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
阅读:1400  
标签:
雕琢教学细节 成就精彩课堂
 内容摘要:

教学细节, 是在教学中一些不易察觉的小处。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关注教学细节,要把握规范化的细节;挖掘资源性的细节;捕捉过程性的细节;延伸问题性细节。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充盈课堂。

关键词:

细节   资源   挖掘   捕捉

细节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积淀,积淀的是灵动的智慧;细节是一种长期潜心的准备,准备的是博广的大气;细节是一种精心雕琢的实践,锻造着对教育的执著和忠诚。关注教学细节是教学智慧和教学能力的体现。珍视教学细节,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充盈课堂。关注了教学中的细节,能让自己的教学更加合理,更加精确,更富有智慧。那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让我们在细节处见精神、显功夫,打造细节的同时成就人生,成就完美。

一、关注把握规范化的细节

1、学生作业习惯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体现。通常在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时,教师更多地是重视学生作业的对与错,而对学生的作业格式和作业习惯关注得比较少。学生的作业对其个人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业书写认真的学生,做事一般也认真负责;解题前会分析题意、注意解题格式的学生,做事一般都很有条理;作业能及时检查的学生,一般来说都能经常自我反省;错题能及时订正好的学生,通常能在平时的失败中汲取教训而不犯相同的错误。所以对于学生的作业,不仅仅从知识层面上用对和错去判断,更需要从学生一生的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严格要求作业的格式。同时极力表扬那些作业习惯好的学生,在教师作解题示范时也特别注意树立榜样,形成一个良性的作业习惯氛围。有人认为这样没有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其实学生的个性不是体现在作业格式五花八门,而是体现在解题思维的发散、分析问题的独特等方面。再则,现在连作业格式这样的规矩都做不到,很难说将来步入社会能遵守法律,用道德约束自己。

2.错题的订正符号

学生的错题需要订正,对订正符号的要求本来也属作业格式,但是对作业订正符号的要求大多数教师都没有注意。通常学生对错题的处理都是大笔一挥,把错题一涂或一个大圈,这样不但作业不美观,而且习惯不好,也不利于学生对错题的特别注意。建议:对错题,要求学生在本次作业的后面写上订正二字,同时将正确的解答过程书写出来,教师及时复批。当学生作业订正后,教师批改后,再在边上记个“△”或其它符号。这样做,一来能使作业更加整洁,二来也能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而且还能让学生以后翻看作业本时对错题特别注意,加深印象,并在以后也能看清这些题是否已订正,便于复习。

3.学生上课的状态

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那么,对于学生来说,上课的状态也是同样重要的关注学生上课的状态,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关注,也是学习效果的保证。教师大多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关注到了。只是一些细微的情况往往得不到教师的注意。从学生上课的眼神、说话的语气,以及动作的力度,都能观察到学生的情绪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方面的知识和较强的洞察力。

二、挖掘资源性的细节

细节是可以挖掘的,细节的挖掘必须有教学智慧来支撑的。这就要教师敏锐发现、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抓住教育时机,深入挖掘,寓教育于无痕。关注教学细节,就是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育品质的过程。关注细节的教学,必定是成功的教学;关注细节的教师,必定是成功的教师。

1、精彩的细节,来自于对学生的倾听。

倾听就是“把感官、感情和智力综合起来,寻求其含义和理解的智力和情感的过程。”“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萌发灵感,触类旁通,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听的时候要抓住这样的几点:一听表达的大致过程,从总体上把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二是听别人解答问题的思维策略,采用的思考方法;三是听别人表达的思想有没有不严密的地方,自己准备随时进行质疑或补充。                                                                                                                                                                                                                                                                                                                   


展开全文阅读
2、精彩的细节,来自于对教材的探究。

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对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它既不是浅尝辄止的表面作秀,也不是为刻意追求精彩亮点而创设的应景之作,细节,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巧妙创设。在99年时,听了云健小学有位教师教学“循环小数”,她在课开始的时候就进行了巧妙的孕伏,他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讲了两遍后,他问学生:“这个故事你们能接下去讲吗?”“能!”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学生兴趣盎然地讲了起来:“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在这个关键时刻巧妙地发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循环”的含义。他不像有些教师不停地强调“循环”就是反复不断地重复出现,但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循环”的含义,而是用一个学生熟悉的故事来理解循环的含义。

    3、精彩的细节,来自于对情感的体验。

备课不仅要备知识,而且要备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数学教学中情感的发展主要指通过对数学的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几个方面获得发展。例如,学到圆这部分知识里,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让他们去领略圆形的美,曲线图形的美,轴对称图形的美,多视角帮助他们去理解数学、认识数学。“知之深,爱之切”,从而推动他们学习情感的发展,增强学习的理智感。

三、捕捉过程性的细节

切入课堂操作实际,使新课程教师研修进入到课堂的深层探索阶段,所有内容都是建立在对课改实验区已有实践反思的基础之上,它从理念的神坛走下来,面向具体的操作层面,在实践反思的基础之上致力于解决实际操作层面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1、值得“延伸”的环节

教学细节的处理,往往无法预设,有许多要靠教学机智,也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发现,才能抓住转瞬即逝的教学行为细节,画龙点睛,点石成金,是细节成为教学的突破点,成为学生的兴奋点,从而创造精彩互动的课堂。如:教学“升与毫升”,……生1:1毫升等于多少克?师:我举个例子,1小时等于多少米?生2:时间单位不能和长度单位相等,容积单位和质量单位也不能相等。师:你说和对,你们能理解吗?生1他茫然地点点头。如果教师在生1有的问题上作个修改,变为“1毫升(   )等于多少克?”学生就会一目了然了。对具体的物体而言,就有答案了。在根据学生的问题设计一个延伸的问题:称一称100毫升水、油等其他液体,他们的质量各是多少?这样既让学生区别两者表示物体的不同属性,又让学生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

2、值得 “延迟”的评价

我曾看到杨玉华老师的《万以内笔算退位减法》教学片段,老师问学生能否从高位减起。学生有不同的想法,这时老师并不是采取直接告知能与不能,也不是回避、堵塞、应付,甚至是置之不理的做法,而是用极大的耐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质疑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实践,去发现、经历和体验“从高位减起”的方法的可行性和局限性。教师不轻易做出评价,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采用延迟性评价。

3、值得“深思”的意外

细节虽小,却不能小看。在看似“应该”和“正常”的地方,在有意无意的忽视和漠视的地方,正存在着教师从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都应该努力去避免的非教育和反教育的现象,教学细节具有的对学生心理、行为的深刻“教育性”警示着每一个严谨的教师。听了“11——20”数的认识时,教师让学生按要求到台上说出自己的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让他们按顺序排好。让学生回到座位时,学生一拥而散。我想如果老师让学生按顺序下去,这样可以把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小养成遵守秩序的良好品行。

四、延伸问题性细节

“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这是哈佛大学师生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名言。《新课程标准》中也把“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问题意识”列为具体的目标。实际上,教师并不是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而是应该激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对此问题性的细节进行延伸。

听了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研讨课,引发了我的思考。师让学生摸一摸手中的长方体的面,你有什么感觉?学生谈了自己的感觉:有的说是滑滑的,有的说是光光的,还有的说有点热的。有些学生就附和着说真的有点烫……显然,教师让小朋友摸长方体的面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体验平面,积累直观感受,并和后面的教学(摸圆柱的曲面)形成比较,可是学生的回答偏离了教师预设的“轨道”,特别是说有点热的,那可能有的小朋友摸的时间有点长,所以有热的感觉,还引起其他孩子的附和。怎样在“摸”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时,能够让学生一下子体会“平”的和“弯曲”的面的不同?这就要在设计问题时,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意有目的性地设计问题。尽可能避免问“这个面是什么感觉?”以免学生的思考、回答出现意外的、没有方向性的活跃。也就是说,“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细化问题在语言上的表达。

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我们不必也不可能什么都去解决,只须抓住“关键性细节”去突破、生成。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给人经借鉴,我们要记录、交流教学细节,积少成多,聚少成塔,建立“细节优势”,铺就专业成长之路;我们要注入理论,搭建平台,构建团队,协力攻关,突破“细节难点”,共享教学智慧。

参考文献:

《细节决定成败》           汪中求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叶澜

《最新小学数学典型教学案例赏析》   袁中学本资料来自互联网共享文档

好资料来自互联网,一起创造,共同分享。

 
标签: 雕琢教学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把握教学细节展现精彩课堂
下一篇:镜面对称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上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新课标| 苏教版| 西师| 北师大| 青岛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学案| 说课| 实录| 案例| 反思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