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试题
教案
论文
课件
语文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设计
》
阅读:745 2016-05-27
标签:
第8册
苏教版第8册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本单元主要是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之前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他的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还相对集中地认识了角;认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既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具体平面图形的特征,又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打好基础。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板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自主探索这三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及其他的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还相对集中地认识了角,认识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和相交。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基础。尤其是学生已经会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为本单元学习画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奠定了直接的知识基础。
1.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发现并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和高;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会测量和画出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能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以及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或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或梯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能测量和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4.使学生在由实物到图形的抽象过程中,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培养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以及在探索图形特征和相关结论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5.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能和同学合作交流,进一步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教材提供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形成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初步印象,再通过让学生联系实际例子使这种感知更加充分,对它们的印象更加深刻。
2.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探索并发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一些特征。在初步感知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特征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动手制作图形,并相互交流,从中感受它们各自的特征,抽象出图形后,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测量、讨论,发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应的特征,形成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正确认识。
3.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学生通过进行动手操作活动,不仅能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而且能从不同角度体会不同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并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 三角形的认识 1课时
2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与内角和 1课时
3 三角形的分类 1课时
4 认识平行四边形 1课时
5 认识梯形 1课时
6 整理与练习 1课时
7 多边形的内角和 1课时
三角形的认识。(教材第75、第76页)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
2.使学生在认识三角形有关特征的活动中,体会认识多边形特征的基本方法,发展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体会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图形的世界,认识新的朋友,有兴趣吗?
1.教学例1。
师:你能在图中找出三角形吗?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例1图)
生1:图中的彩旗是三角形的,大桥上白色的线围成了许多三角形。
生2:生活中的自行车主体大架是三角形的。
生3:电线杆上的支架有三角形。
……
师:画一个三角形,并跟小组同学说说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
•三角形的3条边都是线段。
•这3条线段要首尾相接地围起来。
师: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三角形有几个顶点?(课件出示:教材第75页三角形图)
生:三角形有3个顶点。
师:在小组里与同学互相指一指三角形的3个顶点、3条边和3个角。
2.教学例2。
师:请同学们打开数学课本第76页,你能量出例2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有什么特点?
生1:人字梁的高度是上面的顶点到它对边的距离。
生2:量的线段与人字梁的底边互相垂直。
生3: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2厘米。
师:像这样(课件出示:教材第76页三角形图)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
3.教学“试一试”。
师:你能画出课本第76页“试一试”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吗?并与同学交流你的画法。
学生尝试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画法,展示画图结果,给予画图正确的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设计意图:首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找出三角形,然后举例说出生活中存在的三角形从而加深对三角形的直观认识,接着引导学生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学习画三角形已知底边上的高,从而系统地认识三角形】
展开全文阅读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三角形的认识
3个顶点,3个角,3条边
1.三角形的认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的,平时生活中学生又经常接触三角形,对三角形有丰富的感性认识。面对学生比较熟悉的学习内容,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入手,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探索和交流过程中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培养数学思维和方法,同时让学生在讨论中得到学习的经验。
2.数学学习应给学生带来快乐。数学其负载的功能不仅仅是让学习者记住它,掌握它,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它的快乐,感受它的魅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更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学生对数学的感觉,同时应不断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A类
数一数,图中有几个三角形?
(考查知识点:三角形的认识;能力要求:认识三角形并了解三角形的特征)
B类
你能数出图中一共有几个三角形吗?
(考查知识点:三角形的认识;能力要求:认识三角形并了解三角形的特征)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6个
B类:
8个
教材习题
教材第75页“试一试”
发现: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顶点不能画出三角形。
教材第76页“试一试”
略
教材第76页“练一练”
1.第一个、第三个、第四个是三角形。 其余不符合三角形的定义。
2.略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与内角和。(教材第77~81页)
1.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探索发现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道理。
2.通过教学探究活动,发现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在已知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时,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培养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重点:探索发现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量角器、各种不同的三角形、不同尺度(8cm、5cm、4cm和2cm)的小棒各一根。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三角形,说说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深入研究三角形的有关问题。
【设计意图:做到“温故而知新”,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
1.教学例3。
师:请同学们从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棒中任意选三根,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先围一围,再与同学交流。
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及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我选的小棒是一根8cm的,一根5cm的,一根4cm的,可以围成三角形。
•我选的小棒是一根2cm的,一根5cm的,一根4cm的,可以围成三角形。
•我选的小棒是一根8cm的,一根5cm的,一根2cm的,不能围成三角形。
……
师:长8厘米、5厘米和2厘米的三根小棒为什么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1:5厘米和2厘米的小棒太短了,3根小棒不能首尾相接。
生2:因为5厘米+2厘米<8厘米,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从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中任意选出两根,将它们的长度和与第三根比较,结果怎样?跟小组同学合作讨论。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4+5>8,4+8>5,5+8>4,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条边。
•4+2>5,4+5>2,5+2>4,任意两边的和都大于第三条边。
•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一定大于第三根小棒。
师: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一定大于第三边吗?先画一个三角形,再量一量、算一算。
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后,小结: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师:如果三根小棒的长度分别是8厘米、5厘米和3厘米,能围成三角形吗?为什么?
生:不能围成三角形,因为5厘米和3厘米这两条边的长度和不是大于第三边,所以就不能围成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一个三角形,这样容易使学生发现围成三角形应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教学例4。
师:你知道每块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
生1:我手中(展示出来)的这一块,是90°+60°+30°=180°。
生2:我手中(展示出来)的这一块,是90°+45°+45°=180°。
师:拿出我们准备好的各种不同的三角形,小组合作,用量角器量出每个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并算一算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测量并计算之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师:想办法把每个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看看拼成了什么角?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拼法:
小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设计意图:首先分别计算两块三角尺上的三个角的度数和,接着安排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把一个三角形的3个角拼在一起,从拼成的平角得出三个角的度数和是180°】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与内角和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1.通过动手操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逐步完成知识的主动建构,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充分享有发言权,并能及时发现自己思维过程中的疑问,修正了自己的不足,同时学会了合作,学会了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
2.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所以上课时,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折、撕、拼等多种活动,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很好地体现了教师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加深印象。
A类
填空题。
1.在△ABC中,若∠B=∠C=40°,则∠A=( )。
2.在△ABC中,若∠ABC=90°,∠C=43°,则∠A=( )。
(考查知识点:三角形的内角和;能力要求: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解决相关的问题)
B类
三角形中有一边比第二条边长3cm,这条边又比第三条边短4cm,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求最短边的长。
(考查知识点: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能力要求:依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判断三条边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100°
2. 47°
B类:
最短边的长是6厘米。
教材习题
教材第78页“练一练”
1.第三组的线段可以围成三角形;因为这组线段中任意两边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边。
2.
5cm 25cm 30cm 38cm
教材第79页“练一练”
65
教材第80、第81页“练习十二”
1.
2.
展开余文
3.
4.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
5. 287 4284 5800
6.略
7.答案不唯一,2厘米、6厘米、6厘米。
8.从学校到少年宫有3条路线;从学校直接到少年宫的路线最近。
9. 75 50
10. 80° 15° 35°
11.拼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12. 360 三角 180 三角 180
13. (1)100° (2)44°
三角形的分类。(教材第82~87页)
1.通过观察、操作、发现三角形角的特征和三角形三条边的特点。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种类和特征,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会按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难点:区别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课件、各种不同的三角形、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剪刀。
师:同学们,什么叫直角?什么叫锐角?什么叫钝角?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生1:等于90°的角叫直角,小于90°的角叫锐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叫钝角。
生2:三角形都有3个顶点,3个角,3条边。
师:在三角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角和边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就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或边的特点,给它们分分类。
【设计意图:做到“温故而知新”,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打基础】
1.教学例5。
师:下面每个三角形的3个角分别是什么角?你能根据角的特点把这些三角形分类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5图)
生1:②和④这两个三角形的3个角都是锐角。
生2:①和⑥这两个三角形中都有1个直角,2个锐角。
生3:③和⑤这两个三角形中都有1个钝角,2个锐角。
师:3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1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1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同学们想一想,一个三角形中可能有2个直角或2个钝角吗?为什么?
生: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2个直角,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如果出现2个直角,它们的和就已经是180°,怎么会有第三个角呢?同样道理一个三角形中不可能有2个钝角。
师:我们可以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都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集合图)
2.教学例6。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83页,量一量例6图中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看看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进行测量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三角形中都有两条边的长度是相等的。
师: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等腰三角形的图)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条边叫作腰,剩余的一条边是底。两腰的夹角是顶角,腰与底的夹角是底角。你能指出例6中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分别在哪里吗?在小组里互相指一指,看一看。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请同学们拿出长方形纸,照样子剪一剪,比一比,看剪出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步骤图)
学生进行剪纸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你发现等腰三角形还有哪些特征?
学生可能会说:
•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在它的对称轴上。
3.教学例7。
师:请同学们先打开课本第84页,量一量例7中的三角形3条边的长度都相等吗?
生:3条边的长度都相等。
师:3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也叫作正三角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正方形纸,照下面的步骤操作,看剪出的是等边三角形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步骤图)
学生进行剪纸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经过测量,发现剪下来的是等边三角形。
师:把剪下来的等边三角形折一折,你有什么发现?
生1:等边三角形的3个角相等。
生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3: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师: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生: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因为等边三角形的3个角相等,且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所以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度数是180°÷3=60°。
【设计意图:在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引导学生体会三角形分类的标准,领悟三角形的特征】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三角形的分类
按角分类 按边分类
1.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但良好的合作必须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之上,没有个人想法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耗能而低效。在这一节课中,我充分注意到这一点,每次合作前都提醒学生先自己想一想,试一试,再在小组中交流各自的想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合作学习的优势,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强化操作尝试,注重学生的亲身感悟,让学生在操作和尝试中,增强对知识的感悟,是本节课的突出特点。这堂课中紧紧抓住“给三角形分类”这样一个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观察、猜测、验证、推理、交流,探究分类的方法。
A类
如果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已知边长分别是4cm和9cm,则此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考查知识点:等腰三角形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能力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B类
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4cm,腰长为xcm,则x的取值范围是( )。
(考查知识点:等腰三角形与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能力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22cm
B类:
3.5
教材习题
教材第83页“练一练”
1.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2.
3.略
教材第85页“练一练”
1.第一个是等腰三角形;第三个是等边三角形。
2.是等腰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教材第86、第87页“练习十三”
1.
2.
3. 45°
4. 18÷3=6(厘米)
5.略
6. 159 2100 4600 5700
7.
8.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锐角三角形都有可能
9.答案不唯一,
10. (180°-70°)÷2=55° 180°-35°×2=110°
11.(1)拼成三角形。
(2)拼成四边形。
12.钝角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13. 20+10+20=50(米)
14.等边三角形都用8cm的小棒;等腰三角形一个用2根3cm的小棒和1根5cm的小棒,另一个用2根5cm的小棒和1根3cm的小棒。(答案不唯一)
认识平行四边形。(教材第88页)
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意义和特征,了解它们的特性。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
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意义。
难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课件、方格纸、直尺。
师: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好,我们玩一个游戏,名字叫作猜图形。谁想来?其他同学们向他提供准确的信息,不能比画图形的形状,信息里不能包括这个图形的名字。好,开始!
教师逐个板贴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学生逐个提供信息逐个猜。(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及时评价学生或纠正学生的错误)
师: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很熟悉了,大家提供的信息既准确又充分,(拿下长方形和正方形)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谁啊?(揭示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立足于学生的学习起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通过猜图形唤醒学生的知识记忆,同时为下面的探究做好铺垫】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能在图中找出平行四边形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8页例8题)
学生指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见到平行四边形?
生1:活动衣架上有平行四边形。
生2:窗户的防盗网上有平行四边形的格子。
……
师:你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吗?并说说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尝试在方格纸上画图并进行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师: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你能画出方格纸上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吗?再量出它的高和底各是多少毫米。
学生进行画图、测量等操作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深刻感悟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互相平行这一特性,逐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认识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1.通过动手操作、猜想、验证以及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在学生感知的基础上,使难点得以有效突破。在学生自学环节中,时间安排不是很充分,个别同学的成果展示中略显缺乏自信。
2.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达到大容量、高效率、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尽己所能,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
展开余文
A类
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 )
(2)两条线段互相平行,它们也一定相等。 ( )
(3)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 )
(考查知识点:平行四边形;能力要求: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B类
1.填空题。
两组对边( )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2.思考:两个形状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考查知识点:平行四边形;能力要求:掌握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2)✕ (3)
B类:
1.分别平行
2.长方形、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教材习题
教材第89页“练一练”
量一量略
认识梯形。(教材第89~92页)
1.使学生认识梯形。
2.了解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梯形的意义。
难点:梯形的特征。
课件、方格纸、直尺。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
师:你还知道四边形中有哪些图形吗?
生:梯形、菱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四边形中的另一种图形——梯形。
1.教学例9。
师:你能指出图中的梯形吗?(课件出示:教材第89页例9图)
学生指出图中存在的梯形。
师: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梯形吗?并说说梯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进行画图及小组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1:梯形也是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
生2: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生3: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长度不相等。
师: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作梯形。(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梯形图)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是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是梯形的腰。从梯形一条底边上任意取一点,画出这一点到它的对边的垂线段叫作梯形的高。在你刚才方格纸上的梯形中画出梯形的高,并分别测量出它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毫米。
学生进行画高及交流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展示画图结果,并进行画法交流,给予画图正确的学生以肯定鼓励。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0页,量一量“练一练”上面的梯形的两腰,看你发现了什么?
生:梯形的两条腰相等。
明确: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设计意图:对于梯形这一图形学生之前只是感性的直观认识,这是第一次较为全面的认识梯形,所以有必要进行认读,加深学生的认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何体会和收获?
认 识 梯 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1.在今后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达到大容量、高效率、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理念,尽己所能,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
2.通过动手操作、猜想、验证以及借助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总结出梯形的特征,有效地突破了难点。在学生自学环节中,时间安排不是很充分,个别同学在成果展示中略显缺乏自信。
A类
1.判断题: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 )
2.你能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梯形吗?
(考查知识点:梯形;能力要求:掌握梯形的特征)
B类
1.填空题。
(1)两组对边( )的四边形叫作平行四边形。
(2)( )的四边形叫作梯形。
2.思考:两个形状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考查知识点:梯形;能力要求:掌握梯形的特征)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
2.略
B类:
1. (1)互相平行 (2)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2.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材习题
教材第90页“练一练”
1.
2. 量长度略
教材第91、第92页“练习十四”
1.略
2.
3. 8 59 1134
4.略
5.
6.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原因略
7. 9360 16100 23316 3424
8.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相同点:都是四边形,有4条边,4个角;不同点: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9.略
10.对角相等。
11.略
12.略
整理与练习。(教材第93~95页)
1.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理解并掌握各自的特征。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各自的特征。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件。
师:同学们,这一单元的学习马上就要结束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与练习。
1.回顾与整理。
师:这一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三角形按角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类。
•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两条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就下面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课件出示:教材第93页问题)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在本单元学习的图形中,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2.练习与应用。
师:请同学们看题,然后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94页第5题)
生1:知道了图中是三个等边三角形。
生2:从图中可以知道从A地到B地有3条路。
师:从A地到B地怎样走最近?
生:走正中间的路最近,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师:哪两条路一样长?为什么?
生:走粉色的路(左边)与走蓝色的路(右边)一样长,因为这是三个等边三角形,所以粉色的路是(40+20)×2=120(米),蓝色的路是40×2+20×2=120(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设计意图:梳理所学知识,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整理与练习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平行四边形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在本单元学习的图形中,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1.一个生动学习情境的营造,可以引起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情不自禁地注入自己的热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合作探究,让学生建构数学。联系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经验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宝贵资源。本节课我选择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课堂上教师充分发挥这些题材的作用,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现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知道这些物体都是实际生活中的,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A类
填空题。
1.以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为底,就能做出( )条高,这些高的长度都( )。
2.( )和( )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3.等腰梯形( )一组对边平行。
4.平行四边形( )轴对称图形。
(考查知识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力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B类
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 )。
A. 平行四边形 B. 梯形 C. 长方形 D. 正方形
2.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等腰梯形 C. 长方形 D. 等腰三角形
(考查知识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能力要求: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无数 相等
2.长方形 正方形
3.只有
4.不是
B类:
1. A 2. A
教材习题
教材第93~95页“整理与练习”
1.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3个角;
平行四边形有4个顶点、4条边、4个角,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有4个顶点、4条边、4个角。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梯形
2.锐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根据角的特点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3.(1)180°-42°-68°=70°
(2)90°-53°=37°
(3)(180°-34°)÷2=73°
4.(1)能围成3个不同的三角形。
(2)9÷3=3(厘米)
(3)底是1厘米。
5.走正中间的路最近;走粉色的路(左边)与走蓝色的路(右边)一样长,因为这是三个等边三角形,所以粉色的路的长度是(40+20)×2=120(米),蓝色的路的长度是40×2+20×2=120(米)。
6.
等腰三角形 等腰梯形 平行四边形
7. 略
8. (1)略 (2)略 (3)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相等。
多边形的内角和。(教材第96、第97页)
1.掌握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并能用内角和知识解决有关多边形的计算问题;通过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的能力。
2.经历探索多边形内角和的过程,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培养学生对简单数学结论的探究方法,进而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初步形成一定的推理思维。
3.通过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体验猜想得到证实的成就感。
重点: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难点:理解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
课件。
师:同学们,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长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正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学生思考并作答,并由教师评价。
师:那么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呢?我们能不能算出来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先回顾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促使学生对新问题进行思考与猜想】
师: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呢?你是怎样得到的?你能找到几种方法?
生1:我是先量出每个角的度数,再求和,结果是360°。
生2:我是把四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分成2个三角形,算出内角和是180°×2=360°。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四边形入手,让学生亲自操作寻找结论。这样做易于引起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找到多种方法,让学生体验测量法及分割法的不同,有利于学生深入领会转化的实质——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也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的乐趣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通过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师:把五边形、六边形各分成几个三角形后,就能方便的算出它们的内角和?分一分、算一算。
学生进行画图、计算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你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生1:五边形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所以五边形的内角和是180°×3=540°。
生2:六边形可以分成4个三角形,所以六边形的内角和是180°×4=720°。
师:其他多边形也可以像这样分成几个三角形来计算内角和吗?小组合作,任意画出一些多边形,试一试,并完成下面的表格。(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表格)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图形名称 边数 分成的三角形个数 内角和
三角形 3 1 180°
四边形 4 2 180°×2
五边形 5 3 180°×3
六边形 6 4 180°×4
七边形 7 5 180°×5
八边形 8 6 180°×6
…… …… …… ……
师: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1:可以把多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计算它的内角和。
生2:分成三角形个数都比多边形的边数少2。
生3:分成了几个三角形,多边形的内角和就有几个180°。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多边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吗?
生:多边形内角和=(多边形边数-2)×180°。
师:回顾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
学生可能会说:
•多边形的内角和可以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推算出来。
•从简单的问题想起、有序思考,是探索规律的有效方法。
•可以把新的问题转化成能够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四边形内角和的思考研究,深入探索五边形、六边形和七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从而通过归纳总结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并且对多边形的相关知识加以拓展】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多边形的内角和
多边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边数-2)×180
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度量,根据度量的数据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大胆猜想,得到四边形的内角和总是360°,而且内角和随着边数的增加而增大。再让学生填写表格,把多边形的边数从有限推广到无限,先猜想结论再加以证明是数学研究的一种常规思维。先操作、实践,后讲感悟、体会,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抓住学习的重点,又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A类
求图中x的值。
(考查知识点:多边形的内角和;能力要求:灵活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B类
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4 B. 5 C. 6 D. 7
(考查知识点:多边形的内角和;能力要求:灵活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解决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80°×(4-2)-140°-90°=130° 130÷2=65°
B类:
B
标签:
第8册
苏教版第8册
三角形、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运算律(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分配律)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下一篇:
确定位置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
新课标
|
苏教版
|
西师
|
北师大
|
青岛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学案
|
说课
|
实录
|
案例
|
反思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