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手机版
首页
备课
试题
教案
论文
音像
素材
课件
班主任
数学资源
类目:
首页
》
教学文摘
》
教学论文
阅读:644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中的审美教育
辛志伟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我的体会是:
一、重视“读”,感受美
要让学生感受语文教材的美,这就要实施叶圣陶先生所说的“美读”,通过读,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感觉经验,使学生在语言的流动中感受课文各种形式的美,进入作品美的意境。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范读、播放录音,学生默读、齐读、分角色读、指名读,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围绕审美目标,在各个教学环节上施以不同的阅读形式。这里还需特别强调的就是要重视朗读。朗读,可以把文章美的思想感情“原法原味”的美的声韵传达出来,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教师通过朗读,可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身临其境,耳濡其情,领着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脉搏与灵魂。
二、适时“导”,鉴赏美
读,已使学生沉浸在美的情境中,但这才是审美的初级阶段。要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美感,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引导。
语言大师们在塑造人们形象时,对人物“道白”是很下功夫的,学生初读觉得平谈无奇,这时教师就要在无疑处激疑,引导他们深入鉴赏。这种鉴赏给学生带来了更加独特的审美感受。
有时,读一篇好的作品往往叫人忘情其中。而学生在阅读激情正浓时教师顺势把学生的情感推向更深层次,为了使作品的主旨在学生心中进一步升华,教师还可向学生进行场景再现。这就使作品的主题在学生的心中内化为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三、强化“练”,创造美
创造美是美育的目的所在,也是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审美创造要强化一个“练”字。 可从两方面强化训练:
1、欣赏性描述 这种描述注重对课文中描写和暗示的人、事、景、物等形象的感情描摹,并携带描述者的情感。还可以作集中性或增补性的描述,这样的描述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欣赏能力,更实际锻炼了语文方面的审美创造能力。
2、作文训练 课文是个例子,在引导学生欣赏了作品的美的形象、美的心灵 、美的语言、美的表达方式之后,要注重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鉴别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进而指导学生去写自己认识的人和事,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作文训练中,一是要引导学生获取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素材,为语文美的创造做准备。这种具有审美价值的生活素材首先要是感人的有意义的现实生活材料;其次是这生活材料经过了与主观感受的初步融洽,做到“外观察”与“内体验”的 统一;还要养成边看边记,随看随记的习惯,使生活信息与主观感触及时用语言定位。二是教师具体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美的创造。为引发学生创造美的动机,教师命题和审题必须十分切合学生的生活感受,把学生作文的被动心态转变为渴望自我表现的创造性冲动。
另外,在主题、结构方面不要有硬性规定,而要给予学生创造的自由天地。三是在评价创造成果时,要坚持语文美的标准,重视作文在和谐性、感染力等方面的得失成败,尊重和保护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创造个性。
此外,可以指导学生将文学作品改写成课本剧,然后再由学生充当角色在班上演出,这就更能调动学生进行美的创造的积极性,还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进行美的创造。
标签:
教学论文
语文课堂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上一篇: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下一篇:
树叶都是绿色的吗?
教案分类检索
部编本
|
人教版
|
苏教版
|
西师版
|
北师大
|
S版
1册
|
2册
|
3册
|
4册
|
5册
|
6册
|
7册
|
8册
|
9册
|
10册
|
11册
|
12册
教案
|
导学案
|
说课
|
课堂实录
|
教学案例
|
反思
教学文章分类查询
德育
|
论文
|
教学计划
|
教学总结
|
教学反思
|
作文指导
|
教师随笔
|
学生习作
|
作品赏析
|
备课
红楼梦
,
神话
,
孔子
,
庄子
,
李白
,
杜甫
,
苏轼
,
东坡
,
李清照
,
赏析
,
唐诗
,
宋词
,
诗歌
,
鲁迅
,
小说
,
散文
,
文学
,
作文教学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微信:
13958889955
电脑版
瑞文语文网