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507 2018-04-22
标签:
教学设计
第12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12册教学设计
朱自清《匆匆》优秀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2 匆匆
教学内容:4—6页
教材分析
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最后,作者发出内心的感叹。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本课是首次学习朱自清的文章,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其作品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并积累优美语言。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挪动、伶伶俐俐、赤裸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3.抓住重点句段,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时间宝贵,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4. 重点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获得对文本的体验和感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题“匆匆”,难点是了解课文写了“时间匆匆,一去不返”的意思;再读课文,弄清各自然段大意;细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散文,学生对此不是太熟悉,因此要求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抓住课题“匆匆”,了解课文写了“时间匆匆,一去不返”的意思;再读课文,弄清各自然段大意;细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重点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获得对文本的体验和感受。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效果,讨论交流自己的体验感受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获得的。重点品读第2、3自然段中的句子。指导学生理解“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等句子的意思,感悟这些语句是怎样描写日子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的,又是怎样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作者运用设问、比喻、排比、拟人的句式,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片
学生准备:阅读有关朱自清的散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二课时:品读好句,体会特色。
第一课时 课时数(3)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样子。)不仅人会“匆匆”,时间也回“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复返。时间到底到那里去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对作者进行简介。
二、整体感知
1.让我们一起走进《匆匆》这篇脍炙人口的美文,在他轻灵、细腻、诗意化的语言中去触摸时间这个精灵。
2.课件出示读书建议:
选择自己习惯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划出有关句子反复读一读,再就你的体会与同桌交流。
3.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呢?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
三、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随着学生的交流。课件相机出示第三自然段。
2.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体地描述出它的匆匆脚步的呢?请大家把心沉进去,再读一读,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迹。
3.(指名交流)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到到了吗?谁能来说说。
4.是啊,作者通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来将无声无形的时间具体化了,让我们感受到了时间它就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在一个又一个极普通的日子里匆匆流逝了,让我们真切地触摸到了时间这个精灵的脚步。
指导朗读:
方案一:写得多好啊!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次去读中品味一下吧。请大家再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碰到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时就多读读。
方案二:乐于交流,善于交流,让我们在交流中学会交流。大家喜欢哪些句子就来给大家读一读,好吗?大家别忘了听完后用自己的方式夸夸他。(指名读后评读)
方案三:读得这么美的句子,老师也忍不住想来读一读,愿意听吗?如果你觉得我哪个地方读的好,别忘了也夸夸我,可以吗?(师范读)
这么有感情的朗读,那么你听出了什么感情?听了心理有着怎样的想法?
5.同学们还想读吗?那么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吧。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配乐读)
读得这么投入,让我们再一起来试试,老师起头,读到你特别喜爱的句子时就站起来读。
设计意图:在朗读中感受时光匆匆易逝,体会作者的无奈与惋惜之情。
四、审视自己,反思过去
1.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那么你的时间又是怎样过去的呢?能像作者这样具体地拣拾起时间的足迹吗?
2.点生仿照着说句子。
五、精读第4自然段,提升认识,升华感情。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我们的嘴边溜去;跳橡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钻过去;打电子游戏时,它遍轻灵地从我们的鼠标上夸过。从我们手边飞逝了某一日,你觉察它去的匆匆了,惋惜时,日子便又随着我们的叹息声轻轻飘去了。
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那作者甘心吗?请大家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作依据。
2.是啊,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了痛苦,并发出了不甘心虚度此生的呐喊,这一个紧跟着一个的问题中实际上蕴涵着答案,你能试着按你的理解解答吗?(师读课文生试答)
展开全文阅读
3.把同学们的理解加进去,让我们采用问答的方式来对读,好吗?咱们一起读“过去的日子……”这一句,然后你们问,我来答,迅速看一看,弄清哪些句子该你读,准备好了吗?
4.多么动听的声音,多么响亮的回答啊!这里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名言,它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课件出示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六、品读
学到这里,大家对时间一定有了许多新的感悟,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悟再次走进文本,选择你喜欢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去读吧。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的方法来提高学生朗读兴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七、板书设计:
2 匆匆
过去——无奈 惋惜之情
现在——反思 羞愧之情
未来——追求 向往之情
第二课时 课时数(4)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认真学习,你现在对时间有了一个怎样的新认识?作者又是怎样看的呢?
1.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轻烟”说明无影无踪;“如薄雾”说明很快消失。
2.“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3.而“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4.指导朗读。
5.是呀,时间这么的宝贵,我们真不应该让它白白地浪费啊!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们。齐读最后一小节。
二、总结课文。
1.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作者认为不能虚度此生,应该有所作为,他是在告诫自己,更是在唤醒人们。让我们带着这种体会,一起来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时间是怎样匆匆溜走的?
3.人的一生应该怎样的度过?
4.过渡: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请同学们想一想读了这篇课文,使你想到些什么?把你想到的说一说。(可以是一些关于时间的文章、诗词、格言、警句、故事,或者是自己、他人的日子是怎样过的,也可以是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的。)
三、学生超市(任选两项)
(1)认真去读《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春》、《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
(2)读一读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人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继续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警句、故事等,写出自己的体会,组织一次演讲;
(3)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搜集资料,写出《我所了解的朱自清》;
(4)办一期珍惜时间的手抄报。
设计意图:大力推荐名家名篇进行课外阅读补充,同时进行归类练习。
板书设计:
2、匆 匆
过去——无奈 惋惜之情
时光匆匆 现在——反思 羞愧之情 珍惜时光
一去不返 未来——追求 向往之情
标签:
教学设计
第12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12册教学设计
朱自清《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下一篇:
《手指》优秀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