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设计教案
阅读:1341  
标签:教案 第5册教案 青岛版第5册教案
三、热闹的民俗节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上册)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18

教学目标:

1、巩固一位数除两位数、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解决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流程:

1、练习第5题,学生独立做,然后说一说计算方法。

2、6题,学生独立做,交流是怎么做的。

3、7、8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P19――P20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逐步养成验算的习惯。

    3、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活动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课本情境图]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看“平均每小时裁19只风筝面,对吗?”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结合大量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对称轴。

2、在探索活动中,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 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材解读

对称是自然界中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周围的生活中,具有对称性质的物体有许许多多,学生对对称现象并不陌生。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境和事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充分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本单元的编写特点:

1、选取的视角新颖现实,我国的民风、民俗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素材呈现的是同学们欣赏、交流在民俗语节庆祝活动上拍的各种照片的情景,照片内容丰富,既包括民间建筑,又包括荷包、风筝、剪纸等民间艺术品,新颖而现实的素材有得于吸引学生学习。

2、提倡观察志操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学习知识。本单元的编写突出了观察与操作的学习方式,教材着力引导学生独立观察,积极交流,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认识对称现象。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做一做、找一找等到活动,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三、单元教学建议

1、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以现实生活的素材来初步学习对称知识。

2、突出实践,加强操作。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折一折等到实践活动,进一步体验对称现象,了解其特性。

3、评价时,注重考察学生对对称特点的理解,对于画出给定图形的另一半,不要提出过高要求。

4、本单元建议课时数:2课时

 

 

 

 

 

 

第1课时

课题:民俗节见闻

教学内容:课本28---3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2、在大量具体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培养与同伴互动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师:你参加过民俗语节活动吗?民俗节活动都有什么?老师带小朋友们去逛逛民俗节盛会,你们喜欢吗?

2、(出示课件,伴随极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出示课本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后观察画面,感受美丽的对称现象。

学生可能会发现和提出这样的问题:风筝两边的形状是一样的吗?京剧脸谱沿中线对折,两边会重合吗?

活动二:

教师结合情境图中的素材讲述这些都是对称现象。启动新的问题进行拓展。

(学生回到情境图中结合刚才的发现,从对称的角度再次观察体验。)

1、师: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一些对称现象?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找出对称现象。

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在小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3、师:哪个小组可以交流一下?

活动三、折纸船

1、  师:小朋友们在民俗节中已经认识、了解的对称图形,下面咱们就动手折一折吧。咱们打开课本第29页,根据书上的提示动手做一个纸船。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2题。)

2、师:谁愿意把你折的纸船展示给大家看。

(学生的作品用投影进行展示)

活动四,做一做对称动作

1、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副画呢?大家想不想看?课件出示课本自主练习第5题。

(学生观察画面,对整幅图在一个整体的了解)

2、说一说哪些动作是对称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可在小组内交流。)

3、请你和同伴一起做一个对称的动作。

(学生任意做对称动作造型,请同学到讲台表演)

活动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活动六。

你能收集有关对称的资料吗?

 

 

 

 

 

第2课时

课题:精彩的杂技



展开全文阅读教学内容:课本第31---3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结合大量事例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和对称。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2、在探索活动中,会画对称轴,能画出简单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初步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的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初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师:你观看过杂技表演吗?杂技表演都有什么项目?老师带小朋友们去看看杂技表演,你们喜欢吗?

2、(出示课件,伴随极富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出示课本情境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后观察画面,感受美丽的对称现象。

学生可能会发现和提出这样的问题:杂技表演时整体动作是对称的吗?下面三组图形是怎么来的?这三幅图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

教师结合情境图中的素材讲述这些都是对称现象。启动新的问题进行拓展。

师:下面这三幅图是把表演杂技的动作画简笔画的形式,我们来再来观察这三幅图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到情境图中结合刚才的发现,从对称的角度再次观察体验并交流各自的想法)

教师总结: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如果沿一条线对折,两边会完全重合,这条折线就叫对称轴。

活动三、

1、师: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一些这样的对称现象?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思考,找出对称现象。

2、师:同学们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吗?

(在小组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3、:哪个小组可以交流一下?

活动四、

1、  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解的轴对称图形,下面咱们就找一找对称的图形吧。咱们打开课本第32页,根据书上的提示做第一流题。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自主练习第3题。)

师:谁愿意把你的展示给大家看。

2、大家能不能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呢?看一看谁的手儿巧?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分工完成)

(请同学到讲台展示自己的作品)

3、师:看课本第6题的图,这幅图有什么特点?你在生活中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吗?

4、你能根据第7题的画编一个童话故事讲给小组内的人听?

 

活动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活动六。

研究第8、9题。

 
标签:教案 第5册教案 青岛版第5册教案 三、热闹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二、风筝厂见闻---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第五册)
下一篇:四、采访果蔬会——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二)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第五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新课标| 苏教版| 西师| 北师大| 青岛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学案| 说课| 实录| 案例| 反思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