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
阅读:1530  
标签: 二年级
读《班主任杂志》有感 班级工作日记(二年级上册)
    从去年开学以来,学校领导就为我们班主任订阅了每月一期的《班主任》杂志,虽然不是每本都能一字一句的去品读,但也从这些书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比如这些本书中讲了班主任的重要性,班主任在学生中所起的作用,而且作为班主任怎么来正确认识小学生,以及班主任在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中怎样引导和带领学生等等。

首先,所谓班主任,就是班级教育的主任教师或主要教师,是负责组织、教育、管理班级学生,引导、帮助、促进班级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责任人。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关怀、接纳和尊重。书中讲到爱心是评价的前提。人们都说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花朵是要阳光和雨露养育的。对学生来说,老师就是他们的阳光和雨露,带领他们走向未来和希望。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爱是信任,爱是尊重,爱是鞭策,爱是投入,爱是力量。爱本身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不论你是否有明确的承诺,都会像春风一样潜入人的心田。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如果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之池。在学校的这一个多月,我发现小学生是要老师多哄哄的,特别是像我上二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的性格还没有定型,大多数都是很单纯很天真的,有些想法还很奇特,但是不论是调皮的,还是内向或者的活泼的,他们都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希望老师能注意到他们,这跟我们大人一样,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成为集体的焦点,所以对学生来说,老师千万不能吝啬自己对学生的表扬,只要把“甜言蜜语”用恰当了,那么老师在学生中肯定很受欢迎。

在《班主任》这本书中,我还了解到,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活动或班级建设时,要会用正确的方法来和学生相互合作,如果只是班主任一手包办了,不仅累坏了自己,而且限制了学生的发展空间,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削弱了学生对班主任的那份应有的尊重与信赖。

第一,少一些包办,多一些自主。学生从小学到中学,正是自主意识逐步形成和巩固的阶段,现在的小学生见多识广,绝大部分学生有独立处理安排自己班级的强烈愿望,有展示个人才华的积极心态。若学生的这种当家作主的愿望不能实现,必然使他们的热情降低,信心倍减,内心形成强烈的冲突,并会以沉默、消极对待,故意违抗等各种方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班级管理秩序混乱。斯宾塞在《教育论》中说:“记住你管教的对象应该是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班主任只有在班级管理中少一些包办,多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班级管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少一些压制,多一些民主。在班级管理中,越是压制学生,只能越是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最终效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们不应该压制学生,而应该通过民主的方式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积极参加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不能一味地把学生限定在一个小圈子内,使他们无法去吸收新鲜的空气,无法安排自己,无法表达自己的思想。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使不同个性、爱好、特长的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人尽其能、人尽其责。这样班集体的教育力量更大。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集体所做到的一切。”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繁杂的,纵使班主任老师有九头六臂也很难面面俱到。

第三,少一些否定,多一些肯定。虽然说当代小学生自主意识,民主意识增强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就可放松对学生的管理要求,可以不去关注学生的心灵体验,不去洞察学生每一处细微的变化。只有多肯定、少否定学生的自主意识、民主意识、自主能力、民主能力的火花才能被激发。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也暴露出来。比如三分钟热情、意志不坚强、遇到挫折就灰心,稍不如意就感情用事等等。作为班主任,每天都会遇到形形色色与此类似的事情。班主任除了要悉心洞察这一切,更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关爱、多一些宽容、多一些肯定。千万不能以成人的要求、僵硬的教条衡量每一个学生,更不能讽刺挖苦学生、否定学生的努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班主任期待的目光、赞许的神情、关心的诱导,一定能撞击学生的心录,激发学生继续前进的信心。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饥笑里有爱迪生。他在教育实践中也有4块糖果奖励有勇气承认错误学生的范例。在我班上,曾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相信也一定能给大家带去一定的启发。

在以后的教学生活中,我要努力遵循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的一句话:“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处罚更强烈。”教师工作意味着奉献,班主任工作更应提倡这种奉献精神。可能班主任工作本身就是奉献和付出。但这种奉献和付出所创造的价值,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这一份付出,换来的将是许多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时这一付出可能将改变学生一生的命运。以上是我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点认识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标签: 二年级 读《班主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巧用对比、资料,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孙中山破陋习》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
下一篇:读《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的一点收获 教师随笔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