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试题
教案
论文
课件
语文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设计
》
教案
阅读:2884
标签:
教案
第1册教案
北师大版第1册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较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比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 的含义, 认识
“ >”、“<”和“=”符号,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关系。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情感目标
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多少、大小比较。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符号“>”和“<”,比较数的大小。
单元分析
1、在活动过程中,初步体会对应的思想。
2、在充分的感知中,认识物体的高矮与长短的关系。
3、在活动中逐步体验、理解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课时划分
4课时
题 目 动物乐园 备课人 邹艳华
教 学
目 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的活动中,初步体验对应思想。
2、能正确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通关洛具体物体之间的大小与多少。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正确进行多少、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符号“>”和“<”比较数的大小。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www.xkb1.com
课 时
安 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今天,动物乐园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小动物们都来帮忙, 热闹极了!老师带你们去看一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把看到的动物名称、数量告诉大家。(出示主题图)
然后再告诉大家:谁多?谁少?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二、构建新知。
1.数一数。
引导学生到动物乐园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有什么动物?有多少?你是怎么数出来的?
注意引导学生边指边数,手口一致。
同时提问:你是怎么看这幅图的?
2.认识和理解“同样多”。
(1)你想让哪两种运动来比一比多少?根据学生的发言,请学生扮成小熊、小鹿和小兔,让他们上台面对面站成两排,再一个对一个握手。
(2)思考:小熊和小鹿分别有几只?用几表示?你知道小熊和小鹿比,谁多谁少吗?你怎么知道小熊
和小鹿同样多?
(3)师:小朋友用数一数的方法或是一个对一个连线的方法, 发现小熊和小鹿都没有多余,比较出了小熊和小鹿同样多,也就是4个和4个同样多。那么怎么表示4和4同样多呢?在数学上我们就在4和4的中间学写一个“=”。同时说明:这个符号叫等号,表示同样多的意思,读作4 等于4。
(4)写一写。
说明:写等号时两横要写平,并且一样长,学生在书上描三个,再独立写四个,教师巡回指导。
3、认识“多”和“少”。
你们还想让哪两种动物来比一比?小猴和小鸟比,谁多谁少?你是怎样比的?还有不同的吗?小兔和小猴比,谁多谁少?你是怎样比的?
(2)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5比3大,3比5小 3比2大,2比3小
(3)说明:5比3大,我们也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这个符号叫大于号,读作5大于3;3比5小,就用小于号表示,读作3小于5。你能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表示3比2大和2比3 小吗?试一试。
思考:为什么小猴的只数一会儿多?一会儿少?
师:你怎么记“>”、“<”?“>”、“<”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明确: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开口是相反的,但是开口都对着大数,尖角对着小数。我们可以用儿歌来记住它们。介绍儿歌:开口向左读大于,开口向右读小于。比较大小看左边,左边数大用>, 右边数大用<,两边相同用=
(4)这幅图中哪种动物最多?哪种动物最少?
4、小结:
三、巩固发展。
填一填
出示2>( )、6>( )、( )>9这三道题,先
发数字卡片给小朋友,认为合适的贴在括号里。
板 书 设 计
动物乐园
4=4 5>3 3<5
等于号 大于号 小于号
修改及补充内容
新课标第一网
题 目 高矮 备课人 卓敬敏
教 学
目 标 1、勇冠直观地比较物体的高矮活动,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或长短关系)。
2、理解物体高矮(或长短)的比较,需要在同一起点下进行。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1.初步感知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
2.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高矮的相对性。
2.联系实际生活,比较物体的高矮。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
课 时
安 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感受高矮的存在。
1、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2001年9月11日在美国发生的一件大事吗?
(2)出示图片:美国纽约世贸大厦,简要介绍“9•11”事件。
(3)提问:看看这幢大楼,把它和周围的楼房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展开全文阅读
(4)讲解:这栋大楼有110层,曾经上美国纽约最高的楼。但是由于恐怖分子的袭击,它已被夷为平地。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都感到很气愤。设想一下,假如你以前曾经有机会站在这座楼上往下看,会有什么感觉?
(5)比较:你平时站在我们教学楼或家里的3楼4楼往下看,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吗?师:你知道为什么吗?
(6)出示课题:世贸大厦比我们教学楼高,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楼比世贸大厦怎么样?(生:矮)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与高矮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高矮)
2、认识生活中的例子
师:平时你们见过像这样比高矮的例子吗?
二、比较人高矮的方法。
1、引入。
(1)估计:刚才有同学发
现人的身材有高有矮。下面请两个同学—××和××站起来,大家估计一下,他们谁比谁长得高一些?
(2)提问:他们估计得对不对?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他们谁高谁矮呢?
2、出示课本挂图。
(1)(出示左图)看这幅图, 谁能告诉我,谁高谁矮?
(2)你们认为怎么比, 才知道谁长得高呢?
(3)反馈:像左图那样比,我们能不能说淘气比笑笑长得高呢?(生:不能)看来,比身高的时候,两个人的脚要放在同一平面上。现在你们会比身高了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9页第4题。
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这是一个开放题,目的在于使学生运用生活经验与所学知比高矮。
2.完成教材第18页第1题。
3.完成教材第18页第2题。
选哪个钉子好?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板应该选长一些的钉子,薄的木板应该选用短一些的钉子。结合本题情况,宜选用中间的钉子为
好。
4.完成教材第18页第3题。本题通过学生的推理比较绳子的长短。在学生独立解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及理由。
5.完成教材第19页第5题。本题是站在不同高度的小兔子间比较高矮,比较的方法可以是通过数背景的格子数。本题对学生来说在思维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并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解决。
6.完成教材第19页第6题。本题比较不同起点物体的长短,比较的方法可以通过数每枝笔所占的格子数。但比较的物体的方向不同,思维难度有所增加。本题并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解决。
四.全课小结。
板 书 设 计
比较高矮的方法:
在同一水平面 具有相对性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 目 轻重 备课人 丁香香
教 学
目 标 1、利用已有的经验,认识物体之间存在着轻重的差异。
2、通过“掂一掂”等活动,进一步体验两个物体间的轻重。
3、在比较物体轻重的过程中,认识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的重要性。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 学
准 备 多媒体
课 时
安 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轻重。
1.师:星期天到了,小动物们都在公园里玩耍,它们玩得可高兴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 (出示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板书课题 轻 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
(4)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Xkb1.com
(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2.称一称
(1)出示苹果和梨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
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2)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3)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
三.全课小结。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板 书 设 计
轻重
方法:
掂一掂(重量悬殊)
称一称(重量接近)
修改及补充内容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标签:
教案
第1册教案
北师大版第1册教案
一年级数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表格式 (北师大版一年级第一册)
下一篇: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8单元教案表格式 (北师大版一年级第一册)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
新课标
|
苏教版
|
西师
|
北师大
|
青岛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学案
|
说课
|
实录
|
案例
|
反思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