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575  2016-09-15
标签:教学设计 第7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7册教学设计
《雾凇》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生活、联系上下文理解“水汽”、“霜花”、“雾气”、“雾凇”等词语的意思。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吉林雾凇是怎么形成的,体会作者描述之精妙。

4.透过文字,补充资料,感悟吉林雾凇的奇特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读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吉林雾凇的奇特美,学习用清新明快的语言来描绘雾凇奇景。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引入情境,初识雾凇景观美

1. 谈话: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同学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呢?(学生自由回答)

2. 揭示课题:是啊,我们的祖国不但风景优美,而且还有许多的自然奇观。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感受一下中国四大奇观之一吉林雾凇。 (板书课题——23雾凇 ,生书空 )(指名、齐读课题 )

3. 出示雾凇图片。

在三九严寒、大地冰封的时候,如果你来到吉林的松花江畔,沿着堤岸望去,你会发现一道神奇而美丽的风景:松柳凝霜挂雪,披银戴玉,如朵朵白银,似排排雪浪,蔚为壮观,这就是与长江三峡、云南石林、桂林山水齐名的全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有着“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美的雾凇。

想到那里去看一看,探个究竟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吧!

【设计意图:由谈旅游感受、看雾凇图片、教师语言渲染,自然地将学生进入了一种美的情境之中,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印象,变抽象为具体,直观地向学生展示了雾凇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整体美

1.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主学习课文。

(1)标上自然段号,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2)边读边思考:雾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或段落中体会到的?

2.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

(1)课文都读好了吗?文中有几个词语看看同学们能否读正确。看谁能能读懂它们的意思。

江畔    缀满    镀上   长堤    凝结      雾气缭绕

淹没    模糊    笼罩   弥漫    摄氏度    琼枝玉树  

①指名朗读,教师相机强调下列生字的读音:畔、缀、镀、堤、凝、缭、琼。

②说说不理解的词语,师生解疑。

镀上:用电解或其他化学方法使一种金属附着到别的金属或物体表面上,形成薄层。

雾气缭绕:雾气弥漫,雾很大。

琼枝玉树:指披上冰雪的树木。

相机出示:

弥漫(   )   A. 遍;满    B. 填满;遮掩   C. 更加                 

小结:我们理解词语通常有三种方法——借助词典、结合生活、联系上下文。

(2)课文共三个自然段,请三个同学来读一读,看看谁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作者用了一些琅琅上口的四字词语,把雾凇写得很美,把这种美变成了有节奏的音符。(课件出示)读读这些四字词语,读出雾凇之美,读出节奏美。

十里长堤  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美丽动人  闻名全国

银松雪柳  琼枝玉树  千姿百态  雾气缭绕  情不自禁               

你能用上这些四字词语,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吗?

3.感知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一部分直接描写了吉林雾凇奇观?奇在何处?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直接表达吉林雾凇奇特景观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相机板书:奇观)

(2)清早,面对奇观,人们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什么方式表达这种感受的?

(补充了解一下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是唐代曾岑写的一首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前面四行是这样的:“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中是把满树的白雪比作盛开的梨花,而这篇课文中是引用这句诗,赞美十里长堤上的雾凇奇观就像千树万树盛开的梨花一样美丽动人。)

(3)那你觉得这剩下的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什么内容?(雾凇是怎样形成的。)

根据课件上的文字与板书进行小结: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语言,先描绘了吉林雾凇奇特壮美,接着写了雾凇的形成过程,最后写了人们欣赏雾凇后发出的赞叹。首尾照应,尽显作者对吉林雾凇的喜爱之情。

4. 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分类重点指导。

上下结构:雾、零、幕,雨字头、草字要扁,中间的撇捺要舒展,注意关键笔画一横。三个字均以竖中线对称。

左右结构:堤、俗、摄、淹、模。五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其中“提土旁”短小一点,“三点水旁”呈弧状分布。

左中右结构:凝。两点水旁沿横中线对称,右侧点与撇穿插避让,紧凑而不拥挤。

独体字:氏。注意第一笔为平撇,斜钩略带弧度而不能过于弯曲,否则会显得无力。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生字词,明确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指导学生利用提供的词语概括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把握段落大意,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感受雾凇的美和多。】



展开全文阅读三、研读体悟,品味景观遣词美

的确,走在松花江畔,到处都能感受到雾凇的美。那么作者又是如何向我们描写这风姿绰约的雾凇美景的呢?让我们走进文本,细细品读第一自然段。

1. 出示自读要求:

默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能体现雾凇美的句子,细细品味,写写自己的感受。

2.    学生交流,感受雾凇美。

出示语句:

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

闪烁,美丽动人。

(1)自己读读看,哪些词语写出了雾凇很美呢?

(2)预设:“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写出了雾凇的色泽美;“缀满”写出了雾凇之多;“十里长堤”写出了壮观。

(3)指导朗读:这么美丽的雾凇你想读好它吗?谁来试试?(指名读)

难怪江泽民爷爷在1991年去吉林视察期间恰逢雾凇奇景,欣然写下了这样的赞颂之词——(出示: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齐读。

过渡:这一段写出了吉林雾凇奇在壮观和美丽,它的形成条件也很奇特!一起去看看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从“体会表达”入手,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作者是如何向我们介绍雾凇的美景”的,使学生把读书探究的重点由传统的“写什么”变为“怎样写”,学生能结合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四、合作探究,了解雾凇形成美

(一) 鼓励学生质疑:如果你是小小旅行家,看到如此美丽奇特的景观,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预设:这么美的雾凇是怎样形成的?雾凇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对于雾凇的形成过程,老师也想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探讨。

(二)出示探究话题。

1. 默读课文,吉林雾凇形成的条件和过程是怎样的?

读读第二自然段,先画出雾凇形成条件的句子,再认真读读雾凇形成的过程,边读边圈画出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感受吉林雾凇奇特的形成过程。

2. 品读课文,体会本文清新而富有层次性的语言风格。

(三)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学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组织全班同学交流。

1. 探究雾凇的形成条件。

出示语句: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1)找出雾凇形成的两个条件: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

(2)用“因为……所以……”来说一说雾凇的形成原因。

2. 探究雾凇的形成过程。

(1)吉林有“饱和的水汽”吗?

①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语句:

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

②教师点拨:当时气温达到零下20-30摄氏度,而水库里的水却在4摄氏度左右,4摄氏度的水会结冰吗?(不会)师引读:“所以,松花江流经……阵阵雾气。”

③这阵阵雾气就是——饱和的水汽。

(2)有了饱和的水汽,它能够遇冷吗?

①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语句: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

②夜幕降临时的气温是多少?现在的水汽开始遇冷了,便形成了——雾。

③这是一场怎样的雾?(又大又浓)从哪些词语看出看来?

(引导学生说出:涌、笼罩、淹没、模糊。)

④你们看,这些词语就准确地描写出了雾气的变化程度。说明性的文章用词要准确!

(3)这又大又浓的雾气凝结了吗?

①学生交流,相机出示语句:

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②其实这两句话写的就是雾凇的形成过程,你觉得这是怎样的过程?(缓慢)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预设:“慢慢地”写出了凝结的速度慢;“轻轻地”写出了样子轻,无声无息;“一层又一层”写出了雾气不断,逐步形成;

③这一缓慢过程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呢?

相机出示画面:银线、银条、银松雪柳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话,读出雾凇形成时的奇特与美丽。

(4)试着用“水汽、雾气、最初、逐渐、最后”这几个词说说雾凇的形成过程。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着重引导学生品读文本语言,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品读、交流,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雾凇奇景之神妙,领略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之精当。整个过程是简简单单,水到渠成。】

五、交流感受,操练语言表达美

1. 出示图片:清早,当人们看到这一夜间变幻出来的“银松雪柳”时,会不由自主地赞叹道——(出示语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许多人以为这句诗是写春天的,你认为呢?放在这合适吗?

2. 作者还用了哪些优美的词语来夸雾凇的?

千姿百态   玉树琼花

过渡:作者虽然高明,但犯一个小小的失误——对千姿百态的雾凇写得不是很详细,就让我们来帮一帮他吧!

3.    出示组图:分为远景和近景,仔细观察、边看边想象。

小练笔:

我漫步在松花江边,欣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远看,好像                    ;宛如                   ;犹如                  ……近看,有的像                           ;有的像                      ;有的像                            ……

4. 展示、点评。

5. 选出优秀的共同赏读(配乐)。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我故意制造出一个矛盾点“作者虽然高明,但犯一个小小的失误——对千姿百态的雾凇写得不是很详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欣赏组图,放飞想象,在创造性的练习中个性表达,在赞美中升华感情。这样的读写结合既能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想象力,也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六、总结升华,宣传雾凇之美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美丽无比的雾凇奇观,了解了其奇特的形成过程,并且为之发出由衷的赞叹。这让我又想到了1998年江爷爷赋诗日——(出示: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让我们为我们的伟大祖国拥有这样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而感到骄傲!

你愿意用一句话来结束今天这堂课吗?请你为吉林雾凇设计一条简洁而富有特色的广告词!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要求学生为吉林雾凇设计广告词的练习,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拓展了学生学生发散性思维,更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七、布置作业,迁移应用,提高读写能力

读一读,并选用其中的词语说一段话,描绘一处雾景或雪景。

笼罩  凝结  模糊  弥漫  洁白晶莹

蒸腾  缀满  缭绕  淹没  琼枝玉树

板书设计

饱和的水汽

雾   凇      奇观

遇冷凝结 
标签:教学设计 第7册教学设计 苏教版第7册教学设计 雾凇》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秋姑娘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下一篇:《z c s》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