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升学模拟
阅读:1531
标签:
S版
六年级
升学模拟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31]
S版检槽乡2011年小学毕业检测模拟试卷(一)
检槽乡2011年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检测模拟试卷(一)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在我国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古诗词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很多诗篇抒发了“浓浓惜别情”。请你选一首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自学的。别忘了写诗的题目和作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趣味成语。(4分)
(1)写出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__________ __________
(2)写出反映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写出带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写出带有一对近义词的成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在括号中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3分)
(1)人们乘舟荡漾在西湖上,( )着如画的美景。
(2)我们( )着先烈的遗像,心中升起一股敬意。 (3)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 )地球。 (4)老师走进教室,( )四周,笑着说:“打扫得真干净!”(5)学校图书室的书太多了,稍稍( )一下,也得花半天时
间 。
(6)只有仔细( ),认真思考才能写好作文。
4、同学们,在小学的六年学习中,你们看了不少的课外书,真为你感到高兴,因为你们又积累了不少的知识,看看下面的题目会做吗?(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2分)
(1)李逵这一形象出自( )、《水浒传》 B、《封神演义》 C、《西游记》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 )的壮观景象。
A、泰山 B、庐山 C 、黄山
(3)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
A、赤壁之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4)《穷人》一文的作者是( )。
A、安徒生 B、列夫•托尔斯泰 C、契珂夫
5、根据平时积累,完成下面各题。(5分)
(1)爷爷对小明说:“放学后,我去接你回来。”
浏览完整试题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透蓝的眼眶里,镶嵌着一对黑溜溜的大眼睛。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
(3)家乡的变化真大。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拟一条有关绿色环保的公益用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表达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时,你会用古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用毛笔认真书写“诚实守信”四个字。(2分)
二、阅读。(50分)
1、请你根据课文填空。(9分)
(1)《将相和》一文由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组成,这里“将”指____,“相”指_____。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__代诗人___的笔下,“故人”的意思是______,这里是指_____;“烟花”的意思是__________,他还有一首写友人情深的诗,其中用了夸张手法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这是个____句,改成陈述是_________________。“四周围黑洞洞”是暗指___________,“碰壁”是暗指_________________,整句话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矛与盾》,解答下面的问题。(6分)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成语“______”就出自这则寓言故事。(1分)
(2)请用“——”把楚人前后抵触的话画下来。(1分)
(3)“陷”的意思是“穿透”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这句话的意思。(2分)
(4)寓言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仔细阅读短文,再回答下面的问题。(18分)
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亲爱的同学们:
谢谢你们写信给我,一大堆信!我数了数,一共40封,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家乡的孩子们,感谢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
我有病,写字困难,捏着笔的手不听指挥,不说给每个同学写一封回信,或者像郭小娟同学所要求的那样写一段话,就是只给回一封短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在我的手里一支笔会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请原谅,我今年不能回家乡,并不是我不愿意看望你们,正相反,我多么想看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你们歌唱般的语声,但是我没有体力和精力支持这样一次长途的旅行。那么,就让这封信代替我同你们见面吧。
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化,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我今年87岁,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上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有人问我“让生命开花”是什么意思。我说:“人活着不是为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我和别人一样、希望看到自己生命的花。但是我不可能再活一次。过去我浪费了不少的光阴,现在我快走到路的尽头,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十分珍惜这有限的一分一秒。
亲爱的家乡的孩子们,我真羡慕你们。你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
我真诚地祝福你们。
巴金
1991年5月15日
(1)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是什么时候写的?(3分)
这封信是_____写给_____,是在______写的。
(2)一封信由称呼、正文、祝语、署名、时间五部分组成。这封信的祝语是“____________”(1分)
(3)请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___”。(2分)
“好不热闹”的意思是说(热闹、不热闹)
“不是我不愿意”的意思是说(愿意、不愿意)
(4)巴金爷爷在信中写到:“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这种感情”指__________;巴金爷爷在信中还明确地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在于______而不在于______。(3分)
(5)从这封信中,可看出巴金爷爷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写出两种。(2分)
巴金爷爷的优秀品质有:______ 、______。
(6)巴金爷爷在信中说的“让生命开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7)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怎样才能让你的“生命开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是一封回信,说明孩子们给巴金爷爷写过信。请根据回信的内容想一想孩子们给巴金爷爷的信中会写到什么呢?(3分)
①巴金爷爷在回信中说:“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笔。”这是因为孩子们在给巴金爷爷的信中写到:_______________。
②巴金爷爷在回信中说:“请原谅,我今年不能回家乡,并不是我不愿意看望你们......”这是因为孩子们在给巴金爷爷的信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巴金爷爷在回信中说:“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这是因为孩子们在给巴金爷爷的信中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4、读短文《两个电话》,完成后面的练习。(13分)
两个电话
看完电视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给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
儿子只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他喋喋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撂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然响起,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从他忘了关好的窗缝里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正下着雪的故乡和年过七旬的母亲。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用“√”标出。(2分)
暖和(he huo) 乘虚而入(chéng chén)
结结实实(jiē jié) 劣迹(liè liě)
(2)看完电视以后,老王整晚都睡不好是因为( )(1分)
A、看过天气预报,担心儿子感冒。
B、看过天气预报,担心母亲感冒。
(3)“怎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一句话的省略号表示( )(1分)
A、母亲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被省略了。
B、母亲的话还有很多很多,被打断了。
(4)在□里填写地点,( )里填写对应的人物。(4分)
( )
北↑ ↑
北京 ( 老王 )
南↓ ↓
( )
(5)“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他”愣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这个故事让你想到了一句什么谚语或诗句?请写下来。(2分)
三、文笔展示。(30分)
(一) 六年的小学学生生活即将结束 。回顾这六年的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慨,或高兴,或得意,或自豪,或遗憾,或后悔,或困惑……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谁说写什么?请你把题目《__,我想对你说》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二)“尝试”也就是试一试,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实践活动。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然而,不管怎样,它都会使你有所发现,有所感悟。请选择你在生活中曾经历的一次尝试,把题目《一次( )的尝试》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1从以上两题中任选一题。
2、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有一定的条理。字数不低于400字。
检槽乡2011年小学六年级语文毕业检测模拟试卷(一)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0分)
1、在我国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古诗词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很多诗篇抒发了“浓浓惜别情”。请你选一首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可以是课内的,也可以是课外自学的。别忘了写诗的题目和作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趣味成语。(4分)
(1)写出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语:__________ __________
(2)写出反映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写出带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写出带有一对近义词的成语: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在括号中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3分)
(1)人们乘舟荡漾在西湖上,( )着如画的美景。
(2)我们( )着先烈的遗像,心中升起一股敬意。 (3)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 )地球。 (4)老师走进教室,( )四周,笑着说:“打扫得真干净!”(5)学校图书室的书太多了,稍稍( )一下,也得花半天时
间 。
(6)只有仔细( ),认真思考才能写好作文。
4、同学们,在小学的六年学习中,你们看了不少的课外书,真为你感到高兴,因为你们又积累了不少的知识,看看下面的题目会做吗?(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2分)
(1)李逵这一形象出自( )、《水浒传》 B、《封神演义》 C、《西游记》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 )的壮观景象。
展开余下试题
A、泰山 B、庐山 C 、黄山
(3)下面哪个故事不是三国故事( )
A、赤壁之战 B、草船借箭 C、三顾茅庐 D、负荆请罪
(4)《穷人》一文的作者是( )。
A、安徒生 B、列夫•托尔斯泰 C、契珂夫
5、根据平时积累,完成下面各题。(5分)
(1)爷爷对小明说:“放学后,我去接你回来。”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透蓝的眼眶里,镶嵌着一对黑溜溜的大眼睛。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
(3)家乡的变化真大。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拟一条有关绿色环保的公益用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表达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时,你会用古人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用毛笔认真书写“诚实守信”四个字。(2分)
二、阅读。(50分)
1、请你根据课文填空。(9分)
(1)《将相和》一文由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组成,这里“将”指____,“相”指_____。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出自__代诗人___的笔下,“故人”的意思是______,这里是指_____;“烟花”的意思是__________,他还有一首写友人情深的诗,其中用了夸张手法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这是个____句,改成陈述是_________________。“四周围黑洞洞”是暗指___________,“碰壁”是暗指_________________,整句话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矛与盾》,解答下面的问题。(6分)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1)成语“______”就出自这则寓言故事。(1分)
(2)请用“——”把楚人前后抵触的话画下来。(1分)
(3)“陷”的意思是“穿透”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这句话的意思。(2分)
(4)寓言往往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仔细阅读短文,再回答下面的问题。(18分)
巴金爷爷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
亲爱的同学们:
谢谢你们写信给我,一大堆信!我数了数,一共40封,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家乡的孩子们,感谢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
我有病,写字困难,捏着笔的手不听指挥,不说给每个同学写一封回信,或者像郭小娟同学所要求的那样写一段话,就是只给回一封短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在我的手里一支笔会有千斤重。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辜负你们的好意,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请原谅,我今年不能回家乡,并不是我不愿意看望你们,正相反,我多么想看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你们歌唱般的语声,但是我没有体力和精力支持这样一次长途的旅行。那么,就让这封信代替我同你们见面吧。
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化,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我今年87岁,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上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有人问我“让生命开花”是什么意思。我说:“人活着不是为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了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我和别人
上一篇: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下一篇:
S版检槽乡2011小学毕业检测语文模拟试题
标签:
S版
六年级
升学模拟
相关:
关于“S版检槽乡2”的其他试题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531]
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部编本一上
|
部编本一下
|
部编本二上
|
部编本二下
|
部编本三上
|
三年级下
|
四年级上
|
四年级下
|
五年级上
|
五年级下
|
六年级上
|
六年级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一年级上
|
一年级下
|
二年级上
|
二年级下
|
三年级上
|
三年级下
|
四年级上
|
四年级下
|
五年级上
|
五年级下
|
六年级上
|
六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一年级上
|
一年级下
|
二年级上
|
二年级下
|
三年级上
|
三年级下
|
四年级上
|
四年级下
|
五年级上
|
五年级下
|
六年级上
|
六年级下
语文S版试题按册查询
一年级上
|
一年级下
|
二年级上
|
二年级下
|
三年级上
|
三年级下
|
四年级上
|
四年级下
|
五年级上
|
五年级下
|
六年级上
|
六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栏目导航:
语文论文
》
语文教案
》
语文试题
》
语文备课中心
》
语文课件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数学试题
》
数学教案
》
数学论文
》
数学课件
关闭本页
》
退出登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