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德育论文
阅读:429  
标签:德育论文
老师,你与孩子的距离有多远?(德育论文)
               老师,你与孩子的距离有多远?

 翻开教科书,发现其中夹有学生写给我的字条:

“老师,我为什么一见到你就心慌?”

“老师,我们多想看看你灿烂的笑脸啊!”

“老师,其实我们不是老鼠,您也不愿意当一只猫吧?”……

看到这些无邪的话,我一时懵了。自认为严格中饱含着的浓浓的爱心,竟使他们对我避而远之。我不得不开始对自己以前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我所谓的爱,孩子们没有触到,也难怪他们不“亲其师,信其道”。

“谁最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好孩子。”看来,爱学生,也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我们不仅要做到心中有爱,更要讲究爱的艺术,爱的方法,让学生触摸到你的爱。

◆充分了解孩子

充分了解每个孩子,这是爱的前提。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独特的个体,我们应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爱好、长处、不足,要因时、因人、因事的不同而采用睿智的教育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学校校长时,用糖块“四奖”那个打人男孩的方式让我茅塞顿开,没有狂风暴雨般的批评,没有板着面孔的说教,也没有孩子的反抗和敌意。陶老先生在和风细雨中,既保护了孩子的闪光点,也因势利导地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更可谓是“润物细无声”。

◆真诚尊重孩子

获得他人的尊重,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孩子虽小,但也有感情,有独立人格,有自尊心。可孩子的自尊又是极其脆弱的,很容易被伤害,而一旦遭到破坏就难于愈合,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因此,爱学生,必须尊重学生,没有了尊重,如何能让学生触到你的爱?采用讽刺、挖苦、打骂的方式,虽然出于好心,恨铁不成钢,但并不能给学生带来激励,只能是创伤,愤怒和反抗。

曾经有一位叫小高的孩子,上课迟到、玩东西,课间打人、骂人、搞恶作剧,见到老师嬉皮笑脸。同学们见到他就远远的避开,其他老师都称他为“问题学生”,不愿意接受他。我接纳了他,我试着走进他,与他一起活动,蹲下来听他倾诉,和他聊天。后来,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成了学生信任的劳动委员,老师心中的优秀干部。他常说:“班主任老师不讨厌我,愿和我一块儿玩、聊天,把我当做他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我。”有了老师的尊重,老师的爱心,这个从不把羞耻当回事儿的孩子,有了羞耻感,有了强烈的自尊心,促使他幡然改过。

尊重,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的。不管成人,还是孩子,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的学习、工作、思想、人格。不论学生是白天鹅还是丑小鸭,作为教师都不应该依这些差异而厚此薄彼。他们之所以要来受教育,就是为了消灭这些差异。你真正尊重了学生,你就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学生的爱,也就会活获得成功的教育。

◆适时宽容孩子

大多老师(也包括以前的我)都认为,爱孩子,就要对孩子负责,而负责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孩子的错误绝不姑息,须严惩不贷。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错误不但没有改,反而愈演愈烈,且我们与孩子的心也就会在无形中出现了隔阂。

其实,孩子是未成年人,犯错误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试问,有几个成年人儿时没犯过错误?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是在克服错误中发展的。教师应以宽容之心面对每个孩子。这种宽容,不是放纵,更不是苛刻,而是允许错误,理解错误,给予机会改正错误,并帮助孩子改正。

 适时宽容,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一种发现,一种激励,一种理解。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学会宽容。孩子会被我们的宽容所感染,从而努力克服自己的不是,努力去完善自己,并在被爱中学会宽容他人。

◆爱心浇灌孩子

教师的爱必须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孩子才会触摸到。除了用口头语言来传递爱以外,我们还可用肢体语言来传递。对心灵的触摸和交流,肢体语言表现得更细腻,更深刻,正是“无声胜有声”。蹲下来用心倾听孩子的诉说;扶正坐姿不良的孩子,并抚摸一下他的头,表示对他善意的指正;用鼓励的眼神激励答问时语无伦次的孩子;竖起你的大拇指来表达你对孩子的嘉许;轻抚患病孩子的额头,轻拥沮丧孩子的身体,让你浓浓的爱意,浸润孩子的心田。

我们还应学会微笑。就教育而言,微笑是一种胸怀,也是一门艺术。当你找孩子谈话时,你那含笑的目光,会使他放弃戒备心理,营造和谐氛围;当孩子因紧张而惴惴不安,手足无措时,你的笑容对他来说就是谅解、舒缓;当孩子成功时,你的微笑对他是一种好的奖赏;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你的笑容会使他增加信心,增加力量。微笑是照进别人心灵的一缕阳光,是滋润孩子心田的一泓甘泉。我们应该学会真诚的微笑,让浓浓的爱意驻满孩子的心田。

“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孩子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列•尼•托尔斯泰如是说。只要我们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教育每一个孩子,同孩子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那么,我们与孩子间的情感距离就为零了。

 
标签:德育论文 老师,你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有感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作文指导
下一篇:让阅读课教学灵动起来——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有效性评价初探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