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6136  
标签:教学设计 第9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9册教学设计
人教五年级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5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学生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    )的小草(    )的柳树,远处(    )的树林(   )高山.(学生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

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我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

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

……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乐调情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展开全文阅读
  2.听!来自远离家乡游子们的声声呐喊.故乡的云总是那样的白,故乡的人总是无比的亲!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满溢的情怀呢?

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惆怅、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

挂念.

    1◆.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1.王安石见明月而惆怅,张籍见秋风而感慨.那么,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将情巧妙的藏与诗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吗?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

  1.学生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我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我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我们一起再来背

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学生练写.

6  梅  花  魂

学习目标

1.认识“魂、幽”等12个生字,会写“魂,缕”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幽芳、漂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的思乡之情.

3.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梅花的资料.了解梅花的特点.

2.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揭题

    1.(教师板书“梅花”二字.)你见过梅花吗?你知道梅花的品格吗?    学生相互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

    2.(教师板书“魂”字.)查字典说说“魂”字的意思.

    3.揭题释题.

    a.读课题,你的心中有疑问吗?

    b.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

    教师过渡语:是啊,梅花只不过是一种植物,它何来之魂?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课文,解答心中的困惑.

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2.小组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交流自读生字新词的效果.

  3.全班交流,指名分段读.

  4.用较快的速度再次阅读全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几件事?(五件事:a.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b.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竞大发脾气.c.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d.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e.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梅花的手绢送给“我”.)

合作交流

    1.讨论交流:比较课文中首尾两段,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自然段作者由梅花想到了外祖父,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由梅花图想到了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在写法上这是首尾呼应.)

    2.过渡:是啊,看到梅花,看到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会让作者忆起已葬身异国的外祖父,外祖父留下的一方梅花图与手绢,让作者永远感受到外祖父那颗眷恋祖国的心.让我们和作者一起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外祖父,去感受一下吧!

    3.分小组学习课文,画出令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

    4.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听写词语

    (“词语盘点”中“读读写写”里的词语.)

读“三哭”.感悟真情

    1.读课文,画出有关描写外祖父哭了的语句,读一读,共有几处?(共有三处:教我读诗词时;得知不能回国时;送“我们”上船时.)

    2.学生听录音跟读第2自然段,交流体会外祖父第一次哭时的情感.

    a.了解外祖父教我吟诵的三句诗的出处,读懂它们的意思.

    b.体会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的用意所在.(这三句诗都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外祖父教“我”的目的在于借诗句表达他对家乡的思念.)

    c.说说“外祖父哭了”的原因.(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他思乡的情感,教“我”读着诗句,他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3.探究外祖父的第二次落泪,体会他无法回到家乡的伤感.

    a.教师朗读这部分内容,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你看见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b.你能理解这位老人此刻的心情吗?

    久居异乡的外祖父日夜思念着自己的家乡,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回到故里,于是他将这种思乡之情寄托在某种事物之上,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1)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珍爱?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读出体会和感受.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出示一个句子进行比较:“书房里那一幅墨梅画,他很爱惜.”

  ◆说说这两个句子的异同,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从外祖父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外祖父的动作中你看出了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2)品读外祖父送画时的话,体会老人对梅花别样的情感.


展开余文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最多?

  ◆再读一读这句话,说说有怎样的感受?

  ◆此刻,在你的心目中,梅花具有怎样品格呢?用外祖父的话来回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他们”是指谁?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梅花”?

  ◆你知道中华民族有哪些有气节的人物?学生交流之后指导朗读.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怎样理解外祖父的这句话?   

  ◆在外祖父的眼里,梅花代表着什么?(外祖父把梅花看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千千万万华夏子孙的“魂”.他珍爱梅花,赞美梅花,实则是在表现他那颗拳拳爱国之心.)

  ◆美读升华:你能似外祖父般把他的这番话读出来吗?

    4.在何情况下,外祖父第三次掉泪?读一读,深人体会外祖父的思想感情.

    a.哪个词使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哭”?(泪眼朦胧.)

    b.外祖父把珍爱的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是不是不再思念家乡了?你如何理解外祖父的这一举动?

品语句,升华情感

    1.从外祖父的一言一行中,我们不仅深深体会到了他对梅花的爱,对具有梅花秉性的中华儿女的爱,更体会到了他的爱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爱,是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说的话和外祖父为作者送行的有关语句.

    2.面对这样一位身居异乡的老人,我们的心中能不对他产生敬意吗?让我们饱含敬意朗读课文中首尾两段.

归整体,理清层次

1.读到这里,你发现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联系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2.尝试分段,说说每部分的意思.

重积累,延伸拓展

    1.把文中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的旅人、游子产生了无尽的思念与眷恋;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3.学生吟诵熟知的有关诗篇.

7桂  花  雨

学习目标

1.学会“箩、杭”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边读边体会作者通过景物表达的思想感情.

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1.按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查找有关桂花的资料.

3.准备“摇花乐”的课件.

教学过程

自读提示明要求

    ◆师生谈话:说说在儿时曾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

    ◆教师导语:童年曾发生过的趣事令我们难忘,只要一想起它,我们仍会感受到一种快乐.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的作者就用手中的笔把童年趣事记录了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共同感受作者表达的情感.(板书课题:桂花雨)

    ◆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桂花的资料后,针对课题说说想了解哪些内容.

 初读课文知大意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伙伴之间互相读课文,纠正字音,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全班交流: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N品读语句悟情感

  ◆读课文,看“摇花乐”的挂图,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画下来.

  a.“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c.“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分小组读所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语句所描绘的情景,再说一说此刻在脑海中出现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从画面中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朗读“摇花乐”这一段.)

    ◆教师导语:多么令人难忘的摇花乐,它同样也把童年的快乐带给了我们.然而,作者

仅仅为了写摇落的阵阵桂花雨吗?联系上下文,读读有关语句,再说说你的感受.

    a.“我喜欢的是桂花.”

    b.“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c.“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d.“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学生边读有关语句,边谈自己的体会.教师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这几句话,联系上下文,如与“梅花、梅树”的对比,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怀念.

    ◆体会母亲对故乡的怀念.

    a.找出有关描写母亲的语句.

    b.读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说说自己的感受.

    试着用“这里的——再——,也比不上——”这样的句式说说母亲还可能会说些

什么.

    c.与同学交流:母亲的话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听着母亲的话,“我”不禁又想起了“摇花乐”,你能通过朗读向同学们表达出“我”的思乡之情吗?(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难忘童年的画面,难忘母亲的话语,更难忘故乡的桂花,读读课文中的语句,想一想,课文中是否还有让你回味无穷的句子?找出来并有感情地读一读,再交流为什么要这样读.

积累语言求发展

  ◆读了这篇课文,你的内心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呢?

  ◆在课外阅读中,在你的生活实际中,你有没有感受到人们对家乡的怀念呢?说一说.

  ◆把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

8小桥流水人家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

4.欣赏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

课前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查字典理解.

2.学生搜集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

3.老师准备古诗文《天净沙》.

教学过程

读诗,了解课题出处

  ◆谈话:(板书课题:小桥流水人家)读一读课题,说一说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法?(或想说点什么?)

  ◆出示古诗文《天净沙》,全班齐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读过这首诗的同学试着说说对这首诗的理解.

  ◆导题:这篇以古诗句为题的文章写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翻开书读一读.

 初读,把握课文主旨

  ◆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出作者怎样的

情感?

  ◆同伴互助:同桌轮读课文,相互正音,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全班交流:

  a.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课文表达的情感.

交流.探究表达方式

  ◆默读课文,想象文章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乡之情的,边读边在句段旁作批注.

  ◆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探究学习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中心发言人汇报探究学习中的发现和体会.

    ◆根据学生发言,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a.“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歌唱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运用拟人的手法,描绘溪边飘动的柳枝、小鸟的叫声、溪水流动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景物的喜爱与赞美.)

    b.“一条小小的木桥,横跨在溪上.我喜欢过桥,更高兴把采来的野花丢在桥下,让流水把它们送到远方.”(先写了桥的样子,再描绘在小桥上丢花的情景,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享受,令人神往.)

    c.“我家只有几间矮小的平房,我出生的那间卧室,光线很暗,地面潮湿……那是一座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东南两面大窗的漂亮房子.”(用对比的方法写出了农家卧室与书房的不同特点,让人感到家的亲切,引发美好回忆.)

    d.“大家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守望相助’的太平生活.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用三个成语概括了农村人家日常生活的特点,“深深地印在’’表达了作者对它的留恋和热爱.)

 赏读,积累优美句段

  ◆配乐朗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优美的乡村画卷,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读几遍,熟读成诵.

  ◆摘抄课文中生动优美的语句.

  ◆拓展:你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诗句?读一读,说一说.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展开余文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黧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  习作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赏评.

回顾•拓展二

学习目标

◆回顾本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用心体会课文作者是怎样用具体的景物或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

◆拓展学生视野,引领学生积累有关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佳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明确内容

    ◆“望着云彩,思念故乡.思念故乡,望着云彩”这诗句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

    ◆这思乡情是人世间一种美好的情感,本组课文表达的都是思乡之情.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收获了什么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板书课题:回顾•拓展),赏读片段.感悟乡情

    ◆读着一篇篇思乡的课文,一些感人的描写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下面这些内容还记得吗?出示相关语句.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夏天,凉爽的清风从南窗里吹进来,太舒服了!更美的是,我由东窗可以望到那条小溪和小桥,还有那几株依依多情的杨柳.”

    ◆这些语句出自哪些课文?从这些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写具体的事表达外祖父的思乡之情;通过写景物抒发怀念故乡之情.)

    过渡:课文中这样的描写还有哪些呢?本组的几篇课文是通过哪些人、事、景、物来表达思乡之情的?

互相交流,各抒己见

    ◆回顾课文内容,找出作者或写事或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内容读一读,边读边批注.

    ◆你找到了哪些这样的描写?小组里互相交流,畅所欲言.    

    ◆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

    a.课文中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b.课文中通过写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语句.

    ◆小结:表达思乡之情不是空泛地抒情,应通过描写具体的事物或景物来体现.作家的作品是这样,我们的习作也要这样.

    ◆平时我们的习作是怎样表达感情的?(结合本次习作中的典型例子进行交流.)

诗文链接,内化积累

    ◆回顾课文的学习,通过充分交流,我们收获了很多,不仅明白了抒情要用具体的事物

或景物来表达,还积累了不少感人的片段.谁能背诵一两段?

    ◆表达思乡情的诗文还有很多很多,读一读下面的诗句(日积月累中的),你能把它们印在脑海里吗?练习背诵.(个人背,同桌背.)

    ◆你还读到过这样的诗文吗?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指名读背.)

趣味语文.激发兴趣

  ◆学生自读“推敲的来历”一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同桌互读,纠正字音;小组互问,解决不懂的问题.

  ◆全班交流对“推敲”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对语言文字进行推敲的实例.

 
标签:教学设计 第9册教学设计 人教版第9册教学设计 人教五年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下一篇:人教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