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设计教案
阅读:909  
标签:教案 第6册教案 青岛版第6册教案
五、走进天文馆——年、月、日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下册)
 

泰安市教研室     李万江

一、教学内容及教材地位

有关时间单位和计时法的教学,从一年级就开始了。

册数 教  学  内  容

一下 认识整时、半时、快几时和几时刚过。

二下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简单的时间计算,会看钟表,正确说出钟面上指示的时刻。

三下 了解24时计时法,进行两种计时法的相互改写,计算经过的时间;年、月、日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联系,平年和闰年。

     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已认识了钟表,学习了时、分、秒,知道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本单元继续学习年、月、日,他们就基本掌握了常用的时间单位。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有利于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简单时间计算。

2、借助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3、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等探索过程,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同时,受到科普教育。

4、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素养。

三、教材编写的特点

1、素材的选取现实、新颖而富有吸引力。

“参观天文馆”和“奥妙星空”素材的选取,对于学生来说充满了新奇,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愿望。教材从情境创设到数据的提供都是现实的、科学的。通过真实的素材,引导学生解决现实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2、教材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编写,结构上有变化。

原人教社修订版教材是先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再学习24时计时法。而本单元的素材决定了学生先来到天文馆门前,然后走进天文馆。学生在门前先看到开、闭馆时间及放映厅放映的内容和时间,进馆之后再看到天体运行的内容,所以教材在编写的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即先学习24时计时法,再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这种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编排知识的做法,是教材的一个新变化。

四、信息窗解读

1、信息窗1的解读

本单元设计了2个信息窗

(1)本情境图呈现的是三位同学来到壮观漂亮的天文馆前的情景,呈现的信息是售票处天文馆的开馆时间,还有一张今日放映科教片的海报。

(2)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第一个红点:15:00是几时?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互相转化。

教学时:

●要注意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多给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时间和机会。

●要充分运用教材中提供的信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24时计时法。

●加强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的比较与转化的练习。

●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哪里用到24时计时法。(量要大、时间要充分)

●总结:为了计时方便,可以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小博士的话)

第二个红点:天文馆一天的开馆时间有多长?计算经过的时间。

教学时: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再引导学生相互交流。

●学生的方法可能有:

  画线段图    拨钟表   数一数    算一算

不管学生用哪种方法,只要能推算出天文馆开放的时间,教师都要肯定,最后通过交流完善自己的推算方法(我赞成用列竖式的方法)。

(3)自主练习

第2题,通过同伴的互动,巩固24时计时法。此题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第4——7题都是结合实际进行有关时间计算的题目。

第4题第(3)问,要先将下午4:50改为24时计时法后再进行计算。

完成第5题时,教师应简单介绍由于地球的自转各国出现时差的知识,然后让学生完成题中的对照表,找一找时间的变化规律,再进行独立解答。还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他国家与北京时间的对照。如:

北京 莫斯科 伦敦

12:00 8:00 4:00

第6题,求两港之间的距离,用速度×时间=路程,时间是从上午7时30分到下午2时30分经过了7小时。这里的难点是求船航行的时间。

第7题,可引导学生分段计算时间。如:火车从22:45到次日6:37的全程运行的时间,可以分两段来计算,从22:45到24:00(0:00)经过了1小时15分,从0:00到6:37经过了6小时37分,1小时15分+6小时37分=7小时52分。

2、信息窗2的解读

(1)本情境图呈现的是同学们进入天文馆内所见到的九大行星及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图。标注了太阳系各行星公转一周的时间和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2)例题的设置与功能

第一个红点:一年有多长?认识 “年”

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对一年有多长的理解。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365天,一年有52个星期,一年有两个学期,一年有四季……通过一年有365天和366天的不同情况引出对“平年”和“闰年”知识的学习。

第二个红点:关于月的知识,你知道些什么?认识“月”

教学时

●以年历卡为学具,组织多种学习活动,发现规律,获得知识。以2000——2005年的年历卡为学具,依次组织活动。一是通过观察年历卡交流发现,突出一年有12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不都同样多。二是观察到1、3、5、7、8、10、12月每月31天,4、6、9、11月每月30天,2月有时28天,有时29天。三是接受大月、小月的知识,知道一年里有几个大月,是哪些月;有几个小月,是哪些月。(教材里没有大月、小月,应加上。)

●为帮助学生记住各个月的天数,教材采用歌谣、拳头(自主练习第2题)的方式帮助记忆。

●逐渐发现平年与闰年的规律。通过观察2000——2005年的年历卡,发现连续的四年里只有一个2月是29天,是闰年;其余3个2月是28天,是平年。在此基础上教学判断平年和闰年的一般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小博士的话)。


展开全文阅读
为什么二月天数少 

 翻开日历,人们会看到,无论是平年还是闰年,大约都是三十一天,小月都是三十天,唯独二月天数最少,平均只有二十八天,只是到了闰年才有二十九天。这是为什么呢? 

大家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一周,需要三百六十五天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为了计算起来方便,每年定为三百六十五天,叫做平年;每年多出的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则需要四年方能凑足一天,这一天加在二月份,所以这一年就叫做闰年。说到这里,人们一定要问:那为什么二月的天数反倒最少了呢?这里有一段故事。 

传说在公元前6年,罗马皇帝恺撒在修改历法时,规定每年为十二个月,一、三、五、七、十、十二月定为大月,每月三十一天;其他月份定为小月,每月三十天。这样,大小各六个月,使人很容易记住,应用起来也很方便。但是照这样规定,一年就不是三百六十五天,而是三百六十六天了,因此得找出一个月扣除一天。扣哪个月合适呢?那个时候被判处死刑的犯人都在二月份处死,所以人们都希望二月这个月能快点过去。于是,就把二月扣去了一天。这样二月就剩下二十九天了。后来,有一个叫奥古斯特的人做了罗马皇帝。他发现恺撒是七月份生的,七月是大月,而他自己是八月份生的,八月却是小月。他为了显示自己和前一位皇帝有同样尊严,就蛮横地把八月也定为大月,改为三十一天。而八月多出的这一天仍从二月份扣除,这样,二月只剩下二十八天了。只是每过四年,也就是闰年,二月才是二十九天。这就是二月份天数少的来历。

绿点:你知道哪些有关日的知识?

教学时要结合24时计时法对钟表的认识,引导学生探讨“1日是怎么规定的”、“1日是多少时”等问题。

卡通电脑:比年大的时间单位还有世纪。你知道世纪是怎么回事吗?

教学时可结合跨入新世纪为话题,引导学生认识“世纪”。让学生讨论世纪是怎么规定的?一世纪是多少年?我们现在处在多少世纪等。2000年、2001年分别属于哪个世纪,以此明确100年为一个世纪及世纪的推算方法(公元1-100年为第一世纪)。

(3)自主练习

 第4题,是巩固时间单位之间关系。首先要理清年、月、日、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再进行互化。

第6题,是引入时间单位“季度”。是对时间单位的进一步扩展,要借助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季度”的含义,学会根据每月的天数计算季度的天数,明白第一季度的天数与平年、闰年有关。但这里要注意四个季度与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是不相同的。

第7题,练习时,可引导学生分段计算:先计算日,再计算时,后计算分,最后合起来。也可以让学生顺着8月8日7时50分后推到8月9日7时50分是一日,再推到8月10日7时50分又是一日,再推到10时22分是2小时32分,共50小时32分。

“我学会了吗?”

第1题,主要考查年、月、日、平年、闰年的知识。

第2题,主要考查24计时法和有关时间计算的知识、技能。 

五、教学建议及应注意的问题

1、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

24时计时法和年、月、日的知识,学生在生活中已有比较多的了解。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电视、广播、交通等部门,24时计时法的应用比较广泛。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解决现实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注意将数学学习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

年、月、日的有关知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而日月星辰天体运转天文现象中又含有大量的数学信息。因此将数学学习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做到利用天文馆里的信息学习数学,借助经验理解知识,通过解决数学问题了解初步的天文知识,受到科普教育。

资料:

英国的大本钟第一个见证2006年迟来一秒的历史时刻

人们都盼望着新的一年,但地球却在这个时刻跟大家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因为地球自转速度减慢,世界时将多出1秒,2006年将比预期迟1秒到来。 2005年7月4日,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根据地球自转变化的情况宣布:全世界在英国格林尼治时间2005年12月31日23时59分59秒(北京时间2006年1月1日7时59分59秒)这一刻统一拨慢1秒。 这多出的1秒从何而来?又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记者电话采访了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科技处负责人窦忠。 7年来第一次拨慢 “这多出来的1秒被称作‘闰秒’。出现闰秒,其实很简单也很常见。”窦忠告诉记者。 众所周知,地球自转一周为一天,把一天平均分为86400份,每一份便是1秒。长期以来,人们都在为如何测定和“保持”1秒钟的长度寻找方法,直到上世纪50年代,人类发明了一种新的计时器——原子钟,它根据铯原子的振荡周期来确定1秒的长度,相当精确。此后,人们使用原子钟来“保持”时间,这样得到的时间便称为“原子时”。 然而,后来发现地球的自转并不完全“守规矩”,它的自转速度也不均匀。这样一来,1秒的长度也就跟着发生变化,并不能始终一致。但是,“原子时”的1秒长度却并没有受自转不规律的影响,仍然保持精确。久而久之,“原子时”和地球自转产生的“世界时”便产生了差异。 为了弥补这一差异,科学家们设计出新方案,即“协调世界时”,它以原子时秒长为基础,在时刻上尽量接近于世界时。1972年,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当世界时与原子时之间时刻相差超过0.9秒时,就在协调世界时上加上或减去1秒。这1秒被称为“闰秒”。 “第一个闰秒是在1972年6月30日被加入的。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负责决定何时加减闰秒。根据国际公约,一般12月31日或6月30日协调在世界时中加入或减去闰秒。因为地球自转不规则,闰秒的出现很平常。”窦忠说,“从1972年至1998年的26年间,一共出现了22个闰秒。但这一次闰秒让我们等的时间比较长,从1999年一直到2006年,整整7年。” 1999年后,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原因不明地变快了,结果连续7年一个闰秒都没有。有人甚至推测,如果地球自转再加快,恐怕就要有“负闰秒”了。但是,这个“负闰秒”最终没有出现。 1分钟有了61秒 “一般1分钟是60秒,但为了这1闰秒,北京时间2006年1月1日7时59分有61秒。”窦忠表示。 这多出来的1秒将会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北京时间2006年1月1日7时59分的最后几秒将是:7时59分59秒,7时59分60秒,8时0分0秒。 “第61秒是我们人为加上去的,到那时,我们的原子钟上会显示‘7:59:60’这个在平常看来不可思议的时间。确实挺有意思的。” 不光是中国的原子钟,格林尼治时间2006年到来的时候,全世界的原子钟都会出现“×:×:60”的奇特时间。 “这也算是地球给我们开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吧。”窦忠笑道。 1秒虽短关系重大 “1秒对普通人来说,‘嘀嗒’一声就过去了,可对那些需要使用精密时间的部门来说,1秒的误差影响是很大的。”窦忠告诉记者。 “比如在电力部门,电网故障的维修、电网与电网之间的并网,都需要使用精密时间,如果出了1秒钟的误差,后果很可能是整张电网的停电甚至崩溃。” “再比如在网络通信上,协调世界时被用在很多互联网标准中,像网络时间协议就是其中的一种。如果出现1秒的误差,全世界那么多台电脑一下子都乱了套,造成的混乱无法想象。” “更可怕的是在航天领域里。”窦忠说,“飞船1秒钟就要飞将近8公里的路程,要是差了这1秒,误差可就大了:飞船轨道可能偏移,飞船着陆地点可能差上十万八千里,更糟糕的是飞船的安全会受到巨大的威胁。” “此外,在证券、航空、地震勘探等领域,这1秒钟的影响也无法忽视。” 这次的调整,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几乎不会造成影响,窦忠反复向记者强调这一点。不过,他也表示,这1秒不能轻易忽略。就像加拿大一位科学家所说:“由于闰秒的原因,每600年所积累的‘多出来’的时间为30分钟,1000年可多出1个小时。”所以,大家应该好好珍惜这多出来的1秒钟,毕竟,这是地球给人类的一份新年礼物。  

 
标签:教案 第6册教案 青岛版第6册教案 五、走进
链接: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一、采访果蔬会——两、三位除以一位数(二)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第六册)
下一篇:四、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青岛版三年级第六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新课标| 苏教版| 西师| 北师大| 青岛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学案| 说课| 实录| 案例| 反思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