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教学文摘教学论文
阅读:423  
标签:教学论文 二年级教学论文
快乐学登山 醉卧文字丛(网友来稿)
湖北省宜都市 袁老师

如何让孩子真正走进作者的心,体会作者的情感,却能引发他们内心更深层次的生成呢?在阅读教学中,我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或让生活化气息溢满课堂,或在生活中学语文,构建一个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大语文教学观,体现生活处处有语文,创设一个情知交融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触摸作者心灵的“情弦”,从而引起“共振”,达到物我两忘的情态。

如学习《登山》一文,恰逢学生春游,登学生熟悉又向往的宋山,我如何能放掉这个大好机会呢?我决定,让《登山》这篇文章伴随孩子们一路登山。宋山云雾缭绕,以险、陡著称。在途中,孩子们好几次都想打退堂鼓,我灵机一动,说道:“同学们,列宁同志也登了山,结果他登上去了,难道我们要输给他们吗?列宁登山走的是什么路呢?”有学生道“又窄又险”,“列宁同志只有巴果茨基陪同,我们却有这么多同学前往,来,唱支歌吧!”我在一旁打气道。于是,《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儿飘荡在山间小路……来到又窄又险的小道,为了体会“深渊”这个词,我又启发道:“列宁走的路只能容一只脚,且要侧着身子走,我们的小路虽不需侧着身子走,却也有深渊。大家看!可要注意安全哟!”话音刚落,便又听到“嘘嘘”的声音或惊叹声,“哦!这就是深渊!”我想,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亲眼一瞥,“深渊”这个词随其呈现的自然形态也自然定格在他们的心里了。在我们的相互鼓励中,大约一个半小时,终于登上了山顶,我听到了孩子们快乐地在大声叫唤,“列宁同志,您知道吗?在您的精神鼓舞下,大宋山被我们征服了!”极目远眺,远处山峦河水尽收眼底,在树荫下休息,我们围成圆圈,孩子们便七嘴八舌地说起了列宁的“登山”……

——“怪不得巴果茨基开始登山时不想走那么小路,原来登山的滋味真的不好受。”

——“老师,我读懂了巴果茨基登山为什么要背贴峭壁,不去看深渊,而且用碎小的步子在移动。现在,我完全能体会到它的心理了,如果是我,我或者还没有他有信心,因为我们登的宋山还没那样险。”

——“老师,列宁定了定神,可见他在给自己鼓励,在想办法让自己不慌不忙,作者把他的心理的行动刻画的这么生动,作者一定也和我们一样去体验过登山吧!”(看,孩子们在揣摩文字中学会了观察的方法,真可谓实践出真知。)

——“山顶的景色真美,难怪人们有动力去登山,这样的美景在山脚、半山腰肯定看不到。”

……

接着,孩子们又读起了第18自然段写登上山顶看到美丽景色的句子。从他们的双眸里、从他们的声音里,我读出了一种快乐,一种感动,一种获胜后的惊喜!

在孩子们句句发自内心的感慨里,在孩子们沉醉文字丛中的时刻,我甚至不想去唤醒他们陶醉的灵魂,不想去破坏此刻的情境。“孩子们,送你们一句名言吧,”我深情地说道,“‘只有沿着陡峭山峰不断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你们成功了,你们也象列宁同志一样,甚至超过了他们,因为你们带着食物、书本前进,更不容易!你们在登山中磨炼了意志,培养了生存能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中,你们也许会遇到像大山一样的困难,一路上也会有诱惑的声音,比如半山腰的花香,登山的泪水,云雀的叫声,你们能拒绝这些诱惑吗?有勇气前行吗?”

“当然能!”几乎是异口同声,“因为我们有光辉顶点的风景等着我们去欣赏,有山顶的阳光照亮我们的心灵!”一个孩子感叹道。多么美的解释!我为他们的语言震惊!

在与孩子们一起在开放的课堂感受、感悟、感情、感动文字意蕴的时刻,我不由得深深感到了:

——让生活资源成为富有灵性的语文课程资源,我体验、我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种资源何在?这一资源既潜藏于课堂,也潜藏于课外,既潜藏于学校,也潜藏于家庭、社会与大自然中;这类资源既来源于我们对相对静止的“文本”的挖掘,也来自我们对师生与生生之间对话、合作、交流过程中迸发出来的有价值的信息的察觉与把握,从某种意义上说,来自于大自然的造化和师生互动碰撞出来的转瞬即逝的“火花”,更显灵性和生命力。

试想,如果我把学生关在教室里,他们能感受到这一切包括对大山的印象,对登山更深层次的感悟,对人物心灵深刻的体验吗?大自然美的陶冶、人格的熏染,也许只能停在表层的感受上。课堂教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如果有可能,让学生亲身的体验与文章一起同行,无论这种体验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在社会;无论时间多么久远,只要是亲身历练后的,孩子们充满个性的感悟、充满阳光的面庞,都是灵魂深处童真的折光啊。

——让互动和交融的对话语文永随课堂,我历练,我成长!

情境化、生活化的教学,对孩子们来说,应该是一个更大的心灵情感体验的空间,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开辟这个空间,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从而和他们走进文字丛,醉卧文字丛,成功扮演引导者、启迪者、组织者、聆听者的多种角色,时而与孩子们一起沉思,时而和孩子们一起感动,时而在孩子们疑惑处轻轻一点,时而在孩子们真切感悟会心一笑,孩子们语文综合素养、许多哲理等等便会自然形成和领悟;对老师来说,也为自我成长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平台,拥有此种充满生命气息的课堂,何乐而不为呢?

标签:教学论文 二年级教学论文 快乐学登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上一篇:田忌赛马(网友来稿)
下一篇:《日历上的学问》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人教版| 苏教版| 西师版| 北师大| S版
1册| 2册| 3册| 4册| 5册| 6册| 7册| 8册| 9册| 10册| 11册| 12册
教案| 导学案| 说课| 课堂实录| 教学案例|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论文| 教学计划| 教学总结| 教学反思| 作文指导| 教师随笔| 学生习作| 作品赏析| 备课
红楼梦神话孔子庄子李白杜甫苏轼东坡李清照赏析唐诗宋词诗歌鲁迅小说散文文学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微信: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