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试题
教案
论文
课件
语文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设计
》
教案
阅读:119
标签:
教案
第3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第3册教案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4课时)(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
2.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3.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4.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培养学生结合生活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
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课时按排】
本单元可用4课时进行教学。
1.看木偶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科书第1~3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游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22+13-6=29(人) 22-6+13=29(人)
2.买面包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课前准备】教科书第5页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面包,今天老师也带大家去买一次面包。
2、出示买面包的情境图,“你能从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利用买面包场景插图。让学生自由说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知道了什么?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提示: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展开全文阅读
(1)54-8=46(个) (2)8+22=30(个)
46-22=24(个) 54-30=24(个)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1)54-8-22
(2)能不能列成54-8+22?小组里讨论?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老师今天能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括号”,把(2)中的算式“54-8+22”变成“54-(8+22)”,就可以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先算8+22,然后再算54-30。大家说说括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8.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一的第2、3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有困难时给学生以启发。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1)54-8=46(个) (2)8+22=30(个)
46-22=24(个) 54-30=24(个)
54-8-22=24(个) 54-(8+22)=24(个)
3.跷跷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科书第8~9页跷跷板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跷跷板乐园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跷跷板场景插图。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图中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图中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6=12(人) (2)4×3=12(人)
12+7=19(人) 12+7=19(人)
(3)……
5.观察比较解题方法的联系。
明确解题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6+7 (2)4×3+7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第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1、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1)2×6=12(人) (2)4×3=12(人)
12+7=19(人) 12+7=19(人)
2×6+7=19(人) 4×3+7=19(人)
4.整理复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1页2、3、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科书第10~11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看看第10页第2题中小白兔们在干什么?你最喜欢说什么?
2.出示情境图,谈话:“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白兔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1.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
谈话: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自由发言。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1.说说生活中你了解的哪些事与这几节课的内容相似,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2、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有困难时给学生以启发。
四、全课总结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标签:
教案
第3册教案
人教新课标第3册教案
第一单元
链接:
浏览相关课件
备课参考
下载本资料word文档
(内含配套教学用图)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
下一篇: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人教新课标二年级教案设计)
小学数学教学资源网 教案分类查询
人教版
|
新课标
|
苏教版
|
西师
|
北师大
|
青岛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学案
|
说课
|
实录
|
案例
|
反思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