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试题
教案
论文
课件
语文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设计
》
教案
阅读:53
标签:
教案
第5册教案
苏教版第5册教案
第十单元统计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上册)
平均数
上课时间:5月23日, 累计课时:52。
教学内容:教材地92到9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进一步的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进一步增强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过的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谈话激发兴趣
出示运动会的投影:
你想知道些什么?
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真多,学习了统计你就会明白这些问题。
二、自主探索,理解平均数
1、谈话:这是王小明统计的结果,仔细观察你知道些什么?出示图表。
老师板书: 6+9+7+6=28(个)
10+4+7+5+4=30(个)
男生中28个,女生中30个,是否女生赢了呢?
谈话:
看来只看个别人的成绩,或不管人数只看总成绩都无法解决今天的问题,现在4名男生套中28个,5名女生中30个,就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想办法知道到底是男生套的准一些,还是女生准一些吗?
2、问:男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
老师汇总学生的方法,问:你是怎样想的?
3、问平均数是7个和每个男生套中的个数比,你发现什么没有?
4、问:现在知道男生套的准还是女生准没有?
5、指出: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时,我们要针对不同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1、完成想做第1题
出示三筒铅笔。谈话:你能知道平均每个筒里有几枝铅笔吗?
2、做想做第2题。
3、做第3题
指名读题目。
4、完成第4题
仔细观察统计图。
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习了些什么内容?板书 平均数,你对平均数有什么看法呢?你能用今天的知识解决生活里的问题吗?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小组互相说,指名回答。
指名回答,问:怎样才公平呢?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交流算的方法。
学生有的可能是移多补少的方法,也有是总数再除以人数求出。
你能猜出女生平均每人中多少个?算出女生的平均数。
学生回答。
先学生分别数数,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指名板演,其他自己练。后集体校对讨论:平均数18和每根丝带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第3题,指名回答,要求说明理由。
互相说说你知道些什么。指名回答1,把第2小题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回答。
练习九(1)
上课时间:5月24日, 累计课时:53。
教学内容:教材的95到96页的1到5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平均数一样的理解,体会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2.比较熟练地求平均数,并且能进行简单地对平均数的估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数的呢?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的第1题
出示情境图:
这个小朋友认为自己的身高是145厘米没有危险,是不是呢?
指出:平均数是在最高的数和最底的数中间范围,小朋友认为身高比110厘米这一平均数高就没有危险是错误的认为。因为还有可能比110甚至更深的水域,所以是错误的。
2.完成第2题。
出示第2题的题目。说明要求。
集体进行交流。
强调:
第2小题不能用平均数的方法来理解,因为比赛总得要有结果,不能平均用你进2个我也进2个理解。
3、完成第3题。
理解题目意思。
全班校对。
问:你还想到了什么?
4、完成第4题
出示题目 理解题意。
全班校对。
问:你还能怎样说明三年级的植树情况?
二.总结全课。
今天你对平均数有怎样的理解呢?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指名回答。
学生讨论,然后指名口答。
学生独立完成3小题。
请同学说明具体的理解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结果
同桌相互说说各自想到的。。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思考,指明回答。
练习九(2)
上课时间:5月25日, 累计课时:54。
教学内容:教材地96到97页第6到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提高能够对平均数意义的深层次理解。
2、培养学生的组织交流的能力,深刻体会到统计是解决问题、说明情况的有效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完成第6题
出示题目理解意思。
全班校对。
先前估计的结果和自己算出的结果相差大吗,你认为估计平均数怎样最合理?
问:你还能说出这组同学身高的哪些情况?
2、完成第7题。
出示第7题题目 理解。
集体评讲。
问:你还能从记录中发现些什么呢?
3、完成第8题
组织活动。
计算完后,你能说出些什么感想吗?
www.xkb1.com
4、阅读“你知道吗?”
集体进行交流理解。
5、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些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
展开全文阅读
学生尝试完成各小题。
学生个别回答。
学生相互说说。指名说说。
学生独立计算平均气温。
请两个学生板演。
学生思考,指名回答。
小组合作完成调查男生和女生的体重,填在表里,再分别算平均体重。男、女生人数各6人。
学生独立阅读。
运动与身体变化
上课时间:5月26日, 累计课时:55。
教学内容: 第98—99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练习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数据。
2.学习运用实验和统计的方法研究、解决问题,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培养探究和合作意识,体验实验活动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在实验活动中收集数据、求平均数、分析数据等数学活动。
教学难点:体验和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并运用所学过的知识, 探究运动与生命的科学常识。
教学准备:秒表,跳绳、毽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师生谈话 引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你知道在运动后,身体会发生哪些变化吗?
2.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运动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变化(板书课题)研究的方法是做实验,进行统计,相互合作,探讨结论。
二、分组实验 得出结论
1.研究原地跑步引起的脉搏跳动变化
(1)同学们已经认识到运动会给身体带来很多方面的变化,这节课我们先通过实验了解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首先我们学习测脉搏的方法。(教师讲解)
(3)介绍实验方法:四人一组,先各自测出运动前1分钟脉搏跳动多少次,报告给组长,组长记录在第98页表格里,再同时原地跑步30秒,停下来各自立即测出1分钟里脉搏跳动的次数,组长再做记录。休息3—4分钟后,再一起原地跑步1分钟,要用力跑,然后再测脉搏,组长再做记录。最后全组同学一起计算本组四人运动前的脉搏跳动次数的平均数、原地跑步30秒后的平均数以及原地跑步1分钟后的平均数,再分析每个人的三个数据及全组的三个平均数,看看原地跑步给脉搏带来什么变化。
2.研究不同的运动给身体带来的变化是否相同。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运动可以使脉搏跳动加快,运动强度越大,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越多。那么同样的时间进行不同的运动,脉搏变化的情况会相同吗?请每个小组的同学商量一下,选择两项强度不同的运动做实验,组长先把这两次运动的名称填在第99页表格的第一横行里。然后每人都先进行第一项运动,1分钟后测脉搏;休息一会再一起进行第二项运动,再测脉搏。组长记录好每次运动后各人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并求出全组同学每次测量的脉搏平均数。
三、引申反思 升华认知
1.通过两次实验,同学们已经了解运动会使脉搏跳动加快,不同的运动项目,如果运动强度不同,带来的脉搏变化情况也有所不同,运动强度越大,脉搏跳动次数越多。一般来讲,通过体育活动使脉搏跳动加快,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但是运动强度过大,脉搏跳动过块,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那么在体育课上每分钟脉搏最多跳动多少次比较合适呢?体育老师心中有数,课后可以向体育老师了解一下,他希望你们通过运动每分钟脉搏跳动最高达到多少次,以及他如何为达到这个指标安排活动。了解了老师的想法你们可以更好地按老师的要求参加活动。
四、布置作业
课后设计并完成一项实验活动,测量你在不同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制成统计表。
学生活动: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想法。
新课标第一网
(2)学生练习测脉搏,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分组活动,汇报结果。
xkb1.com
(2)分组活动,各组汇报实验结论。
2.阅读课本第99页“你知道吗?”
单元测试+试卷讲评
上课时间:5月30日, 累计课时:56。
标签:
教案
第5册教案
苏教版第5册教案
第十单元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第五册)
下一篇:
第十二单元整理与复习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第五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
新课标
|
苏教版
|
西师
|
北师大
|
青岛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学案
|
说课
|
实录
|
案例
|
反思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