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试题
教案
论文
课件
语文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阅读:292
标签:
从认识新知浅议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科学性 (人教版)
凡属课程类的学科教学,特别是小学,研究和实施科学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课程知识要讲究科学性,保证所传授的知识的正确性外,更要讲究教学方法的科学性。相对而言,知识性方面具有固有的定性标准,而教学方法没有,教学方法是一种“活”的、多元的、动态性很强的教学行为。具有科学性的教学方法,犹如精准的导航仪,能忠诚地使心理意图达到最佳的现实效果。
数学学科,已被习惯称为“理科”,那是因为,数学有着特别丰富的“理”性元素。内容上有“数理”、“原理”、“定理”……,思维上有“辨理”、“疏理”、“整理”、有“理解”、“理顺”、“理清”等。由此可见,数学学科的科学含量特别高,教学方法更须科学性,对于尚属初学寡知的小学生来说就更为必要和必须了。本文从小学数学学科认识“新知”的议题发表教学方法科学性的拙见。
一、从具体课例谈起
1、有位教师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推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长方形进行比较、转换。因其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相等,所以面积相同,由此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是底×高。这个层次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尚属合理,也较顺理。但本人以为教者忽略了一个科学性原则。教者只通过一组图形的比较、比对就得出结论,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一组数据是否充分?是否存在偶然现象?如果是偶然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是否可靠、可信、符合科学精神?学生不一定认识到这层意思,可老师要认识到,并要通过教学灌输这种认知思想,以此培养学生学习、钻研、研究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对于教师来说是定论,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新知。在学生获得新知的过程中,不但要让学生懂得“新知”的内容,还要懂得“新知”是如何获得的,更要懂得怎样才能获得。以本课题而论,在“怎样才能获得”的议题中,要通过尽可能多的现象和事实说明公式的获得是有科学根据的,是正确无误的,同时要让学生直接或间接的感悟到,许多科学道理是通过发现、联系、摸索才能获得的深刻道理,并在经常的感受中学习和实践这种有益的学习品质。这样的 “获得”才有“宽广度”、才有“穿透力”,也才是“真知”。这个课题,为了避免出现偶然性的嫌疑,拿来作为对比、比对的图形应该有两组或以上。教学中,要有“举一反三”扩散性的学习要求,还要有“举三悟一”探索性的学习要求,这样的学习要求才具全面性、科学性。
2、二年级有一节《观察物体》的课,有个教学此课的老师从课的开始到课的结束,依次让学生观察杨桃、四面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体小纸盒、玩具(有娃娃,有大象,有小狗)。每一次都要求学生从正前、正后、正左、正右四个方向去观察。之后得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这样观察物体的方法是不科学的,结论也不科学。关键的问题在于,一是教学只顾及到事物的共性特征而忽视了事物的个性特征。杨桃、小纸盒、玩具等物体所体现的都是物体的共性特征,而具有个性特征的物体起码还有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如果在建立了共性特征认识的基础上加上具有个性特征的物体,学生的观察视野就豁然开阔起来,思维也就可能产生了多元性;二是教学脱离生活实际较远。观察物体的基本办法是四个方向,但在实际生活中常常无法照章办事,如观察地点常常受地形地物的限制,难于随心所欲地选定,又如要观察的物体被另类物体所遮挡,找不到既定的观察方向,还如要观察的物体是粘贴在另个物体上的,缺少既定的观察面。这些情况应融入教学中,使学生认识到观察物体的方向不是既定性,而是更具随意性和实际性的。其“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的结论也只适应于一般情况,不适应于全部(球体就有特殊性)。教学必须尽量完整的顾及到课题所涉及或涵盖的内在特性,这样的教学才能使学生获得“真知”。
二、建立与认识“新知”相适应的、必要的教学新观念
为使学生在认识“新知”的过程中获得“真知”,在教学方法上有必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这样一个重要的教学观念:每一个课的知识要求都应制定“两级”目标。一级为“基本目标”,二级为“拓展目标”。“基本目标”应以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的内容综合构成。“拓展目标”应以与课程密切相关的一些扩展性的知识以及深化思维性的要求为内容。一级目标是第一位的,二级目标是第二位的,两者互为联系,相为揉合,不是分割和断裂。在课的进行中,“基本目标”一定要完成,并要求学生牢固掌握。二级目标应以相机实施和因材施教为原则,力求“两级”目标都顺利完成。“拓展目标”要求不求划一。要让大部分学生获得见识和理解,而对另一部分学生则可另作要求,能理解的自是好事,不能达到理解的只要有所感受也好,没有感受能有感觉也不错,有的就是暂时不理解或产生困惑也不要紧,人会长大,教育会递增,学生的认识能力会不断提高,暂不理解的让其逐步理解。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有一级目标,而没有二级目标,因此,所上的课便显得干瘪、单调、平淡,不丰富、不饱满。学生老是在教材框定的“笼子里”成长,总是长不大。
当然,必须十分注意的是,两级目标的制定要牢牢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级目标要“到位”,二级目标要“适度”,进行中要“相机”和“适时”。否则,它又不是科学的教学方法了。
三、克服和避免忌讳的、非科学性的或科学性不强的教学方法
1、反科学的教学方法最忌讳。最典型的非科学性的教学方法是,教低年级学生学习加减应用题的教法:“题目中出现‘多’字时用加法,出现‘少’字时用减法”。这种教法在早些时候就被许多教师,特别是数学教师谈论过、警戒过,但时至现时,还有老师仍然这样教着。这种教学方法和类似的教学方法实质上是反科学的,在教学上是十分忌讳的。
2、超越认识规律的教法值得研究和对待。超越认识规律的教法是指基于学生对认知的基础尚未成熟、稳固的情况下就急于拓展、延伸,进行变异思维训练的现象,它常常导致学生在认知上的混乱,或产生知识上的“夹生饭”。这种现象在概念教学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因为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的语言,一种抽象的表达方式,加上又有“内涵”和“外延”之分,认知上有较明显的难度。概念教学必须稳扎稳打,应先致力于“内涵”部分、认知基础的教学,并通过强化使之被认可、被理解、被稳固,形成“板上钉钉”的成熟意识,之后再进行拓展、延伸,进行变异思维训练就顺理成章了,用俗话说是“有根才有叶,根壮叶方茂”。
展开全文阅读
3、形式与内容倒置的教学方法要克服。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加上现代教学手段的进步所提供的方便,许多教师常制作一些课件进行辅助教学。这很值得倡导,但必须遵从“形式服务于内容”、“教授为主、课件为辅”的原则。如果把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主体与辅助的关系倒置了,那就是不科学的教学方法。有一些教师忽略了这一点,挖空心思地制作和利用了大量的、精美的课件开展教学。课堂上有琳琅满目的感觉效果,给人一种很美的感受,视觉冲击力强,尽管愿望是美好的,但是,这却恰恰把内容主体削弱、冲淡了。现在有一种观点,要在数学课教学中揭示数学之美,这种观点不但良好而且非常正确,有还数学之美的面目的义举。但如果想使用较大量的、精美的课件就能达到目的的话,就有形而上学之嫌了。揭示数学之美在于数学本身,通过辅助手段加于烘托也有必要,但如果走向“人为美化”的行为就不可取。从数学本身蓄含的美的本质去揭示其美为主的做法才是“正道”。数学中的图形、线条、角等都具有美的元素,实验、操作也具有动态美,就是联系、推导、判断等思维形式,也蕴含着丰富的美学韵味。教者应从这些领域去挖揭,加上必要的辅助就可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
4、作秀的教学方法不可取。有一些老师喜欢“运动式”教学,明明不是很简单的、需要一定时间的思考的答案也要求全班学生齐答,声音大,有轰动效应,但没有实际效果。这可视为作秀教学,断不可取。集体讨论(合作学习)也常有作秀现象,从内容上、目的上、意义上没有必要组织集体讨论的,有的老师也组织了集体讨论,以此表示注重合作学习。这也是一种作秀教学,同样不可取。
以上拙见也许有许多不足,敬请专家们、同仁们教导、指正!
标签:
从认识新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学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下一篇:
数学教学中应加强直觉思维的训练 (人教版)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
新课标
|
苏教版
|
西师
|
北师大
|
青岛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学案
|
说课
|
实录
|
案例
|
反思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