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作品赏析
阅读:248
标签:
作品赏析
四年级作品赏析
《第一次抱母亲》教学赏析(网友来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杨蕸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于永正老师,说“于老师是平民,或者说是平民哲学家,甚至是禅学家,散淡、平易、简洁、随和、诙谐。他似乎有一根金手指,能在简简单单的课文里,在平平凡凡的生活里,随手找到语文教学的真金,平易之处最奇崛。”阳春三月,于老师在宜昌为我们呈现了《第一次抱母亲》的精彩课堂。在于老师的课堂,我发现了一种近乎铺张与奢侈的东西——那就是“读”!
一、读进去,山就是山
于老师常说:“语文就是语文,不需要加许多定语。我追求的是一个‘实’字。”具体到一节课上,他最关心的是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所以,在教学《第一次抱母亲》这样人文色彩极浓的课文时,他也能沉下心来,从每一个生字开始,教学生扎扎实实读书。
师:生字认识了吗?我写一个你读一个。(师转身写)你先不要读,我写完你再读。
(教师板书:“越”)越可以和哪些字组成词语?
生:翻山越岭……
师:翻山越岭,(教师将词语在黑板上补充完整)一起读。
生:(齐读)翻山越岭。
师:把每个字读实,声音不
要发飘,不要轻浮,要实在。
生:(轻轻读)翻山越岭。
师:“越”在这里当什么讲?
生:越过。
师:等于没说。
生:穿过、走过。
师:在《新华字典》里这个字有七种解释,这里是“跨”的意思。
当学生知道了“越”在这儿作“跨”讲的时候,自然就知道了“翻山越岭”的意思是翻过一道道山,跨过一道道岭了。山就是山,在语文课堂上,任何表面的热热闹闹都替代不了还原事物本质的过程,惟有读可以在学生的头脑里唤起语言文字所描绘的形象。
二、读出来,山不是山
师:德国一个作家歌德说过:会读书的人有两只眼睛,一只看到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看到文字的背后。如果用两只眼睛读书,读“重担”你决不会只看到一百多斤重担。现在用两只眼睛看,你看到了什么?
(生默读课文第四段)
师:现在你对“重担”是怎样理解的?
生:赡养老人。
生:抚养子女。
生:生活的压力。
生:母亲是家庭的顶梁柱。
师:说得多好啊!这就是“重担”的含意。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看前面的“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跨过一道道岭吗?你现在对这个词是怎么体会的?记住了,用两只眼睛读书。
生:是一个个生活中的困难。
书读到这里,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山已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山,它是“母亲为了子女、家庭和社会所走过的艰辛道路。”我豁然开朗:书要读得进去,也要读得出来。“重担”与“翻山越岭”——一个前后关联的照应,一次过去之后的回首,将“平易处的奇崛,朴素里的华章”展现得淋漓尽致,让我不得不叹服:大师就是大师!大师总能从看似平淡的课文里品出“味”来,而把引导学生品味的落脚点永远落实在读上面。“重担”的分量是学生读出来的;“翻山越岭”的艰辛是学生读出来的;语言文字的内涵与精髓也是学生读出来的。
三、读开去。山还是山
师:谁来读最后两段?
(生读最后两段,教师板书“无数次”。)
师:(生读完毕)读得真好!看黑板上(“第一次抱母亲”和“无数次”),现在只剩下课题和我刚才写的三个字。同学们,我们小的时候都被母亲无数次地抱过,我们在母亲的怀抱中长大。而我们第一次抱母亲时,却让母亲感动地流下了泪水。当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的时候,你不想对自己的母亲说一句话吗?
生:妈妈,我以后要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你。
生:妈妈,也许你很平凡,也许你不算很伟大,但我认为你是最棒的,我会为了你,为了祖国妈妈增砖添瓦。
师:(指着一名女生)我看到她流泪了。
生:(站起来,泣不成声)妈妈,你含辛茹苦,抚养我长大,妈妈,你辛苦了。我想对自己说,以后不要太任性,不再对妈妈发脾气了。
师:(激动地)知道我最想说什么?
生:(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请大家把这句名言,这句至理名言写在课本上,刻在心里。在备课的时候,我在书上还写了这样一段话,读给你们听听:这篇文章深深地感动了我,我想,我能不能感动别人呢?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的母亲虽然去世了,但我的周围还有很多别人的母亲,我要像爱我的母亲一样爱周围的老人,我要像关心我的孩子一样爱我的学生。
“无数次”与“第一次”的蒙太奇手法,是于老师的“金手指”点到的又一真金。凭借这种蒙太奇的作用,使学生产生“蓦然回首”的顿悟,产生与老师和作者情感上的共鸣,然后再通过读,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仔细听,山还是山,只是那山看在眼里,已经有了另一种内涵。
“好好学语文,语文太好了!好好读书,书越读越有味道!”课在于老师深深的感触和殷殷的期望中结束,在场的一千多人沉浸在他一步一步带着我们走进的读书境界里,像流连于一处美轮美奂的风景,久久不愿意离去……
标签:
作品赏析
四年级作品赏析
第一次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智慧是爱的杠杆 班级管理反思(三年级)
下一篇:
让课堂充盈浓浓的语文味——听特级教师吉春亚的课有感(网友来稿)(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