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练习
阅读:675 2018年06月22日
标签:
人教版
五年级
课文练习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75]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姓名:
1、《草原》一文的作者是( ),原名( ),字( ),满族人,代表作( )。本文记录了作者第( )次访问草原时的所( )、所( )、所( ),赞美了草原的( )和( )。课文最后两句( )( ),意思是( )。
那里的天比( ),空气是( ),天空是( ),使我总想( ),表示我( )。在天底下,( ),而( )。四面都有( ),平地是( ),小丘( )。羊群( ),一会儿( ),走在哪里都像给( )绿毯( )。那些小丘的( )是那么( ),就像只用( ),不用(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 )。这种( ),( ),又( ),既( ),又想(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 ),好像( )草原的( )。
我们访问的是(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 ),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 ),也( ),除了一些( )。走了许久,( )望见了一条( )的一条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 )。快了,快到公社了。忽然,( ),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 )穿着( ),( ),( ),(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 ),( ),( ),在汽车左右与前面( )。( )起来:欢呼声,车声,( ),( )一片。车跟着马( )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浏览完整试题
2、“丝绸之路”是( )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 ),往西一直延伸到( )。“丝绸之路”因为( )而得名。
3、《白杨》的作者( )。本文的写作手法是( )。作者借白杨,赞扬了边疆建设者( )( )的远大志向。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 )。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 ),它总是( ),那么( ),不( ),也不( )。”
4、《凉州词》的作者是( )朝的( )。
默写《古诗词三首》的诗句(包含朝代、作者)(请另附纸),并解释以下词义:
弄:( ); 篙:( ); 棹:( ); 怪生:( );
清平乐:( ),“乐” 读( )音;茅檐:( );吴音:( );
相媚好:( );翁媪:( );亡赖:同(“ ”),亡读( )音,指( )。
《清平乐•村居》是一首( ),词牌是( ),题目是( )。
5、《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小说( )的( ),它是一部( )小说,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 )。,课文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围绕着骆驼队,写了四件事:( )、( )、( )和( ),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 )。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 ):那样( ),那样( ),那样( )。它们咀嚼的时候,( ),大鼻孔里( ),白沫子( )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 )。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 )。看它从不( ),慢慢地走,( );慢慢地( ),(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夏天( ),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 )。冬阳( ),我也( )。 可是,我是多么( )住在 的那些( )和( )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展开余下试题
6、《童年的发现》一文的作者是( )国作家( )。课文中让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 )与( ),有时还面对着( )和( )。
7、高尔基成年后,将自己的童年作品写进作品中,这就是他的自传体小说( )。
8、《杨氏之子》选自南朝( )的《 》,
梁国杨氏子九岁,(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 )。为设果,( )。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 。”
甚:( ); 惠:同(“ ”),( )的意思;诣:( );乃:( );
示:( );曰:( );未:( )
9、《晏子使楚》课文中楚王( )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威风,晏子( ),维护了( )的故事。
10、剧本主要是通过( )。
相声是( )。
11、《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写了1958年最后一批( )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与朝鲜人民( )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 )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 )的伟大友谊。课文中出现了( )( )( )三位送行的主要人物。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 ),让我们( )。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 )。
12、“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后来多用来称赞( )的精神。
13、《史记》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 ),又是一部杰出的( ),被鲁迅先生称为(“ ”)。作者是汉代的( )。《将相和》是根据司马迁( )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以( )为背景,以( )的活动为线索,通过( )( )( )三个小故事写出将相之间由( )到( )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 )( )的斗争精神和以( )为重,( )、( )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 )的精神。
三个小故事从结构上看,( )是( )的发展,前两个故事又是( )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个完整的故事。
14、《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古典历史小说( )中的章节改编的。作者是( )故事以(“ ”)为主线,按照( )进行叙述。故事起因是( ),重点写了( )的经过,结果是( )。表现了诸葛亮( )。借箭成功的原因包括( )等方面。
15、《景阳冈》节选自古典小说( ),其中写了北宋末年以( )为首的( )位英雄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本文中写了武松( )的故事。作者是( )。
16、《猴王出世》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 ),作者是( )。
17、缩写是把( )、( )的文章压缩,而能保留其( ),使人( )。
18、“良药苦口利于病,( )”。
折花逢驿使,( )。江南无所有,( )。
早在2700多年前,先人就利用( )传递信息了。“( ),寄与陇头人。”19世纪30年代,( )发明了电报,后来,( )发明了电话。( )年,第一台( )诞生。1993年,美国政府提出建设( )的计划,计算机网络把全世界连成一家,( )已经不再是梦想。
19、在第七组课文中,我们结识了( )的蔺相如,( )诸葛亮,在咆哮的洪水中舍小家顾大家的( ),在长征路上为照顾小战士饥饿而死的( )。
展开余下试题
20、“小嘎子”是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 )中的主人公。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 )中的人物。“凤辣子”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 )的一个主要人物,书中以( )和( )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封建大家族由( )而( )的历史。
21、《金钱的魔力》节选自美国著名作家( )的短篇小说( )。
22、“入木三分”原是形容( )。后来也比喻( )。
2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的作者是( ),文中抒发了自己的感慨:( )的境界耐人寻味。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过。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 ) ,让我们看的人( ),( )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 );走在街上的时候,( ) 。( ) ,( )。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 ) 。
24、《威尼斯的小艇》通过介绍小
上一篇:
同乐小学2018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十六)
下一篇: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按课文内容填空
标签:
人教版
五年级
课文练习
相关:
关于“小学五年级”的其他试题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675]
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部编本一上
|
部编本一下
|
部编本二上
|
部编本二下
|
部编本三上
|
三年级下
|
四年级上
|
四年级下
|
五年级上
|
五年级下
|
六年级上
|
六年级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一年级上
|
一年级下
|
二年级上
|
二年级下
|
三年级上
|
三年级下
|
四年级上
|
四年级下
|
五年级上
|
五年级下
|
六年级上
|
六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一年级上
|
一年级下
|
二年级上
|
二年级下
|
三年级上
|
三年级下
|
四年级上
|
四年级下
|
五年级上
|
五年级下
|
六年级上
|
六年级下
语文S版试题按册查询
一年级上
|
一年级下
|
二年级上
|
二年级下
|
三年级上
|
三年级下
|
四年级上
|
四年级下
|
五年级上
|
五年级下
|
六年级上
|
六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栏目导航:
语文论文
》
语文教案
》
语文试题
》
语文备课中心
》
语文课件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数学试题
》
数学教案
》
数学论文
》
数学课件
关闭本页
》
退出登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