把握思路、理清脉络,这是学习语文方法的引导,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同时明确了下节课的目标。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询问家长、老师,上网查询”等方法收集古代咏荷的名句。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引领和熏陶,通过多渠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文化积淀将会更加厚重。通过古诗文对荷花的描写与本文对荷花的描写进行对比,感受课文中学生可以描述的荷花之美。

第二课时

一、激活表象,欣赏美

1.复习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随风飘动。

2.回顾欣赏: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并伴随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运用视觉和听觉等感官,将学生带入一个美好的意境之中。此时此刻,婀娜多姿的荷花,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挖掘了孩子内心深处的审美情感。

二、品读课文,领悟美

1.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的“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了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

(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呢?

(3)指导朗读:要把作者闻到荷香后,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心情读出来。

(4)小结:“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

2.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重点学习第2、3自然段。

(1)过渡: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这样的荷花带给“我”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3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可以在句子的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给同学听。

(2)学生自读、批注,组内交流讨论。

(3)全班汇报交流。

(4)引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面对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比喻它呢?请在书上找出来读一读。

作者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为什么?

①请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你觉得这一池荷花哪儿美得像一幅画?抓住荷花的“颜色美(绿叶、嫩黄的小莲蓬、白花瓣)、姿态美(全开的、半开的、花骨朵儿)、整体美”理解一池荷花美得像一幅活的画。(配合学生的答案多媒体出示不同形态的荷花的图片。)

②再读第2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些荷花像是活的?(抓住“挨挨挤挤”“冒”“才展开”“露出”“破裂”等词语理解荷花的静态美。)(出示荷花生长的动态微课。)

③解读:“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a.这些姿态是什么样的,我们来看看!(课件演示荷花的三种姿态。)

b.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吗?(刚开的、全开的、将开的)

c.引读三句话:刚开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找到课文中的句子回答,并做出动作。)全开的呢?将开的呢?

d.自由练读。你们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这三种姿态不同的美和可爱吗?

④重点解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b.抓住“冒”字体会荷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利用查字典的方法,引导孩子们理解“冒”字在语句中的意思。

c.表演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称为“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

d.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e.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

⑤这么美的一池荷花,可不就是一大幅会动的画吗?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大自然的杰作吧!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你能通过读把荷花的美表现出来吗?

(5)学习第3自然段。

师读:“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这些荷花呢?(千姿百态)

教师引读:荷叶挨挨挤挤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各具姿态,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

这么美的荷花,它们各有各的姿势,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姿态万千的荷花描绘下来呢?

①请同学们选一种姿势的荷花,自己画一画、剪一剪,再将它们贴到黑板上。

②正像同学们所讲所画的那样,这是一种喜气洋洋的美!这是一种生机勃勃的美!你们想把这些优美的语句记下来吗?那就自己在小组内试着记一记、背一背,并加上一些动作,看看哪一小组的学习效率最高。

(一段时间后,学生展示学习成果,教师配乐。)

3.想象美景,学习第4、5自然段。

(1)这美妙的画卷令人如痴如醉,心驰神往。作者站在荷花池边有何感受呢?一起朗读第4、5自然段。

(2)如果你也是站在荷花池里的一朵荷花,此时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板书:想到——“我”仿佛成了翩翩起舞的荷花。)

(3)表演引读:作者之所以会有这些想象,是因为荷花太美了,这一池荷花是多么令人神往,老师也想变成一朵荷花,你们想吗?那让我们一块儿在第4、5自然段中陶醉吧!(配乐朗诵)

设计意图:注重引导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荷花的娇艳。学生入情入境地想象,让心随着作者的心一起快乐,让情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得到熏陶和感染,同时,关注了语言的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的内涵,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审美表达,升华美

1.想象说话,迁移情感。

小结写作方法。读了这篇课文,谁能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荷花的?(作者从荷花的香味、姿态、颜色等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的美,尤其是对荷花三种不同姿态的描写更是惟妙惟肖。)

2.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其实荷花的姿态还有很多,同学们一定想看!让我们再一次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再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些荷花?(课件展示千姿百态的荷花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

3.品读诗文,回味情感。

这些荷花真是太美了!同学们刚才用丰富多彩的语言描绘并赞美了荷花,老师还能用诗文赞美荷花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你们能用知道的古代咏荷的名句来赞美荷花吗?(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多媒体出示古代咏荷名句,学生速读。)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对课文的写法的探究思考,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法”。

四、作业设计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和有关荷花的诗文。

2.读下面的一段话: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1)想象一下:如果你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蜻蜓和小鱼会来告诉你什么?还有哪些你喜欢的小动物会来和你交谈?

(2)模仿课文中的句子写一写。

设计意图:背诵、搜集是一种加深学生文化积淀的有效方式,将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引向课外更广阔的天地。“小练笔”给爱写作的学生提供了写作的平台,使读和写有机结合,给学生想象、发挥的空间。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中,教师以新理念为指导,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积极性,注重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注重借助多媒体进行合理情境的创设,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在学生们充分理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语言的积累,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4 昆虫备忘录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昆虫备忘录》向我们介绍了几种熟悉的昆虫,勾起我们有趣的回忆。蜻蜓的复眼,让“我”一直琢磨它是怎么看东西的,生活经验让我们知道“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披着光鲜外衣的“花大姐”,硬翅上的圆点可是有定数的,“花大姐”有益虫、害虫之分。“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它的头部尖端顶着一只犀牛一样的角,它的力气很大。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尖头绿蚂蚱是画家的最爱。“土蚂蚱”被捉时会吐出褐色的口水,顶讨厌。在作者的笔下,一只只活灵活现的昆虫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即便不认得,看完好像也认得了。

教学时,小组合作学习,扫清生字障碍;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了解文章内容,找出自己感兴趣或喜欢的部分,与同学进行分享,分享时结合具体的语句阐述理由,把读文与理解融为一体。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借助画像、做备忘录、展示技能等方式,引领学生走进昆虫的世界,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情趣

1.夏天到了,无处不在的昆虫活跃起来,你熟悉哪些昆虫呢?你认真观察过它们吗?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3.这些可爱的昆虫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故事呢?

4.板书课题《昆虫备忘录》。

设计意图:借助画面,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昆虫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质疑:猜一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预设:介绍了哪些昆虫,它们的样子、习性是怎样的,记录了它们哪些有趣的故事等。

2.引读: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着找一找答案。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读一读上面的音节或者请教同伴。

(2)选择自己读得不够流利、不够准确的自然段,再仔细地读一读,努力读通每一个生字。

(3)与小组同学合作,分自然段轮读课文,相互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4)自己轻声或者不出声地读一读全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课前的疑问,看一看自己能不能找到答案。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获得对文本的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探究文本的过程。

三、汇报交流,识字学词

1.课件出示含有生字的句子,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1)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2)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3)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

(4)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

(5)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6)昆虫备忘录。

2.课件中,其余字消失,就剩下带有生字的词语:款款、黑绸、膜翅、距离、益虫、瞎点、凡是、备忘录。

(1)学生大声朗读词语,读准每一个词语。

(2)指名认读词语,遇到学生读不准的词语,多次练读。

(3)学生交流:在你的生活中,见到过这些词语吗?请联系生活经历,用这些词语说句子,可以用上一个词语,也可以用上几个词语。

3.课件中,其余字继续消失,就剩下本课生字:款、绸、膜、距、益、瞎、凡、录。

(1)检查预习情况,认字能力强的同学当小老师,黑板前领读这些生字。

(2)教师指名认读生字,将识记有困难的字标注成红色。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不好记的字?

(4)汇报交流,学生自主识记以下重点字:

瞎:眼目害了病,变成“瞎”。

膜:用手是摸,与月有关是膜。

绸:绸缎与丝织品有关。

益:上头是两点,不是三点。

录:“绿”去偏旁变成“录”。

距:右边是“巨”,不是“臣”。

蚂:多音字,在本课中读mà。

设计意图:集中识字,抓住字形特点和字音难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有目的地识记,提高识字效率。

四、再读全文,体会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感兴趣的昆虫,画出喜欢的句子,再读一读,说一说:你喜欢这个昆虫吗?理由是什么?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集体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了解昆虫的特点。

预设一:我觉得蜻蜓的复眼很有趣。

(1)学生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句子二: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

句子三: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2)你能向大家介绍“复眼”吗?

复眼是甲壳类、昆虫类等节肢动物的视觉器官,由许多六角形的小眼构成,例如蚂蚁一个复眼由50个小眼构成。复眼能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也能分辨颜色。

(3)蜻蜓复眼的图片

预设二:我喜欢瓢虫。因为它很漂亮,也是益虫。

(1)学生朗读找到的描写瓢虫的句子:

句子一: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句子二: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

句子三: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

(2)你能为它画像吗?

(3)关于瓢虫,你还知道什么?

预设三:我喜欢独角仙,因为它是昆虫里的霸王,力气也大。

(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

句子二: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句子三: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2)你能为它做个自我介绍吗?

预设四:我喜欢蚂蚱。因为我也捉过蚂蚱玩,很有趣。

(1)学生朗读画出的句子。

句子一: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句子二: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

句子三: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

句子四: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非常好看。

(2)学生介绍自己捉、玩蚂蚱的趣事。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为喜欢的昆虫做份备忘录。

5.过渡:角色扮演,向大家介绍这些昆虫:

(1)做自我介绍(样子、特点、习性等)。

(2)能力展示。

(3)看到它们的技能,你有什么想法?(可从实际出现,也可展开想象)

6.教师指导学生带着兴奋和愉快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是略读课文,因此,学习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教师以问题引领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四种昆虫的样子、特点、有趣之处,逐步走进昆虫,了解它们,同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适当的补充,激发对昆虫的喜爱,对自然的探索之情。

五、情感升华,作业延伸

1.情感交流:你喜欢这些昆虫吗?你还知道哪种昆虫,与大家分享一下。

2.教师小结:每一个小小的昆虫身上,都有很多动人的故事,有说不完的科普知识,有许多奇妙的现象,这些都需要我们去发现。

3.布置作业:把学到的知识讲给家人或朋友听。

设计意图:了解课本内容的同时,拓宽视野,不局限于教材,激励学生多读书,多观察。

板书设计

昆虫备忘录

蜻蜓花大姐独角仙蚂蚱

复眼外衣独角尖头

灵敏漂亮霸王有趣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强调,三、四年级的学生要“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对于这篇略读课文,怎么让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呢?教学中我注重做到以下两点:

1.结合具体的描写,发现昆虫的可爱、有趣之处。面对自己喜欢的昆虫,找到它的特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补充,让大家从更多的角度了解它,认识它。为了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引领学生朗读对应的语句,并引领学生为它画像,为它做份备忘录,把自己的学习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综合地体现出来。在交流与倾听中学会思考,学会提升。

2.为学生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结合“看到它们的技能,你有什么想法”这个问题说说自己的想法,可以联系实际说说昆虫为人类作出了什么贡献,也可以发挥想象,针对某一项技能,假设开发出某种产品为人类服务。在交流中鼓励学生进行自由想象,大胆表达,学生因为有了充足的阅读基础,借鉴与他人交流的成果,必会畅所欲言。

口语交际指导方案

“春游去哪儿玩”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口语交际主要是围绕“春游去哪儿玩”这个主题进行讨论交流。选一个地方,说说这个地方有什么好玩的,这个地方可以开展哪些活动。锻炼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理由清楚、明白、有条理地讲述出来。在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懂得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并能正确地进行口语表达与评议,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围绕“春游去哪儿玩”这个主题,选择一个地方,把自己的想法和理由清楚、明白、有条理地讲给大家听,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重点)

2.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耐心倾听别人说话,懂得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PPT。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同学们,现在正是阳春三月好时节,春天如此美好,在这样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里,你们最想去做什么呢?

生(齐答):想去春游!

师:看来大家都想去春游了,不过,春游去哪儿玩呢?谁有好建议呢?

生1:我想去公园玩。

生2:我想去山上野炊。

生3:公园去过了,我想去远足。

师:看来,同学们的想法有所不同。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讨论讨论,选一个你想去的地方,跟同学交流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到时候我们投票决定最想去的地方,把我们的意见推荐给学校德育处,怎么样?

生(齐答):好!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激发他们春游的欲望,为下面的讨论交流做好准备。

二、确定主题,指导讨论

师:好,那么我们就围绕“春游去哪儿玩”这个主题,进行一次讨论。自己选择一个想去的地方,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理由。在交流的时候,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ppt出示讨论要求)

(1)讲出自己选择的是什么地方。

(2)说说自己的想法和理由。

(3)声音响亮,表达清晰。

(4)别人说话的时候,要耐心倾听,不随意打断他们。

(5)文明讨论,礼貌发言。当别人的内容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能争吵。

师:我们应该怎样说才算做到这几点呢?老师先来给大家说一说,大家仔细听,看看老师是怎样说的。

(出示表格)

春游去哪儿玩

地点

方塔公园

理由

1.公园面积不是很大,不至于迷路,很适合三年级学生游玩。

2.公园有塔,有假山,有湖,有鱼,景色优美。

3.公园离学校并不远,20分钟就到了,玩的时间比较充足。

4.公园里的塔是宋朝时建造的,可以去了解塔的历史。

可以组织的活动

1.在公园里组织找春天活动,看谁找得多。

2.公园里树的种类比较多,我们可以认一认,比一比,看谁认识的树多。

师:我建议大家春游去方塔公园。我的理由有四个:首先,公园面积不是很大,不至于迷路,很适合三年级学生游玩;第二,公园有塔,有假山,有湖,有鱼,景色优美;第三,公园离学校并不远,20分钟就到了,玩的时间比较充足;第四,公园里的塔是宋朝时建造的,可以去了解塔的历史。我们还可以组织这些活动:在公园里组织找春天活动,看谁找得多;公园里树的种类比较多,我们可以认一认,比一比,看谁认识的树多。

师:大家觉得老师表达得怎么样?你们觉得老师用哪些方法把过程说清楚了?

生1:老师表达得很清楚。老师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想去方塔公园,然后再说说理由,最后说说公园里可以组织什么活动。

生2:老师讲了四个理由,表达得很清楚。我发现老师一个理由一个理由接着说,用到了“首先、第二、第三、第四”等表示先后次序的词,让我们一听就明白了。

设计意图:通过制定讨论要求,让学生懂得讨论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要懂得尊重别人,从而为养成良好的说话和倾听的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能获得最直观的经验。

三、分组讨论,互相补充

师:好,大家都从老师这里获得了如何表达的方法,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讨论交流,听完之后,要对说的同学进行点评。如果有几个同学同时选择一个地方,可以相互补充,把理由说得更充分。最后选出一个最佳代表进行班内交流。

出示评议要求:

(1)是否讲清楚到什么地方游玩。

(2)理由是否充分。

(3)表达的语言是否清晰,条理是否清楚。

设计意图:在练习前,老师要明确提出要求,并且指导学生围绕这些要求来开展评议,在客观评议中完善自己的表达,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品质。

四、班内交流,选出最佳

(学生交流)

生:我选的是尚湖风景区。我是这样想的:尚湖风景区是5A级风景区,依山傍水,风景优美。在春天,尚湖的牡丹开了,我知道尚湖的牡丹园是江南最大的牡丹园。我们可以去欣赏牡丹,还可以观赏波光粼粼的尚湖。风景区里还有一个挺大的儿童乐园,刚好适合我们去。尚湖有很大的草坪,我建议可以举行风筝比赛。

师:大家来点评,他说得怎么样?

生1:他说得不错,先讲清楚想去的地方,然后讲了理由,最后讲了可以组织什么活动。

生2:我觉得如果他在讲理由的时候,像老师那样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就会更清楚。

师:大家的点评非常到位,我们就吸取他的好经验,再进行交流。

生:我选的是沙家浜风景区。有三个理由:首先,它也是5A级风景区。虽然没有山,但是有芦苇荡。春天碧波荡漾,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芦苇荡景色非常优美;其次,在沙家浜风景区,有拍电影的老街,可以去感受一下老街的风彩;第三,我还知道沙家浜是红色根据地,有革命纪念馆,我们可以去参观革命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我建议可以在纪念馆广场上进行成长仪式,很有意义。

……

师:好,接下来,我们来评一评,评出最佳表达。

师:今天,我们围绕“春游去哪儿玩”这个话题进行了讨论,通过这次活动,你们有什么收获呀?

生1:我知道了怎样才能把自己的建议讲清楚。假如理由比较多,可以用上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这样就能很好地讲清自己的意思。

生2:我的收获是在别人发表看法的时候,我们要认真倾听,听完后再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通过评比活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根据对象和场景,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仅仅在一堂课上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还要在课外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他们开口说,大胆说,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双向互动性是口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次口语交际课以“春游”这个学生既感兴趣又贴近生活的热点话题为素材,通过教师示范,学生获得直观的经验,获得有效的指导;通过交流讨论,学生的练习更有规则。学生与学生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在真实有效的互动中,学生激活了思维,获得了平等交际的权利,培养了合作精神;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建立了平等交流的交际平台。

习作指导方案

“我的植物朋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观察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制作记录卡,借助记录卡写一写这种植物,把观察到的和自己感受到的写下来。最后把写好的草稿给同学读一读,评一评,再改一改。写同一种植物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交流,可以进行补充。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按照样子制作记录卡。从名称、样子、颜色、气味等方面做记录。(重点)

2.在写之前,先去观察这种植物,发现新的变化。

3.在写作的过程中,加以想象,模仿本单元课文的写法,把这种植物写清楚,写生动。(重点)

4.写出自己的感受。(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教学PPT,了解常见植物,搜集资料。

学生准备:观察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制作记录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春天到了,到处都生机勃勃。前段时间,我们都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一种植物进行观察。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你交到了哪个植物朋友呢?

预设:

生1:我观察的是校园里的水杉。看着它慢慢发芽,长出羽毛一样的叶子。

生2:我观察的是小区里的迎春花。看着它开出了金黄的花朵。

生3:我观察的是小河边的垂柳。看到它慢慢地冒出芽,这两天已经像头发一样挂在河面上。

……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以交朋友的方式去观察植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进行观察,为下面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写作

1.说一说,交流自己的记录卡。

2.出示范例,指名说一说,课文中的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制作记录卡的。

3.交流:课文中的作者是从桃花的“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其他”这几方面来制作记录卡的。这份记录卡中的“其他”包括桃花开放的时间、开花后结的果,以及不结果的观赏桃花等内容。

4.学生交流自己制作的记录卡。

预设:

生:

名称:垂柳

枝干:很粗壮,有很多枝条垂向河面,所以人们称它为“垂柳”。

叶子:碧绿碧绿的,狭长,像弯弯的眉毛,所以有一种眉毛叫“柳叶眉”。

花:柳树也会开花,只不过很小,像毛毛虫,没有美丽的花瓣,不太讨人喜欢。

其他:最后会结籽,一到四月底,漫天飞舞的柳絮就是柳树的种子,有的人会过敏。很多诗人都喜欢柳树,写了许多和柳树相关的诗词。

……

5.师生评价。

6.借助记录卡用完整的一段或几段话介绍自己的植物朋友,说说自己的感受。

7.小组内交流,观察相同植物的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8.说说怎样才能把自己的植物朋友讲清楚并且能吸引别人。

(1)按一定顺序。

(2)学会想象,可以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3)可以是看到的,闻到的,还可以是摸到的。

(4)不能直接把记录卡抄下来,每一个部分之间还要有过渡,再写写自己的感受。

……

9.明确本次习作要求。

(1)介绍自己观察的一种植物。

(2)借助记录卡上的资料。

(3)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4)写写自己的感受。

10.学生习作,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设计意图:中年级是习作起步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有这样的要求: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不要刻意去强调写作的技巧、手法,而是让学生自由习作,让学生乐于表达,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

三、分享评议,自主修改

1.学生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同学听,评一评:有没有写清楚这种植物?有没有用不合适的词?反复朗读,尝试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2.在自己修改的基础上,互相交流,合作修改。

在小组内读一读自己的习作,对照要求再互相评一评,改一改。

3.学生独立修改。

4.誊写作文。

要求:认真书写,誊写清楚。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在与他人的交流时,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进行学习,并且指导学生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提高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

范文引路

我爱桃花

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什么花,我会毫不犹豫(yù)地说:桃花。①

春天,当你走进桃林,你会看到各式各样的桃花。有的含苞欲放,一点点的红,浅浅的、淡淡的;有的还是花骨朵儿,挨挨挤挤的;还有的全展开了,五片椭圆的粉色花瓣合围着一个小柱般的紫红色花蕊(ruǐ),就像是一个幸福的大家庭。②

我把鼻子凑近桃花,用力一吸,那一股悠悠的清香沁人心脾。也许,正是这花香把“舞蹈家”——蝴蝶引来了,它们在空中翩翩起舞,在花中穿梭。也许,正是这花香把勤劳的蜜蜂也引来了,蜜蜂给蝴蝶伴舞,这里仿佛举行了一场舞

会。③我摘下一片花瓣,摸起来像绸缎一般滑滑的,软软的,真是舒服极了。

我最喜欢桃花了。小朋友们,让我们相约春天去看桃花吧!④

行文写法赏析

10102;开门见山,用简洁的语言点明了自己要写的植物是桃花。

10103;用了“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写出了桃花开放时的三种不同形态。

10104;蝴蝶和蜜蜂的到来,突出桃花的香味,很有创意。

10105;结尾再次点题,并发出诚挚的邀约。

总评:1.小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按照植物的样子、气味来写桃花,条理清晰。2.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写出了桃花开放时不同的样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让笔下的桃花充满了生机。3.习作开篇点题,结尾扣题,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教学反思

1.《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根据此要求,这节课首先通过组织学生在习作前进行一段时间的观察,并学习制作记录卡,激起学生的兴趣。

2.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我提供了一些描写植物的优美的词句,让学生懂得要想把自己观察到的写清楚、写生动,就要学会使用一些优美的词句。鼓励学生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为文章增色。

语文园地指导方案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平台”,积累优美生动的语句,品味其中的意境。

2.借助“识字加油站”,能根据分类发现它们带有同一部件的特点,并理解词义。

3.借助“词句段运用”,体会词语运用的准确性。

4.照样子,尝试用自己的话描写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5.通过“日积月累”,正确朗读古诗,了解古诗的意思。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字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语句达人——学习“交流平台”

1.回忆交流:本组课文都描写了什么内容?

2.同桌互相说一说。

3.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在作者的笔下栩栩如生,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些优美的语句。

4.学生默读课文,画出优美的句子,并简单标注自己的体会。

5.学生交流。

“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读到这句话,我能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盈。)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作者的感受真独特,把花骨朵儿的状态写活了。)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让小瓢虫仿佛出现在了我的面前。)

6.学生朗读这些句子,品味其中的美。

7.小结:优美生动的语句,犹如一幅幅生动的图画。我们在生活中要细致观察,用心描写。

二、火眼金睛——走进“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指导读准字音: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3.教师出示卡片,检测生字认读情况。

4.请学生观察,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援、掷、捞:都是提手旁,都与手的动作有关。

缚、缭、络:都是绞丝旁,都与丝和编织有关。

资、贡、贷:都是贝字底,都与财物有关。

5.课件出示填空。

提手旁的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绞丝旁的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贝字底的字: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布置作业

阅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文章,并把优美的语句画一画,与他人进行交流。

第二课时

一、表情达意——“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句子:

水面的小圆晕一圈圈地(荡漾 飘荡)开去。

学生讨论:括号中的哪个词语用在句子里更合适?说说理由。

2.学生交流汇报:因为是水面,所以用“荡漾”。

3.指导读好句子:水面的小圆晕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4.出示其他句子,学生讨论。

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唱起了一首(轻巧 轻快)的歌曲。

这只小狗的鼻子真(灵巧 灵敏),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气味。

5.学生交流汇报。

6.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句子或是习作中遇到的不知道用哪个词更恰当的情况?与大家交流分享。

7.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照样子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独角仙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

8.说说有什么发现。

9.试着填一填:

一身(雪白的)毛,一对(竖起的)耳朵,加上(红宝石般的)眼睛,凑成了可爱的小白兔。

10.自己尝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

11.学生交流汇报。

二、积累诵读——完成“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忆江南》。

2.释题,简介背景。

从词牌名中你们知道了什么?

补充资料:白居易曾经担任苏杭刺史,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大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写下了三首《忆江南》,这是其中的一首,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3.教师范读,自读,指名读,读出停顿,读出韵味。

4.借助工具书,了解古诗的大意。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5.感悟情景:想象一下,浮现在你眼前的江南春景是什么样的?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用画笔画下来。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吟诵,或抄写,或绘画,记住这首诗。 
标签:教学设计 三年级教学设计 2019学年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部编版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下一篇:和大人一起读《阳光》教学设计(部编本一年级下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