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诗歌训练

阅读:5100  
标签:人教版 六年级 诗歌训练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00]
古代诗歌鉴赏训练
古代诗歌鉴赏训练
1、读下面的一首诗,按要求回答。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等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① 围绕诗题“登高”,简要分析前两联与后两联之间的内在联系。
② 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请分析概括诗中那些内容体现了诗人之“悲”。(至少写出5项)
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① 上片描写的秋景有那些特点?“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② 下片“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这句诗的含义是什么?表情达意的特点是什么?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霜天晓月 梅
萧泰来
千霜万雪。受尽磨折。赖是生来瘦硬,浑不怕,角吹彻。清绝。影也别。知心惟有月。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
① 词中梅的形象特点是:
② 词人的性情是: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① 词的上阕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象?
② 本词以什么为线索?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5、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越调]天净沙 春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① 由“春山暖日和风”三幅画面展开想象,用文字把它们勾画出来。
② 这首曲子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仙吕]后庭花
赵孟副错误
清溪一叶舟,芙蓉两岸秋。采菱谁家女,歌声起暮鸥。乱云愁,满头风雨,戴荷叶归去休。
① 这首曲子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后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情景?
② 此曲前后两幅图画对比度很大,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7、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退隐
张养浩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依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云霞,我爱山无价。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① 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有人说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何处?
② 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诗人怎样的心境?
8、 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正官]小梁州 秋
贯云石
芙蓉映水菊花黄,满目秋光。枯荷叶底鹭鸶藏。金风荡,飘动桂枝香。雷锋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湖水清,江潮漾,天边斜月,新雁两三行。
①“雷锋塔畔登高望,见钱塘一派长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②这首曲子的艺术特色是运用多种观察角度来写景,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9、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问题。
[中吕]山坡羊 道情
宋方壶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锣袍共黄金带。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苍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


浏览完整试题① 前三句中“梦不到”一句,展现了诗人怎样的襟怀?
②曲中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气概?
[参考答案]
1、①前两联写景,是诗人“登高”所见;后两联抒情,是诗人“登高”所感。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②猿声哀婉,飞鸟徘徊;落叶飘零,万木萧疏;江水滚滚,韶华易逝;常年作客他乡;一生多灾多病;独自一人登高;时局艰难;两鬓如霜;因病戒酒。
2、①景物特点:寥廓苍茫,迷蒙凄清,萧索冷落。 作用:芳草延伸到望不到头的极远处,触动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芳草“无情”正反衬出诗人思乡怀人之情的深浓;写景中带出一个“情”字,为上片的写景转为下片的抒情做了自然的过渡。 ②意思是说,除非好梦才能使诗人入睡,否则乡思旅愁萦绕心头无法入睡;好梦显然指梦中返乡与亲人团聚。 这句诗委婉含蓄地表达了羁旅愁思。
3、①瘦硬、清绝。 ②孤芳自赏,不同流俗的傲骨与傲气。
4、①写出了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暮的凄清的秋景。 ②以时间为线索,表达了词人羁旅孤栖的孤寂凄苦之情。
5、①“春山”可以想象为山花烂漫,新竹满山,草盛林秀,崖青瀑白;“暖日”可以想象为和煦的、艳丽的、温柔的;“和风” 可以想象为微醺的,使人血脉和畅,筋骨舒展。 ②有关的景物排列起来,组成一幅幅画面,由静态描写转向动态描写,从不同的空间和层次展现了春日的美好。
6、①前四句描绘了景色宜人的荷塘,正值收获的季节,采菱女一边采菱采莲,一边高兴地唱歌,水鸟被惊飞;后三句描写了乱云漫天,急雨如注,荷叶翻滚,采菱女发愁而归去的情景。 ②这种自然与人短暂的不和谐,才使表现的生活变得有色彩,有滋味。由静态到动态地表现生活,捕捉到“鸟惊”“人惶”的细节并形诸文字,使这幅深秋采菱图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7、①既写出了山的动态,又写出了山色变化,更表现了云山的浑然一体。 ②可以看到诗人相机而退,隐居山野的恬淡自适心情,以及静穆自守,自由自在,轻舒飘逸的气度。
8、①登上夕照山,在雷锋塔上远眺,只见钱塘江秋水浩荡,状若长江,有横流天涯的壮观气势。 ②前后描写的景物有十余种之多,但无一比紧扣秋景,全面展示了杭州秋天的迷人风光。给人创造了一种立体的感觉。观察角度有近视、俯看,又有远眺、仰视,触目之处皆为佳景。
9、①极言想都没有想过,展现了诗人弃绝功名富贵的云水襟怀。 ②表达了诗人不肯随波逐流,追求清白人生的超然飘逸之气。
1、读下面的一首词,按要求回答。
南乡子
唐•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 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
①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请作简要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墨 梅
王 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1)这首诗表现了画中梅花的特点。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两首《忆江南》,完成后面问题。
(一)白居易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二) 皇甫松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闲梦江南梅热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注:兰烬,香油灯结的灯花。
①两首词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江南景物,白词写的是 ,皇甫词写的是 。
②两首词都注意选取典型景物进行描写,做到情景交融,白词“山寺月中寻桂子”渲染了一种的氛围,而皇甫词中“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句则渲染了 的氛围。两首词流露出的情调亦不相同,白词是 ,皇甫词则是 。
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按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词的上片写女子的寂寞,用了两个动词“引”和“按”;下片写她对远方情人的等待,重在写她的装扮,用了“碧玉搔头斜坠”一句,试简析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5、阅读唐代诗人崔道融的《溪居即事》一诗,回答问题。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诗中展现出的是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诗人用白描的手法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使人感受到水乡宁静、优美的景色和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整首诗表现出的诗人的心情是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 夜
杜 甫
今夜鹿阝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①诗中有两个字即写思念之久,又含思念之深,请在诗中找出这两个字,写在下面。
②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悲婉微至,精丽绝伦,又妙在无一字不从月色照出也。”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8、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声 怀古
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①这首元曲中的“美人”是指 ,“烧赤壁山”的主帅是 ,读书人指的是 。
②曲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 。
③有人认为“读书人一声长叹”的“叹”字含义丰富,试做分析。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
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展开余下试题10、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从军行 塞上听吹笛
王昌龄 高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系乐曲《关山月》。 ②梅花:系乐曲《梅花落》
①填空:以内容分类,唐诗有“送别诗”、“咏史诗”等等,这两首诗属于 。两首诗都写了 和 ,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②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①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②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③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本诗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首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②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②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做钓钩。
多病所需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①这首诗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同一时期,但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不同。作者笔下的“江村”环境特点是 ,这从第一联中就可以看出;第二三联先描写眼前的景物,又撷取了家庭生活的两幅画面,从中表现了诗人 的心境。这首诗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语言的突出特点是 。
②“多病所需唯药物”一句,有的版本也作“但有故人供禄米”,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简述理由。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岑 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①这首诗从体裁上看是 ,押的韵是 。
②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③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1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持、后回答问题。
梅 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南宋人李壁评此诗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王安石)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评析。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夜归临皋注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保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这首词是作者元直五年(1082)九月在黄州(今涛北黄冈)谪所所作。
①作者因何而醉?试结合全词分析其思想原因。
②“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①历代文人为了抒“悲秋之情”,常借助那些事物(景物)?
②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①离愁别恨(或思乡之愁,或离恨)②借景抒情,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 ③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
2、①高洁、清秀;淡雅、素朴。 ②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王冕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3、①秋季 夏季 ②清静、幽远 依依不舍的离别 悠然自得的愉悦 绵长难断的离别之愁。
4、不直接描写人物的感情,而是通过对动作的描写表达她的百无聊赖,通过对装束的描写表达她的懒散和心绪不宁,使得这首词含蓄而不直白,富有情味,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大意对即可)
5、虚掩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流动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奔走的儿童、临水的村庄;悠然自得、闲适舒坦。
6、答: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聪明(机灵)、天真可爱;分析:“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答 案合情合理,能自圆其说即可)
7、①湿 寒 ②诗人身陷长安,不写自己望月思家,却写妻子望月怀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无限的深情都从这想象描写中流出,两地想思,悲苦难言。诗中情景,为月夜独有,因此前人的评价是中肯的。
8、①这首元典中的“美人”是指虞姬,“烧赤壁山”的主帅是周瑜,读书人指的是作者本人(张可久)。②曲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伤心秦汉、读书人一声长叹。(1分)③有人认为“读书人一声长叹”的“叹”字含义丰富,试分析其含义。A.叹国家遭难 b.叹百姓遭殃 c.叹读书人无可奈何
9、借物咏怀 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 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10、①边塞诗 乐曲声 月色。 ②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花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花落”是笛子曲, 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
注:“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合的手法,又称“离合体”。
11、①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②以动写静,反衬 ③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12、①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②a三四句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 b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诗人把“我思人”的情绪,折射为“人思我”的幻觉,似乎自己“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少一人”的缺憾更须体贴。这正是这两句的出乎常情之处,它使情感更加深沉而余味无穷。
13、①幽静 经过漂泊后,获昨暂时的安定生活时愉悦闲适的心境 自然清新质朴 ②言之成理即可。
14、①七言绝句(或绝句) ②三四句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衬托得梁园更加萧条。
③这首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无常的感慨。
15、这首古乐府只不过就梅花而咏梅花,形象和意境都没有跳出梅花本身。而王安石诗的“凌寒独自开”,显示了诗人对梅花的感情,表达了不惧恶境的心境,所咏的是“有我之境”,不是客观的描写。
16、①抱负不得伸展,身不由己,不能摆脱人世间的名缰利索。或答为“理想不能实现,心为物役”等,意思对即可。 ②一语双关,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或答为“情景交融(以景寓情、虚实结合)既写自然景象,又写作者的心境。”意思对即可。


展开余下试题17、①落叶、悲鸿、衰草、枯木 ②刘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诗歌鉴赏题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1、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禅寺后院       的环境,主要运用了       的手法。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二、读晏殊《浣溪沙》后回答11—13小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      以及       ,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      和      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      的情怀,这是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三、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
答: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
答:


3、本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答:



四、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诗,读后回答问题
风雨
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
问题:
1、 本诗题为“风雨”,请解释一下诗题的含义。
答:

2、 请解释“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联句的含义,并点评其在炼字炼句方面的独到之处?
答:



3、 请指出本诗在表现手法方面的最突出的特点。
答:



五、下面是白居易和元稹的一首诗,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望驿台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附:元稹的《望驿台》“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是元稹在三月里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
问题:
1、 高适的《除夜作》言“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是从对方写起,而本诗却双方同时写。“两处春光同日尽”,请简评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答:


2、 全诗是围绕一个——字展开,请分析作者的抒情理路。
答: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 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淮阳,指西汉汲黯,他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多次被流放。
1、 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哪些词语可以表现出来?
答:

2、 请选择你认为在炼字炼句方面堪称典范的例子,予以点评。
答:

3、 请简析“明年谁此凭栏杆”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作用。
答:



七、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以下问题。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花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1、全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上阙前四句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写的是什么内容?写这些内容对于表达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2、作者为什么在“仓皇辞庙日”落得一个“垂泪对宫娥”的伤心结局?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八、读苏轼的《海棠》,回答问题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1、 诗歌的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

2、 古人对于后两句诗曾有“造语之奇,构思之巧”的评价,请结合三、四两句诗来赏析一下。
答:

九、是杜甫的诗作《倦夜》,读后回答问题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问题:
1、 诗题曰“倦夜”,但全诗却有“夜”无“倦”,“倦”在本诗里指的是什么,和诗歌
标签:人教版 六年级 诗歌训练
相关:关于“古代诗歌鉴”的其他试题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00]

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部编本一上 | 部编本一下 | 部编本二上 | 部编本二下 | 部编本三上 | 三年级下 | 四年级上 | 四年级下 | 五年级上 | 五年级下 | 六年级上 | 六年级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一年级上 | 一年级下 | 二年级上 | 二年级下 | 三年级上 | 三年级下 | 四年级上 | 四年级下 | 五年级上 | 五年级下 | 六年级上 | 六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一年级上 | 一年级下 | 二年级上 | 二年级下 | 三年级上 | 三年级下 | 四年级上 | 四年级下 | 五年级上 | 五年级下 | 六年级上 | 六年级下
语文S版试题按册查询
一年级上 | 一年级下 | 二年级上 | 二年级下 | 三年级上 | 三年级下 | 四年级上 | 四年级下 | 五年级上 | 五年级下 | 六年级上 | 六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栏目导航:语文论文语文教案语文试题语文备课中心语文课件音像素材作文素材数学试题数学教案数学论文数学课件
关闭本页退出登录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