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案教学设计
阅读:654  
标签:教学设计 第11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11册教学设计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墨竹图题诗

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下,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使,

一枝一叶总关情。

大意:在房間里聽著沙沙的竹葉聲,好像是民間人民的生活困苦潦倒的呜咽之声。只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这两句诗表面上是写竹子的,意思是: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人物小传

郑燮(1693-1765年),清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出身贫苦,深知民间疾苦,曾发出“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的大胆议论。乾隆年间中进士,曾官山东潍县知县,为官清廉,有政声,因性情耿直,屡屡得罪豪绅,终遭罢官。寓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他的诗作没有沾染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而是真挚素朴由心而发。

他写有很多关心民生疾苦、痛斥贪官污吏的诗作,如《悍吏》、《私刑恶》、《逃荒行》等。他推崇杜甫爱国爱民的思想。他的散文创作也是独具一格。他反对模拟古人,强调作文须直达肺腑,“作文必欲法前古,婢学夫人徒自苦”。他的创作与主张在各种学说盛行的清代文坛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体现了诗人不随流俗的高尚品格。

《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2.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

   4.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法: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深受文人墨客的推崇,有古诗云“诗堪入画方称妙,画可融诗乃为奇”。纵观历代文坛,诗书画三绝的名家,层出不穷。而图题诗则是诗坛画苑中一朵绚丽的花朵。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跟老师一起学

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衙(yá) 斋(zhāi) 燮(xiè) 号(háo)寒

放赈(zhèn) 救济(jì) 遂(suì)

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

劳顿:劳累。

夜不能寐:晚上睡不着觉。寐:睡觉。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救济灾民。

岿然不动:屹立着、不动摇。岿然: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理解古诗大意:

1、作者简介:

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2、题目意思: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墨竹图题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

3、本诗含义:

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第一句“衙斋卧听潇潇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潇潇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

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4、1句与2句之间的关系:

第1句是实写,作者听到了竹子潇潇作响。第2句是虚写,是作者自己的联想。第1句的实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有这样的声音才有了作者这样的联想。这样的声音可能谁都能听见,可是也只有那些关心百姓疾苦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联想。这是又一次对中心的强化。


展开全文阅读
5、我们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

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

6、回顾反思:竹象征了“有气节”,象征诗人“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四、合作学习:

   1、引导学生阅读“诗画赏析”第二段。

     (明确:郑板桥这首诗的背景、原因和被罢官的结局,说明他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好官。)

   2、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五、合作探究:

   1.请学生说出自己最喜爱的诗句,并说明理由。

   2.本诗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第1句是实写、第2句是虚写,第1句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

   3.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

 六、回顾反思:竹的象征了“有气节,象征诗人“任而东南西北风”的气概。

 七、拓展训练:

   1、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竹的诗句,绘画作品。

   2、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赞美竹。

  教后记:

  板书设计:

        竹  人

        干: 细中有强 特立独行

        叶: 青翠欲滴 爱民如子

           傲然树立

标签:教学设计 第11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第11册教学设计 墨竹图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音像素材 教学视频 备课参考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墨竹图题诗》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下一篇:《雨来没有死》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