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
阅读:258  
标签: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远程教育资源
   摘要:自从我校远程教育教室开放以来,给老师和学生都带来了机遇,老师能充分利用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通过图、文、音、像等信息,形象、具体地传授知识和表现教学内容,并大大扩展时空范围,有利于学生接受并将其上升理性认识,教学效果大为提高。

关键词:远程教育资源   有效应用   数学课堂

现代远程教育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创造了积极的条件,真正为农村学校教学创设了一个新的教与学的平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应运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让学生积极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运用电教媒体,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思维,使他们想学、愿学。在教学中,我采用“故事激趣” 、 “以景激趣” 、“以乐激趣” 、“以图激趣”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进入学习活动之中。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纳税与利率》时,我摄录了一位叔叔到银行取钱(定期)的全过程,并把摄录的过程输入电脑里。在上课开始时,我就把这个过程播放给学生看,学生的视角此时充分得到刺激,个个认真观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学生看后,我再引导学生思考:银行为什么会多付给叔叔一些钱?这多出的钱叫什么?这时,学生的求知欲望空前高涨,都想知道其中的奥秘。这样的情景设计,既激趣又设疑,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新知的意愿,从而把注意力和思维都凝聚到了新知上。

二、运用电教媒体,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作为一名教师重在授之以“渔”,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采用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将教学中所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可使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获取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显示知识的发生过程,即利用计算机课件的鲜艳的色彩,旋转的画面,直观形象地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等一系列动感的画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通过图画生动逼真地显示出图形的剪拼、旋转、平移的过程,同时配以动听的声音,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的观察,又有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这里无需教师用较多的语言来表述,学生就自然悟出了三角形面积公式中“除以2”的道理,顺利地实现了知识的转化、迁移。强化了新知,突出了重点。

三、运用电教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很多数学问题的“难”并不在于知识本身的难,而是在于知识推导过程的难。合理运用网络及多媒体信息技术,就可以具体形象地演示知识的推导过程,化“难”为“易”,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内容。

     如“圆的周长”中,周长公式C=2πr的推导涉及到不完全归纳法,在教学时我利用网络及多媒体先出示直径分别为8cm、12cm、14cm的圆,然后令其依次在一条线段上滚动,在滚动直径的1倍、2倍、3倍距离时依次出现记号,滚完后显示其滚过路程的距离。演示完后,我让学生观察圆滚过的路程既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学生有这三个圆环滚动的动画作为依据,很容易归纳出圆的周长是圆的直径的三倍多一些的结论。又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我利用网络网络及多媒体进行演示,把一个圆进行平均分割,分割的数量从4份、8份、16份、32份到任意份,每次分割后计算机便很快把它们拼合起来,并在屏幕上展现出相应的近似长方形。通过对这几个近似长方形的分割拼合演示的观察、学生的自我动手试验,引导比较,学生不但直观地感受到,而且也深刻的理解到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形状就越近似于一个长方形。这样的教学将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通过分割、拼合展现出来,减缓了学生思辩、推理的难度,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也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了通道。

四、运用电教媒体,发展学生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一点我至少在几何形体教学中就深有体会,空间想象能力应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如果学生头脑中不能像放电影一样映出具体的形和体,是很困难的。拿到一个题目,一般不会有图形,即使有,也只是印在纸上的,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相对薄弱,可能无从下手。

例如,在“长方体的认识”中,为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教师给出一组长、宽、高三条棱的长度,让学生想象出长方体,用计算机出示立体图形检验;给出若干个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让学生在脑子里围成一个长方体,应该选择哪六个长方形,再打出标明长、宽、高的长方体进行验证。又如,有这样两道题目:①把一个长15厘米、宽10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木块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②用一根铁丝正好做成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这根铁丝长多少厘米?对于第①题学生解答有一定困难,他们想象不出具体的情形,我就用电脑演示,让学生看到木块平均分成三块后,增加了哪几个面?对于第②题,学生列出了算式8×4+6×4+3×4或(8+6+3)×4,教师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8+6+3”的意义,把长方体框架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长、宽、高一组一组移开,发现了可以分成4组,从而加深了理解。

五、运用电教媒体,辅助学生练习和复习。

      利用灵活的电教手段进行课内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的较好方法。教师应充分把握信息技术中如ppt课件,电脑变化丰富,能增大练习密度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组织练习,让学生认知结构逐步完善。


展开全文阅读
如我曾观摩过教学“圆的认识”一节课,当这节课已近尾声,学生们普遍比较疲惫时,教师提出问题:“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吗?”在学生思考和小组讨论片刻后,老师演示课件,屏幕上出现一片绿地,一只小猴子坐着一辆方形车轮的车上,在音乐的伴奏下前进。看到小猴子被车颠的一上一下,学生开怀哈哈大笑。这时,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猴子为什么会感觉颠簸?有的学生回答:因为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老师再问:“难道坐在车轮没棱没角的车上就不会感到颠簸了吗?”教师继续演示课件,屏幕出现小猴子坐在椭圆形车轮的车上,伴着音乐声向前进的画面,仍见小猴子随着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这又是为什么?”教师的提问,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做出了正确的回答。教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再次引导学生看屏幕:一只小猴子端坐在圆形车轮的车上,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中平稳前进。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轴“画”出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鲜明地揭示了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道理。教师抓住教学内部矛盾发展的主要方面,运用课件对学生认识心理具有定向聚集思维的优势,确立形成表象思维的强化点,通过三次演示,反复刺激,启迪思维,既加深了对圆的进一步认识,使学生趋于降低的兴趣又被激发起来,学习欲望又被调动起来。

总之,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它的优势,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能极大程度唤起学生的“内驱力”使他们爱学、乐学,促进思维主动发展。
标签: 如何在小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认识角 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
下一篇:三角形的特性 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新课标| 苏教版| 西师| 北师大| 青岛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学案| 说课| 实录| 案例| 反思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