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复习
阅读:5113
标签:
人教版
四年级
期末复习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13]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课内阅读练习
05——06下学期四年级语文(课内阅读)复习资料
班级 姓名
文段1:
阅读诗歌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1、这首诗写作的顺序是从( )写到( )
2、诗中的哪些字词体现孤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字词的意思。
闲: 厌:
4、请画一画诗人与敬亭山相对的画面。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1、 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和:____________________青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这首诗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 这是一首__________,作者是唐朝的白居易,你还知道他写过哪些诗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一句,看出诗人来过江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南美在哪?抄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不忆江南?”是( )A、设问句B、反问句C、陈述句
文段2:
一路留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不定期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处流,这是外洞。
1、第一段中的“随着……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时时……”这些词语写出溪流与山的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突兀森郁”描绘出山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外洞,采用了什么方法写得具体、生动?举例说明。
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花朵和叶子,( )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 )不比作什么,( )很值得观赏。
二.《记金华的双龙洞》有两条记叙线索:一条是游览顺序,一条是泉水流经的路线。请你在第一行方框里写出游览的景点,在第二行方格内填写泉水流经的地方。
五公里 五公里
金华城→→ →→ →→ →→ →→
← ← ←← ←←
三、填空。
文中写了四个景点,它们是( )、( )、( )( )。路上景物的特点是( ),外洞的特点是( ),孔隙的特点是( ),内洞的特点是( )、( )、( )。其中( )和( )是重点,写得很具体。文章借溶洞抒发( )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叫做( )。
文段3:
再往里走,天山显得越来越美。沿着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使密林显得更加幽静。
浏览完整试题
1、 这一段话主要写七月天山的什么?( )A、森林B、日影C、水声
2、这一段话中写巨伞指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重重叠叠”写一写。
( )的汽球 ( )的空气 ( )的小路
4、骑马的声音突出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4: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母亲常安慰家里人:“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的财富。”
1、“我”家的生活情况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的话强调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理解母亲的话吗?联系实际说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来,把奔驰汽车开走了。那天吃晚饭时,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父亲显得特别高兴,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1、父亲为什么会特别高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全家会讲些什么?想象后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不一会儿,我看见父亲开着车从拥挤的人群中缓缓驶过。只是他的神情严肃,看不出中彩带给他的喜悦。
我几次兴奋地想上车与父亲共享这幸福的时刻,都被他赶了下来。
我不明白父亲为什麽中了彩还不高兴,闷闷不乐地回到了家里,向母亲诉说刚才的情形。母亲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1.此时“我”心里想的是什么?从哪些词语、句子里看出来的?
2.此时父亲心里想的是什么?从哪些词语、句子看出来的?
二、想象一下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爸爸、妈妈的心情各是怎样的?神情、动作、语言各是怎样的?然后写下来。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试着用这种办法讨论解决。
(1)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为什么说只要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
(2)你父亲正面临着一个道德难题。
(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指的是什么?)
3.当库伯派人把汽车开走后,“我”和爸爸、妈妈是怎样的心情,可
能有些什么对话,说一说,再写下来。
文段5:
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说:“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1、年轻人目光灰暗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轻人说的话告诉我们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6: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1、 仿“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写比喻句。
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黄河的“表现”是怎样的,用“————”画出来。
3、 文中的“1500”、“26”采用了( )A、举例的写法 B、列数字的写法
4、 “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是( )A、疑问句B、反问句
文段7: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也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 这一段中“真正的荷兰”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哪里看出傍晚时的寂静?用归纳性的语言写三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下列词语,说说它们都形容了什么?
沉默寡言 木讷 默不作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 )————( )
文段8:
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一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 用“△”标出罗丹的动作。
写出几个“全神贯注”的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9:
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展开余下试题
1、这两段描写了漓江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归纳:
(1)漓江的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漓江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这两段文章采用的修辞的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一)桂林山水(片段)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 )云雾迷蒙,( )绿树红花,( )竹筏小舟,……真是 。
1、在括号里填写合适词,这些词是 词。
2、横线上的填写古诗,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
3、“这样的山”、“这样的水”到底是怎样呢?请你用总分句式概括地介绍一下。
桂林的山
桂林的水
文段10: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能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出十分安全。
1、“终于”一词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秘密”指的是什么?用“——————”画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抄出一个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连线 超声波 雷达
嘴巴 电波
耳朵 荧光屏
上一篇: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练习题
下一篇:
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下课外阅读练习
标签:
人教版
四年级
期末复习
相关:
关于“新课标四年”的其他试题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13]
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部编本一上
|
部编本一下
|
部编本二上
|
部编本二下
|
部编本三上
|
三年级下
|
四年级上
|
四年级下
|
五年级上
|
五年级下
|
六年级上
|
六年级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一年级上
|
一年级下
|
二年级上
|
二年级下
|
三年级上
|
三年级下
|
四年级上
|
四年级下
|
五年级上
|
五年级下
|
六年级上
|
六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一年级上
|
一年级下
|
二年级上
|
二年级下
|
三年级上
|
三年级下
|
四年级上
|
四年级下
|
五年级上
|
五年级下
|
六年级上
|
六年级下
语文S版试题按册查询
一年级上
|
一年级下
|
二年级上
|
二年级下
|
三年级上
|
三年级下
|
四年级上
|
四年级下
|
五年级上
|
五年级下
|
六年级上
|
六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栏目导航:
语文论文
》
语文教案
》
语文试题
》
语文备课中心
》
语文课件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数学试题
》
数学教案
》
数学论文
》
数学课件
关闭本页
》
退出登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