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325  2016-10-31
标签:教学设计 第7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7册教学设计
观潮 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观潮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我”的耳闻目睹,介绍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按照“潮来之前”、“潮来之时”、“潮头过后”的顺序,由远到近抓住“潮”的特点进行叙述,先闻其声,再观其形,“听”和“看”在写法上是交错的,写得有声有色,十分形象,使人身临其境。

    学情分析:对于本篇课文的介绍自然景观是非常有条理,文章也很生动,但是学生对于体会这篇文章我还是没有多大把握,因为这是本学期的第一堂课,学生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实在是没办法了解,只有在上课过程中感受。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正确概括段意。

3、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促进朗读。

4、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教学重点:

    潮来时的壮丽景象是教材的重点部分,也是教学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好这一段。

突出重点的方法:

1、理清作者观察和表达的顺序。懂得作者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和描述的。

2、理解作者的表达途径和方法。懂得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将大潮雄伟奇特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从中体会作者赞美“天下奇观”的思想感情。

3、重点理解比喻句。引导学生分清本体与喻体,即把什么比作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它们的作用,懂得这样比的真正含义。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没有感性认识作基础,对文中的一些描述如:“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等不易理解,易产生疑惑:这是怎样的一种景象?真是这样吗?因而对于作者基于真实,富于生动的表现方法也不易体会。因此只有让学生如临其境感受大自然的巨大威力,才能很好地理解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表现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1)详(1)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能给课文分段。

2.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介绍有关扩展资料。

教学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在我们浙江有一处被称为天下奇观的景象,板书:天下奇观

能告诉我它是什么吗?板书:观潮(齐读课题)

仔细看,这两个词中都有一个字,你发现了吗?他们的意思一样吗?

(不一样,“观潮”的“观”意思是看;“天下奇观”的“观”是景象的意思,那天下奇观就是……(天下奇特的景象)

到底如何,让我们一听为快。 

二、听课文录音,感知大潮的奇观,理清叙述顺序

1、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几个画面? 

 听后回答: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具体的。

(板书)时间顺序  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段落,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分段细读,学习第一段。

方法:默读。

    要求:边默读边思考: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学生应弄懂,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

要求学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人们面对平静江面急切地等待钱塘江大潮。)

三、生字教学

看课后的生字表,

1、组词读一读生字。

2、你发现什么?

“潮、浩、沸、涨”的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

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涨潮……

“犹、据、踮、恢”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

“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薄雾、山崩地裂、霎时……

“闷”:里外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3、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附:板书:

潮来前

观潮(时间顺序)       潮来时

潮过后

教后反思:

    本学期的第一堂语文课,发现本班的学生思维异常活跃,敢说敢想,在学习第一段的过程中学生能畅所欲言,很快地找出自己读懂的地方,整个教学设计能很快地完成。但也有几个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

学生的朗读欠佳,拖音较严重。以后要加强朗读地指导。

第二课时(2)详(2)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展开全文阅读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师: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农历八月十八的这天,人们早早来到了盐观镇的海塘大堤期盼大潮的来临。虽然此刻江面风平浪静,但所有的人都知道一场雄伟壮观的大潮即将来临,下面就让我们轻轻地打开书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二、细读课文第三段,

(一)自主品读课文语句,积累语句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生自由读)

指名学生读喜欢的句段,谈谈感受,在一次次地激励中相机指导朗读。

(二)听听读读,体会顺序

    师: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师: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连接句子的词语找出来。

师读生听:

1、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2、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3、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4、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

5、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师:发现没有,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潮水的。(从远到近描写潮水)

师:是啊!作者由远及近地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潮水的变化。来,王老师和你们一块儿读读这段话,再来体会一下。(师生齐读这段话)

师:现在,我只留下括号中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刚才那段话吗?

(学生自由准备背诵)

师:能背诵的起立背诵。(生背诵)

师: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三)、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想!)

师: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形容人的说话声,喊叫声,欢呼声,如锅中之水,一片沸腾。(人声鼎沸。)风和浪都很平静—(风平浪静。)形容水面辽阔,远处和天似乎连接在一起—(水天相接)。形容同时出发,同时前进(齐头并进。)山上的岩石和土壤塌下来,地也裂开来,形容声音很响很响—(山崩地裂。)形容气势很大——(浩浩荡荡)

师: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

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发言。)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

师: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我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

三、略读第四段

师:钱塘江大潮不仅潮来时雄伟壮观、有声有色,大潮过后依旧令人咋舌,自己读一读第五自然段,,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生:我从“余波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感受到余波气势不减。

师:对,作者不仅抓住了余波的形还有声,让我们如临其境。谁能读出余波的气势吗?(指名读)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大潮的气势?

生:我从“过了好久,才恢复平静”感受到了。

生:我从“江水涨了两丈来高。”也感受到了。

师:我们用我们的朗读再次感受这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吧!

附:板书设计

观潮

(钱塘江大潮)

雄伟壮观

天下奇观   潮来时   如临其境

有声有色

教后反思:

    这一课时的设计采用了一位优秀教师的教案实录,当然有所改动。在上课之前还信心十足,没想到一开课就碰上了冷场,学生在找自己喜欢的句子,不约而同地找到了“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一番品读后,我问“还有喜欢的句子吗?”学生毫无反应,一时之间,我竟想不出处理的方法,只好硬拉学生品读自己提示的句子,学生显然处于了一个被动的角色,而我是一个纯粹的教案实施者,绝对的失败的实施者。在本堂课上,这样的开场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了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课后想想,在处理冷场的过程中,我不能从预先的教案中走出来,完全是教学机智的问题,其实处理的方法可以是这样的:“刚才我们走近了最壮观,最雄伟的浪潮的气势,其实这样的气势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它又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如果当时我能果断地如此提示,就会让学生再次开心地、主动地走入文本,再次投入品读文本,相信学生能很快地弄清浪潮形成的过程,而且能理清作者观察潮水的顺序,完全可以“一举两得”的提示,却让我被教案活活地套死了。

   
标签:教学设计 第7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7册教学设计 观潮 教学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un ün》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下一篇:教给学生一种会读能说的能力——《学弈》《两小儿辩日》教学反思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