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升学

阅读:1579  2017年05月25日
标签:人教版 六年级 升学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79]
2017小升初语文试题
小升初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语文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
阅读《走进实外》这段文字,完成1-8题。
没有地方千顷平畴万里,没有烟波浩渺水光liàn yàn,也没有山色空蒙澄江似练。①然而,仿佛秋宵梦境,如同石破天惊,这百尺梧桐道上,竟昂昂然走出了威震一方的“五虎将”。巍巍乎站出了名动京师的“文状元”——“实外”,两个似乎无奇的方正汉字,一笔一画间都充盈着墨香,舞动着文化的气息。②“实外”是一片广阔的海天,扬帆学海自此而始,mì路书山由是而起。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白驹过隙间,已到了我在“实外”的第五个春秋。③一千五百个日夜,我惊叹于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我沉浸于苏格拉底的思biàn、毕达哥拉斯的深刻;我qīng 心于培根的明智、罗素的广博。老师们炯然的双眸间,似乎是清风微澜的月下荷塘,是翠色掩映的空中楼阁。浑厚的嗓音中,如若有还我河山的仰天怒吼,有落日楼头的案件哀叹。是“实外”告诉了我大汉的辉煌、盛唐的灿烂、北宋的悲壮、晚清的凄凉,把我引进了中华文明的殿堂。④“实外”对于一个束发少年,如高耸于知识的彤云金光之上的巍峨巨峰,若辉映于智慧的清辉月华之下的千里平野,山高任攀登,野旷任驰奔。
1、下列给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3分)       
A、畴(chóu)   澄(chéng)    浸(jìn)      旷(kuàng)   映(yìn)
B、隙(xì)     甫(fǔ)       澄(chéng)    畴(chóu)    澜(lán)
C、炯(jiǒng)   眸(móu)     浸(jìn)      甫(pǔ)      隙(xì)
D、浑(hùn)    彤(dān)      眸(móu)     隙(xì)      映(yìng)
2、下列根据拼音和语境写出的词语中,有两处不正确的是(    )(3分)
liàn yàn(敛艳)       mì(觅)      思(biàn)变     qīng(顷)心
liàn yàn(潋滟)       mì(泌)      思(biàn)辨     qīng(倾)心
liàn yàn(敛艳)       mì(宓)      思(biàn)辨     qīng(倾)心
liàn yàn(潋滟)       mì(谧)      思(biàn)辫     qīng(轻)心
3、下列词语中于文中成语“白驹过隙”意思相反的一项是(    )
A、光阴似箭       B、不舍昼夜       C、度日如年       D、老骥伏枥
4、文中提到了李白、杜甫、苏格拉底和培根,下面关于他们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石壕吏》是他的作品。
B、杜甫,字退之,又称杜工部,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其诗多反映社会矛盾、时局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
C、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美国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称为“三贤”。


浏览完整试题D、“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这是培根说的。
5、对下列句子的出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扬帆学海自此而始,mì路书山由是而起”,从俗语“书山有路,学海无涯”而来。
B、“似乎是清风微澜的月下荷塘”,暗指了老舍的作品《荷塘月色》。
C、“如若有还我河山的仰天怒吼”一句中,“还我河山”四字出自岳飞。
D、“落日楼头的案件哀叹”,用了辛弃疾的典故。
6、以下都是李白、杜甫的诗歌名句,其中与原文完全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复还来。      B、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C、丹青不知老之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开颜。
7、文段中没有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3分)
A、对偶      B、引用      C、排比      D、反讽
8、“‘实外,不过梧桐道四方楼紧簇的闹市一园而已。”是从上文摘录的一句话,它应该放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阅读这段文字,完成9、10题
四川新闻网3月12日成都讯 (记者 徐曼华) 今(12)日,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11年“小升初”报名工作火热进行。记者看到,实外操场人头攒动,才早上8:00,家长们就排着长队,等着给孩子报名,如长龙般的队伍已从学校大门排到了西门车站的布克书店前。据校方权威人士透露,这是学校从来未预料到的事情。学校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打开校门,迅速将家长们安置在学校操场及餐厅稍息。超两万余名家长们瞬时把实外操场挤个水泄不通。据记者了解,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来自成都及四川各个地市(州)县,聚集实外一堂目的是等候领取表格、资料和实外一张孩子准考证。为什么大伙们都往实外这个弹丸之地涌呢?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了几名家长。家长们都表示是对实外这所状元名校慕名而来。有的是朋友介绍来的,有的是在官方网上查询了解到,还有的是成都市本地的家长们,他们对实外的情况更是了如指掌。其家长身份也五花八门,有企业高管,有公务员,有教育工作者,也有个体经商者和其他。
9、下面选项中最能全面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的是(     )(3分)
A、成都实外受到家长欢迎,小升初测试报名第一天情况火爆。
B、成都实外现已开始小升初测试报名。
C、3月12日两万余名家长们把实外操场挤个水泄不通。
D、前来成都实外报名的家长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
10、为了维持秩序、协助家长报名,学校学生会组织了志愿者为家长服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面对家长,最恰当的说法是(     )(3分)
A、请大家排好队,做家长都不带头,怎么教自己的孩子!
B、这么多人,今天肯定轮不到您了,不如先回去吧,等也是白等。
C、请大家不要着急,从今天到3月27日,每天都可以报名,您可以换个时间再来。
D、挤什么挤!一个个来!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40分)
现代文阅读(24分)
粽子里的乡愁(琦君)
(1)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2)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3)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的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4)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硷。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晚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硷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5)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6)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7)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上背的婴儿,小脑袋晃来晃去,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当我把粽子递给小乞丐时,他们伸出黑漆漆的双手接过去,嘴里说着:“谢谢你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们有许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差不多高矮。我就会想,他们为什么当乞丐,我为什么住这样大房子,有好东西吃,有书读?想想妈妈说的,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来。
(8)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么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展开余下试题(9)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份。”
(10)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11)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12)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13)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1、文章的题目是《粽子里的乡愁》,请找出文中两处(共4句)直接与题目照应,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12、阅读第6段,说说“我”从母亲的话里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后文的哪些内容表明“我”已经把塔付之于行动?(2分)
                                                                              
                                                                              
                                                                                                                                                        
13、阅读第7段,说说句子“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的理解。(4分)
                                                                                                                                                        
                                                                               
                                                                               
14、第11段中,连续两次出现了“呆呆地想了好久”,是否显得重复啰嗦了呢?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4分)
                                                                                
                                                                                
                                                                                                                                                        


展开余下试题15、文章第2段说了“端午是个大节”你了解端午节吗?请回答以下几个小问:
1.端午节是哪一天?(1分)                         
                                                                                
2.端午节的由来是怎样的?(1分)    
                                                                                
3.端午节这天,除了吃粽子之外,还有些什么风俗?至少写出两项(1分)
                                                                                 
4.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历朝历代的文人写了不少关于它的诗作,请写出完整的一句(1分)                                                                                  
16、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经常在天桥、大街、车站等看到那些被迫跟随成年人一起乞讨的孩子,你认为该怎样帮助他们呢?写出一条合理的建议。(4分)
标签:人教版 六年级 升学
相关:关于“2017小升初”的其他试题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79]

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部编本一上 | 部编本一下 | 部编本二上 | 部编本二下 | 部编本三上 | 三年级下 | 四年级上 | 四年级下 | 五年级上 | 五年级下 | 六年级上 | 六年级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一年级上 | 一年级下 | 二年级上 | 二年级下 | 三年级上 | 三年级下 | 四年级上 | 四年级下 | 五年级上 | 五年级下 | 六年级上 | 六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一年级上 | 一年级下 | 二年级上 | 二年级下 | 三年级上 | 三年级下 | 四年级上 | 四年级下 | 五年级上 | 五年级下 | 六年级上 | 六年级下
语文S版试题按册查询
一年级上 | 一年级下 | 二年级上 | 二年级下 | 三年级上 | 三年级下 | 四年级上 | 四年级下 | 五年级上 | 五年级下 | 六年级上 | 六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栏目导航:语文论文语文教案语文试题语文备课中心语文课件音像素材作文素材数学试题数学教案数学论文数学课件
关闭本页退出登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