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设计教案
阅读:754  
标签:教案 第9册教案 北师大版第9册教案
第六课时通分(练习)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

课本练习十二第8-11题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掌握分数基本性质在通分中的运用,能熟练而灵活地运用通分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重难点:

       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学生自由练习互相说一个分数,再通分。

      学生汇报  纠错

二、集中练习

       1、教师出示: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可以安排为擂台赛)

    a、  21/21和31/26              5/7和4/5

    b、  8/9和4/7                      1/3和4/9

     请同学评讲

     2、课本练习68页第九题  把下面分数填入合适的圈内

     比1/2大的分数有:

     比1/2小的分数有:

     师生讨论:怎样快速的分类?

    自由说一个比 1/2的分数。并说出理由。

三、拓展练习

       小明:我10步走了6米,   小红:我7步走了4米。问:谁的平均步长长一些?小组讨论,明确解题步骤。

四、课堂总结

第七单元   统 计

第一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

    P74-75复式折线统计图例题 ,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的过程,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看懂复式折线统计图所表示的信息,能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复式折线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比较和判断、推理,进一步增强统计观念,提高统计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形成初步的统计意识,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会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回忆铺垫

    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条形统计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如果把这两张统计图合并成一张,那是怎样的呢?

    2、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对两个城市的降水量进行比较。说说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我们还学过什么统计图呢?   揭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折线统计图。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折线统计图。(板书:折线统计图)

二、学习例题

    1、分别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单式折线统计图。提问:根据第一幅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图中折线的整体形态,说说青岛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吗?

    根据第二幅统计图,你又能知道些什么?指名口答。

    如果要比较这两个城市2003年哪个月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的降水量相差最多,你打算怎么办?  

    引导:以前我们曾经学习过复式条形统计图,那么这两幅统计图是不是也能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呢?   

    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这两幅统计图确实可以合在一起而成为复式折线统计图。(在板书的“折线统计图”前添上“复式”,完成课题书)  

    3.出示表示青岛市和昆明市2003年各月降水量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问:你能看懂这幅统计图吗?表示青岛市、昆明市各月降水量的分别是哪条折线?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明确图例表示的意思  

    启发:从这幅统计图上,你能很快看出这两个城市哪个月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降水量相差最多吗?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表示七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小,说明了什么?表示四月份降水量的两个点距离最大,又说明了什么?指出: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而且便于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

    进一步讨论: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引导学生分别从每个城市各月降水量的变化情况以及两个城市全年降水情况的共同点和差异等方面进行观察、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

    1.学生分别看图,并根据图下的问题在小组里交流。   

    2.组织全班交流。

   (二)、完成练习十三的第1题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画出表示两组数据的折线。

    展示学生的作业,引导互相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再让学生根据交流的情况,进一步修改或完善所画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看图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展开全文阅读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和本领?有哪些收获?

    你认为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根据要求完成复式折线统计图时要注意些什么?

第二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练习)

教学内容:

    P77--79统计练习十三2-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识图和用图的能力,感受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使学生在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感受统计方法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价值,增强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会利用统计图里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谁来说说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复式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综合练习

    1、出示P77第2题

   (1)学生看图后独立思考:1999年哪种电话的用户多?2003呢?  

   (2)哪种电话用户的增长速度快一些?你是怎么判断的?(从折线的走势上来判断;计算每种电话用户2004年与1999年的差,进一步检验作出的判断是否正确)

   (3)看这这张统计图,你还想到什么?学生交流。

    2、我国的经济在持续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出示第3题。

   (1)这张图统计的是什么?

   (2)拥有电话的家庭户数哪两年增长幅度最快?计算机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让学生说说自己判断的方法。

   (3)从上面的统计数据中,你还能想到什么?

三、联系生活应用统计知识

    1、完成P78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图的横轴和纵轴,学生独立完成后和同学交流。(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水仙花根的生长速度要快一些。而芽的生长速度之所以比根慢,主要是因为开始发芽的时间比较晚。但从第8天起芽的生长速度就和根大体上是相当的)我们在农学院里也有自己的盆栽植物,请你也来做个小科学家,坚持观察一种植物,并做好记载。

    2、完成P78第5题逐题讨论交流,注意引导学生比较两条折线中相应点的关系进行判断。

    3、独立完成P79第6题,

   (1)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图例

   (2)交流,互相评价,进一步掌握绘制的方法和技巧。

   (3)讨论交流问题。结合“为什么气温变化正好相反?”一道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交流说说理由。

四、全课总结

    1、引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小结所学的知识。

    2、完成练习册上相关习题。

球的反弹高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第72—7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的有关知识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与他人合作完成实践活动,增强合作意识。

    3、让学生体验活动的愉悦,培养良好的学习情感。

教学准备:

    篮球、足球、排球各4个,四把米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谈话:体育课上同学们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知识来球,有兴趣吗?

二、引导探究

    1、提问:这些球从高处落地后会怎样呢?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会不会超过下落高度?(板书:反弹高度 下落高度)

    2、教师动作示范,学生观察球下落过程,提问:你想到了什么问题?

    预设问题: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弹性一样吗?不同球的反弹高度一样吗,弹性一样吗?

三、带着问题实验操作

    1、学习书上示意图,指名说说实验步骤以及注意点。

    集体交流并板书:定(下落高度):100厘米、150厘米、180厘米。

落:注意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观察,记号,量一量:注意,取整厘米数。

    计算并小组讨论。

    2、组员分工: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3、实验操作。

    4、计算。

    5、小组讨论。(提示:把表示两者关系的分数化成小数比比看)

    小结:同一种球从不同的高度下落,它的反弹高度是不一样的,但表示同一种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是一样的,也就是弹性是一样的。

四、第二次合作实验

    1、学生再次合作作实验。

    2、计算结果

    3、讨论

    4、集体讨论后小结:

    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一般是不同的,同时表示相应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自然也就不同。

五、你知道吗?

    1、自主阅读。

    2、指名说说引起球的反弹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3、算一算比赛用的篮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六、总结:

谈谈你这一节课的收获。

 
标签:教案 第9册教案 北师大版第9册教案 第六课时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第八单元分数加、减法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第九册)
下一篇: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第九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新课标| 苏教版| 西师| 北师大| 青岛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学案| 说课| 实录| 案例| 反思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