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案
》
教学设计
阅读:264
标签:
教学设计
第9册教学设计
A版第9册教学设计
《宿石邑山中》教学设计 (A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宿石邑山中》,掌握诗中的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和赞美西湖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宿石邑山中》,并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宿石邑山中》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体现石邑山风景的图片以及诗人韩翃的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宿石邑山中》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指导学生读题,注意“邑”字的读音。
《宿石邑山中》
唐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2、简介作者。
诗人韩翃(hóng):字君平,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时称“大历十才子”。
3、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邑、韩、霭、锡”。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前两句写傍晚投宿所见山之景,后两句写晓行山中所见天之色。
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意。
“浮云不共此山齐”,写仰望所见,诗句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了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敢去与它比个高低。
“山霭苍苍望转迷”,则是写远眺情景:摩天的山峦连绵不断,飘荡的晚霞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三四句“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是这首七绝精妙传神之笔。
重点指导学生体会“暂”“飞”的妙用。
3、体会诗情。
表面看,这首诗似乎单纯写景,实际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句晓行幽静清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4、配乐朗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随诗人一同走进夜色中幽深神秘的石邑山。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总结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古诗
四、作业
1、默写古诗。
2、搜集整理韩翃的其他诗篇,自学欣赏。
五、板书设计:
《宿石邑山中》
唐韩翃(hóng)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熟读成诵
标签:
教学设计
第9册教学设计
A版第9册教学设计
宿石邑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用崇高的师德塑造人 ——“三纪”“四德”教育活动学习心得体会 德育论文
下一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年级上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