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试题
教案
论文
课件
语文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设计
》
教案
阅读:627
标签:
教案
第5册教案
苏教版第5册教案
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上册)
面积的含义
上课时间:5月9日, 累计课时:44。
教学内容:教材第74到7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3、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培养主动探索和互相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情境图,每个学生准备宽度相等的长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认识面积的含义。
1、出示情境图 问:从这副图中,你看到了些什么?
2、这些物体都有它的表面,大家进一步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哪一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3、指出: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课本封面的大小是课本封面的面积。黑板的面积比课本封面的面积大。
问:你能举例说说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二、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
拿出准备好的两张卡片,问:你能想办法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吗?
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的?结果如何?能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三、教学试一试:
1、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出示两个图形,问:如果直接看。我们很难比出哪个图形面积大,哪个小,请大家想办法比一比吧。
2、自画图形,比较大小。
每人画一个平面图形,再与同桌比,看谁画的图形面积大。
指名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四、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2、做第2题
集体交流比较结果。
3、做第3题。
出示题目 问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些?为什么?
集体交流比较的结果和方法。
4、做第4题
问:图形中蓝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红色部分的大小又是图形的什么?
5、做第5题
五、总结。
问:这节课你学习了那些知识?有了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
观察后请学生回答。
请学生摸一摸自己的课桌面和凳子面,比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同桌互相说说。
学生发言,对不规范的加以纠正。
学生自主探索比较。
组织学生展示,充分地交流。
学生尝试比较,小组里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结果。
学生画图比较。
学生分别摸摸练习本的封面,三角尺的面。学生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哪个面积大,哪个小。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比较的方法。
学生独立描一描、涂一涂,同桌互查。
学生小组合作并自由选择图形,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
面积单位(1)
上课时间:5月10日, 累计课时:45。
教学内容:教材第78到7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举例等活动,初步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 及平方分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含义和实际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和含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操场平面图,内有篮球场图,旁边还有一个较小的体育器材室图。
谈话:图上可以看出,操场大约有6个篮球场那么大。你能仿照这种说法说一句话吗?
2、利用你桌上的书本、文具盒等测量你的课桌面有多大。
那我们也 不 知道书本和文具盒的大小,就还是不知道课桌面的大小。为了准确地测量或计算面积的大小,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认识到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现在全世界统一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厘米、平方米和平方分米,那么这些单位各有多大,下面我们进行研究。 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识
1、拿出两个正方形(边长分别是1厘米、1分米),来测量它们的边长。问:通过测量你有什么发现?
老师板书 平方厘米 cm2
问: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厘米?你手上哪部分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
出示第78页的两个长方形,说说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平方厘米,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老师板书 平方分米 dm2
问: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面接近1平方分米?
2、谈话 大胆猜测教室里黑板的面积多大?
你觉得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作单位去测量怎么样?那么较大的面积单位你认为应该是什么?怎样规定它的大小?
老师揭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出示1平方米的物体,初步感知大小。
举例子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米?
估计1平方米的大小里能站多少个同学?
三、巩固应用
1、做想想做做 第2题
3、举例说明哪些物体的面各用哪些面积单位测量比较合适。
全课总结: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
学生尝试说说。
分小组实际操作、交流操作结果。
学生回答,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符号cm2表示。
学生摸摸1平方厘米多大
展开全文阅读
画一画:画一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估一估普通邮票面积大约多大?
学生拿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讲述: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用dm2.学生比划1平方分米有多大?学生找生活中的例子。
学生回答。
学生验证,在实地站一站。
学生独立填写,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回答。
面积单位(2)
上课时间:5月11日, 累计课时:46。
教学内容:“想想做做 ” 第3到8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面积单位,能直接计量或估计面积大小,逐步提高对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大小的直观判断能力。
2、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教学准备:若干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
问:我们学习了哪几个常用的面积单位?
老师板书:平方厘米 平方米 平方分米
问:这三个单位用在用时要注意适宜,那你认为怎样算适宜?
二、巩固练习
1、做第3题
说清要求
集体校对。
2、完成第4题
说清楚要求
3、做第5题
理解题目意思
4、做第6题
让学生理解题目意思 估计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5、 完成第7题
问:周长是指什么?
集体交流。
交流后对比周长和面积的不同求法。
5、完成第8题
说清楚画的要求。
三、完成思考题
要求说明一下。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学生分组用小正方形拼摆。
交流反馈。
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量一量。
同桌讨论 指名回答。
学生独立估计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先拼成书上的图形,再独立求它的周长。同桌互查,交流。
求它们的面积。
学生独立画一画。老师巡视指导。
学生独立地阅读,理解其中的意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上课时间:5月12日, 累计课时:47。
教学内容:教材第82到84页。
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这两个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培养符号感。
3、进一步激发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硬纸片或薄塑料板,1张电话卡或其他类似的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两组长方形,第一组等宽不等长,第二组等长不等宽。
2.问:每组中两个长方形哪个的面积比较大,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3.谈话:通过观察,发现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宽比较大的面积大,宽相等的两个,长比较大的面积较大,这说明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关,那会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1。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卡片,4人小组合作摆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再一切看摆出的每个长方形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用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分别填写在自己第82页的表格里。
问:每个长方形中正方形卡片的个数你是数出来的还是算出来的,说给大家听听。表中长方形的面积的平方厘米数与所用卡片的个数有什么关系?
2、教学例2
出示例2的左图 要求量出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量出它的面积。想一想,量长和宽用什么工具?量面积用什么?
问:长和宽各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出示右图 问:你准备怎样测量它的面积?
请学生说说结果。
4、教学82页的试一试。
出示题目 谈话这个长方形已经量出了长和宽,你能利用前面量的经验,想象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样量并说出它的面积吗?
5、归纳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问:你认为怎样计算长方形面积?
老师据回答板书 长方形面积=长×宽。还可以表示为S=a×b.
6.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你能解释刚才我们讨论的两组图形为什么宽相等,长越大面积越大,长相等、宽越大面积越大吗?
6、探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老师板书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或S=a×a
问:计算正方形面积需要几个条件?
三、组织练习
4.做想做第1题
5.做第2题
先明确要求。
3、完成试一试的两道题。
4、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
默读题目,明确要求。
四.总结
问:今天你学习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两组长方形
学生小组合作摆长方形,彼此交流,各自填表。展示部分小组填写的表格。
学生回答提问。
学生各自测量课本上的例题2的左图。小组内交流。
学生各自在书上测量,可与同桌小声议论。
学生在小组交流想法,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学生各自估计,记下估计结果,再测量计算来进行检验。
先用卡片测量书封面各有几个卡那么大,并计算封面的面积。指名说计算结果和测量方法。
面积单位的进率
上课时间:5月16日, 累计课时:48。
教学内容:教材第85到86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面积单位进率的过程,记住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会进行面积单位的简单换算。
2.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思考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 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知道有哪些面积单位?
哪个是最大,哪个最小?你能比划出它们的大小吗?那么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又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识。
1.探究1平方分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拿出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问它 的面积是多少?
问:边长1分米也就是多少厘米?那它的面积怎么算?
两个答案难道不是同一张纸片吗,讨论。
问:从刚才的学习过程里你发现什么没有?
老师板书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探究1平方米=100平方厘米
问:你能猜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老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 1平方米等于100平方厘米。
展开余文
3,做试 一试。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和第2题。
讨论:两题在思考方法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完成第3题
四、总结全课。
问:今天你学会了什么?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你知道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吗?
布置作业:1、
想做第4题和和补充若干。
2、完成思考题。
学生活动
学生比划出1平方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的大小
学生回答出是1平方分米。
学生回答是100平方厘米。
学生讨论得出,是同一张纸,只是测量边长所用的单位不同而已。两种计算结果都是正确的。
学生个别回答。
学生小组里讨论后指名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在小组里说说想法。
学生在书上完成,汇报交流。
指名读题,问:合多少平方分米是什么意思?独立做题 ,指名板演。共同订正。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练习八(1)
上课时间:5月17日, 累计课时:49。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的第1到5题。
教学目标:www.xkb1.com
加深对面积的理解,熟悉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通过对比理解长、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 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复习面积的概念
问:什么叫物体的面积?
二|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问: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才可以算?
正方形呢?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八第1题
老师强调:在摸桌面时候要用掌面去摸面的全部。
2、做第2题
先指出要看清楚需要填什么单位再仔细想应该具体填写什么。
3、做第3题
集体校对。
4、补充练习
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枝铅笔大约长18 ( )。
一张方桌面的面积大约是64( )
一个操场的面积大约是400( )
一张明信片长30( ) ,宽20( ),面积是600( )
三、面积计算的练习
出示 一个足球场长90米。宽4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一块正方形菜地,边长15米,它面积是多少?
集体交流。
实际应用:
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5米,宽14米,这块地多大?在它的四周围上竹篱笆,竹篱笆长多少?
集体评讲,对比分析理解面积和周长的计算。
四、总结全课,作业布置。
练习八的第4题和第5题。
学生活动:
学生回答面积的概念。
学生回答是长×宽
学生回答是 边长×边长
学生先自己估计 然后进行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进行交流。
学生独立填写完成表格。
学生口头回答。
学生独立完成。
个别订正。
学生理解题目意思后完成解答。
新课标第一网
练习八(2)
上课时间:5月18日, 累计课时:50。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页的第6到10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对周长、面积意义和计算方法的理解,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小黑板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1、完成第6题
老师说明要求。
问:你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2、完成第7题
问:整块地是什么形状的?哪部分的面积大呢?
要求学生把两部分蔬菜地的周长用笔勾画出来。
问:从中你发现什么没有?
归纳: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的面积不一定相等。
3、完成第8题
理解题目意思,问: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集体校对。
4、完成第9题
操作。
全班校对。
5、完成第10题
说明要求。
集体校对。
6、完成思考题
读题目,理解题目意思。
7、全课总结。:今天主要练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校对。
学生回答是长方形的,
指名回答。。
学生动手画。
学生讨论回答。
学生回答都是8平方厘米。
学生算出两个图形的周长。
学生用小正方形摆出面积为8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算出各自的周长。
学生计算少年报的面积(同桌合作)
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完成此题的画图。
学生回答收获。
我们的试验田
上课时间:5月19日, 累计课时:51。
教学内容:教材第90到91页。
教学目标
1、对所学的有关面积计算、分数和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进行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2、增强灵活地组合和选择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谈话揭题。
出示图,理解题目意思。
二、参观交流,解决问题
场景一:麦地
问: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问:你能根据搜集的这些信息,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这麦地的面积是多少?
每个年级的种植面积大约各占这片麦地的几分之几?
场景二:花房。
出示花房,问:来到花房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问: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
全班交流。
场景三:菜地、玉米地
出示图片 问:你想解决怎样的问题呢?
老师小结:不管是课堂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做一个善于提问、善于思考的的人。
综合观察,自主提问
出示整体组合场景。
问:你能估计出麦地的面积是菜地的几倍吗?可以怎样想?
三、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有些什么收获和感想呢?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
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了解的信息。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集体讨论。学生各自列式计算。
指名回答,说说是怎么想的。
指名回答。
小组讨论:根据信息提出问题。汇报交流。
学生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信息编写成完整的数学问题,然后解答。汇报交流。
同桌讨论后集体交流。
标签:
教案
第5册教案
苏教版第5册教案
第九单元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第二单元年、月、日 教案教学设计(苏教国标版三年级第五册)
下一篇:
第六单元千米和吨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第四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
新课标
|
苏教版
|
西师
|
北师大
|
青岛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学案
|
说课
|
实录
|
案例
|
反思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