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1737  
标签:教学论文
一声不经意的叹息——课堂教学中落实情感与态度维度的思考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实验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其中,情感、态度被列为课堂教学要落实的三个维度之一。新课标提倡让学生在学习中感知、感悟。怎样才能较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一维度呢?一节语文课上的一段意外的小插曲引起了我的思考。 

那是一节古诗教学课,学习《静夜思》,这是许多未上学的孩子都能流利背诵的一首诗。所以当我一说今天要学这首诗时,学生就争先恐后、七嘴八舌地背了起来,那得意的神色好像在告诉老师:您瞧,我们早就会背这首诗了。望着孩子们兴奋的笑脸,我想:固然背得跟顺口溜似的,但孩子们能正确理解诗意,体会到诗人的思乡愁绪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低年级语文教学是不便逐字逐句分析解释的,怎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读懂这首诗呢?于是,我简单介绍了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身世,用联系生活实际及对比的方法,让孩子们知道了当时交通的不便及诗人离家之远,归乡之难,以及孤身一人,流落在外,事事不顺以至深夜难眠的情形。 

教室里渐渐静了下来,孩子们瞪着大眼睛认真地听着。在范读指导时,我打开了录音机,和着轻柔的《月光曲》的音乐,自己也不禁被这音乐和这言简意赅的诗句感染了。当读完最后一个“乡” 字时,不觉微微地摇了摇头,轻轻地叹了口气。孩子们也好像听懂了什么,当我请一个学生试着朗读时,刚才那顺口溜似的读法没有了。虽然声音有些稚嫩,朗读技巧还需指导,但我分明听得出,学生这次朗读已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与体会。而且当她读完最后一个“乡”字时,也轻轻地摇了摇头,还发出了一声长长的叹息,这可是我始料未及的! 

最后全班同学一起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当读完最后一个“乡”字时,我又听到了一片轻柔的,充满了同情的叹息声。从学生出色的朗读中,从那一片轻轻的叹息中,我感到了欣喜和欣慰。因为他们不仅读懂了这首诗,还懂得了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懂得了同情他人和设身处地想他人所想…… 

这一段小插曲,给了我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感知与感悟方面的一些启示。 

第一,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也指出:在让学生感受形象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是非常重要的外部条件。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要想感动自己,教师就必须要深入研读教材,了解课文内容及相关知识,找准情感态度渗透的突破口,并在教学中以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 

第二,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多些感性的、直观的讲解,少一些理性的分析与灌输。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挥听觉、视觉、触觉甚至味觉的作用,设计一些指导观察、想像的训练,如在上《雪孩子》一课时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为故事加上一个美好的结尾;根据教学需要组织适当的活动,如学习《村居》这首诗时,可以开展放风筝或设计风筝图案造型的活动,让孩子感受到风筝给人带来的欢乐,学习《胖乎乎的小手》时,可设计开展“我有一双巧巧手” 的活动,让孩子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喜悦,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对比的方法,假设的方法来指导学生理解与朗读。除了上文所举的例子之外,如假设我就是文中的某某人物,我会怎样想、怎样说.就能比较接近地,将心比心地体会到人物的思想感情了。 

第四,在教学中,有时教师还要根据课文内容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不少情深意远的动人篇章,但有的课文涉及学生平时所不熟悉的生活,因而影响了他们对内容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可作一些相关背景与知识的介绍,如上文中提到的对诗人李白生活背景及身世的介绍,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离不开师生感情与态度的交流,在理解与积累知识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感情与态度的交流,只有不断探索与实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成为科学的、人文的教育,成为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有效的教育,成为真正成功的教育! 

(广西南宁市燕子岭小学  翁峻峰)

                                        人教网
标签:教学论文 一声不经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浅谈语文课外作业的设计
下一篇:创造性作业初探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