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备课中心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红楼梦
电影
神话
唐诗
百家讲坛
朗读者
李白
杜甫
宋词
感动中国
李清照
苏轼
鲁迅
孔子
电视散文
8.三顾茅庐 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导学案
《三顾茅庐》优秀教学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2019-03-20] [阅读次数:82]
教学提示: 一、课型:阅读课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2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
『
阅读全文
』...
三顾茅庐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2013-10-30] [阅读次数:429]
三顾茅庐 (主备:吴冬梅 审核:徐立良)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 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 “来到……只见……...
『
阅读全文
』...
《三顾茅庐》教学实录(网友来稿)
[2005-10-09] [阅读次数:1296]
欧绪成 宁波广厦小学 因为是借班上课,课前围绕《三国演义》有关常识与学生进行交流,既检查了学生对《三国演义》熟悉程度,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一教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就选自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
『
阅读全文
』...
《三顾茅庐》第二课时(网友来稿)
[2005-03-11] [阅读次数:1056]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者:金杭梁 设计背景: 1)阅读教学的症结在哪里?——对终结真理的迷恋。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排除“异己”、回避困难、绕过矛盾,处心积虑地奔向“主题”——那个教师自认为的“终结真理”。对终结真理如此迷恋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人类思维惰性的表现。面对...
『
阅读全文
』...
20、三顾茅庐(第一课时)(网友来稿)
[2005-02-22] [阅读次数:895]
20、三 顾 茅 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研读刘备的言行,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初步懂得《三顾茅庐》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智力游戏 a.看动作猜三国人物 b.《三国演义》第一回的“桃园三结义”讲的就张飞、关羽——( )的故事...
『
阅读全文
』...
三顾茅庐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2004-11-27] [阅读次数:644]
三顾茅庐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习的一篇宋词,谁来有感情的吟诵一遍? 指名一位学生站起来背诵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接着让全班学生有感情地齐背。 (该班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学习背诵的古诗词,如今已学习背诵了一本《古代传统韵语》、一百三十多首古诗...
『
阅读全文
』...
三顾茅庐(网友来稿)
[2004-11-01] [阅读次数:401]
高天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
『
阅读全文
』...
三顾茅庐(网友来稿)
[2004-10-12] [阅读次数:363]
三顾茅庐 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6个生字,理解“仰慕、傲慢、光临、辅佐”等词语的意思。 2、 能给课文分段,说说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 能分辨课文的详略,并认识这样的详略处理能突出刘备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描...
『
阅读全文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2004-08-23] [阅读次数:5094]
设计者:江苏省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 黄惠娟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 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
『
阅读全文
』...
》
点此浏览本课更多备课参考资料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