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设计教案
阅读:1693  
标签:教案 第12册教案 西师版第12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案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西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

  作者及

  工作单位 宣汉县南坝镇第二中学小学  殷兴均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求比值和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比例的意义,对学生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正、反比例的意义和应用,乃至在初中继续学习有关正、反比例知识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1、本班现有学生92人,男生49人,女生43人。

2、本班班额大,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我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这一学时的内容分成了两课时,本节课主要学习比例的意义。

  3、本节课我准备从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协作能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比例的意义的过程,并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会组比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能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愉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比例的意义。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3、能根据一个比例写几个不同的比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 1、什么叫比?怎样表示比?      一辆汽车1小时行60千米,2小时行120千米,3小时行180千米,分别说出所行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这些比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2、怎样求比值?求下面各比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  

20∶25   2.7∶4.5   6∶10  生回答。

学生回答后,独立求出各比值,并交流汇报。     复习旧知,为新知探究奠定基础。

揭示

   课题 这节课我们在比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知识。  

揭示课题——比例的意义。 学生打开数学课本48页。 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探究

比例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1:两组同学同时在操场探讨竹竿长与影子长之间的规律。 

列表如下: 

竹竿长(m)2 3 ......

影子长(m)6 9 ......

    2、你能写出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并求出它们的比值。 

  观察这些比,把能用等号连接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  

    4、教师板书3∶2=9∶6   

           2∶6=3∶9  

强调:这些都是比例。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什么是比例。比例就表示两个比的比值相等的式子。

    5、 2∶9和3∶6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6、指导学生说出“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1、学生讨论,然后写出比,完成后汇报,并随意找出几个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

    2、学生试写:

        2:3=6:9

        2:6=3:9

   3、学生合作探究:什么是比例? 

   4、学生小组讨论:2∶9和3∶6能组成比例吗?并说出理由。 1、生活情境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2、让学生分享在主动参与、探究中获取知识的愉悦心情。

3、学生在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时,增强合作意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识比例的各个项     1、课件出示: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内项。 

  要求学生依据定义,分别找出3∶2=9∶6和2:6=3:9的内项和外项。 

  介绍分数形式的比例写法。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找出3∶2=9∶6和2:6=3:9

  的内项和外项。  加深认识,学以致用。

五、巩固练习     1、请同学们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一下,0.4∶25能否和1.2∶75组成比例?为什么?

   2、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3、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和(),内项是()和()。 

   4、用下面的四个数组成比例:2,3,4和6  (能组几个就组几个)。你能否写出几个不同的比例?  

   5、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若不能,改变其中的任何一个数,使其能组成比例。2、3、4、5试试看,相信你一定能完成?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答题情况。

    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六、比与比例的区别     1、a÷b=a:b比就表示两个数相除,它们的商叫比值,应用比的意义可以求比值。

   2、比例 a:b=c:d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应用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 学生自己说出几个不同的比和比例,对比理解。 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巩固新知识。


展开全文阅读
课堂

    小结    引导,适时强调关键词 学生谈学习收获。 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理解。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因为3:2=1.5 , 6:9=1.5所以3:2=6:9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a : b  =  c : d                            

                      在一个比例中两端的两项叫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内项。 

  a和d是比例的外项 , b和c是比例的内项。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项目 A级 B级 C级 个人评价 同学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态度 听讲认真,作业认真, 参与讨论态度认真。 能认真听讲,作业按时完成,有参与讨论。 无心听讲,不按时交作业,很少参与讨论。         

积极 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 能举手发言,能参与讨论与交流。 较少举手,偶尔参与讨论与交流。         

信心 勇于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勇于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能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作出尝试 不敢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不敢尝试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与人合作 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能与人合作,能接受别人的意见。 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难以听进别人的意见         

思维 能够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意见,解决问题的过程清楚,做事有计划 能表达自己的意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条理性差些 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缺乏计划性、条理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创新性 具有创造新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能用老师提供的方法解决问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性 思考能力差,缺乏创新性,不能独立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六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最后阶段,数学更是教学中的重点,而比例的意义教学又是整个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何将现在学习的比例和以往学习过的比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掌握比例的意义,将笼统的知识转换成具体形象的内容,我提前对教材和学生进行了深入了解,准备较充分。

比例的意义是在学生对比的意义、性质和比值的意义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有了较充分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这节课,我首先复习已经学习过的比的知识,用主题情景图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新知识。其次,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强调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这样就组成了比例,并出示比例的意义。尽量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并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再次,让学生认识比例的各个项。最后比较比和比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练习和小结部分都让同学自身发挥.

整节课设计思路、过程清晰,内容讲解清楚,同学学习的效果很好。由生活情境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分享在主动参与、探究中获取知识的愉悦心情。学生在合作探究和小组讨论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是,由于学生思维活跃,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掌控能力有些不好。整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一节课。  
标签:教案 第12册教案 西师版第12册教案 西师版小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小学数学优质课观摩学习心得(北师大版)
下一篇:负数的认识(第2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六年级下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新课标| 苏教版| 西师| 北师大| 青岛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学案| 说课| 实录| 案例| 反思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